![]() 張居正是誰? 明朝的救世宰相,曾以一己之力為明朝續命數十年,這份政績堪稱偉大。 梁啟超稱他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當國十年,張居正獨攬大權,只為能推行新政,挽救這個國家破敗不堪的前途。 權力從來不是他的最終目的,而是他的工具和手段。 當然,這個人也并不高尚,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正如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我們也不能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一個人。 那些為天下人謀福利的人,可能同時也在為自己謀求了不少利益;而那些看似為自己謀利益的人,也許內心深處也存有幾分利于天下的情懷。 在人生最后的兩年,張居正依舊夜以繼日工作,最終勞瘁而死,令人唏噓。 詩曰: 世間已無張居正,躬身俯首拜江陵。 誰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風雪送一人。 #01 察而后謀,謀而后動 深思遠慮,計無不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首先要仔細觀察,然后進行策劃;策劃之后才能采取行動。深思熟慮并考慮長遠,這樣計劃就沒有不成功的。 兵法上講,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觀察、精于策劃的高手。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把每一步都算計好了,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若是急于求成,忽略了觀察和規劃的重要性,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一敗涂地。 #02 聽其言而觀其行 觀其色而究其實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與人交往時,不僅要聽他們說什么,還要觀察他們的行為和神色來探究其真實意圖。 對于君子來說,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通過明察秋毫來保護自己,這樣可以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進退自如。 如果缺乏這種洞察力,可能會導致奸佞之人得逞,從而賢人退避,最終對國家造成危害。 風起于青萍之末。 有著遠見卓識的人,總能夠細心觀察,通過細微的征兆,把握未來動向,從而取得成功。 ![]() #03 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 治其內,不治其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修養的人應該腳踏實地,而不追求外表的光鮮亮麗;應該專注于提升自己的內涵和修養,而不計較自身以外的事物。 真正的內心強大,不是想著去征服什么,而是能夠承受什么。 他們不會因為眼前的得失而難過;不會因為他人的評價而糾結;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頓而苦悶。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不受人影響,不隨波逐流,才不會迷失方向。 #04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 謀之在眾,斷之在獨 無論是面對國家大事,還是個人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慮之貴詳'是提前規劃。 處理事情前不要急于下結論,要盡可能搜集線索,分析情況。 避免被表面現象迷惑,做出沖動的決定。 '行之貴力'是提高行動力。 把每一次的“待會兒再說”,換成“現在就做”。 很多時候,成功不在難易,而在于是否而在于是否身體力行地去做,只有行動起來,才能看到成果。 '謀之在眾'是集思廣益。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在團隊協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見解,通過集體智慧,我們可以找到更全面、更創新的解決方案。 最后,'斷之在獨'是對領導者決斷力的考驗。 作為決策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才能在關鍵時刻抓住機遇,引領團隊走向成功。 #05 事必專任,乃可責成 力無他分,乃能就緒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時,都應該指定專人負責,這樣才能夠確保事情得以順利完成;一個人的精力不被雜務分散,才能夠把事情安排妥當。 不管是團隊管理,還是個人成長,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關鍵的事上,專人專事,才能有條不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