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它就像一根針,刺的越深,病就越多越嚴重,那應該如何祛寒呢?記住我這句話,寒在皮膚用桂枝、寒在肌肉用葛根、寒在關節用桑寄生、寒在腎用附子,為什么這么說呢? ![]() 首先寒邪在皮膚,也就是停留在皮膚的寒氣,這種屬于表證,具體來講有5個特點,比如怕冷,愛喝熱水,容易打噴嚏,流鼻涕,而且頭痛怕風,另外身體不容易出汗,但心底又很煩熱,其次就是容易患濕疹、蕁麻疹、皮炎等皮膚病,最后就是手腳冰涼。這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味桂枝,它藥性辛溫,既擅長解表散寒,又能助一身陽氣,能將表皮的寒邪搜刮干凈 ![]() 其次寒邪在肌肉就容易表現出后背怕冷怕涼,腰酸背痛,而且肌肉僵硬、麻木,容易抽筋等,另外身上的贅肉比較多,尤其是腹部、后背和大腿部位,這些都是寒邪糾纏在肌肉的表現。這時候可以用一味葛根,它具有升陽解肌的作用,能鼓舞體內的陽氣將藏在肌肉里面的寒邪給驅趕出去 ![]() 然后寒邪在關節,就容易表現出關節的冷痛,遇冷就加重,中老年人容易患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而且早起僵硬疼痛,行動不便,爬個樓梯、搬個東西比較費勁等,這些都是寒邪阻滯氣血,筋脈失養引起的。而桑寄生不僅擅長祛寒濕,還能補肝腎,強腰膝,壯筋骨,祛邪還扶正,一舉兩得 ![]() 最后寒邪進一步深入到臟腑,最容易受影響的就是腎,因為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寒邪傷及腎陽,就容易表現出精神不振,腰膝冷痛,尿頻尿急,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等情況。而附子大辛大熱入腎經,擅長走竄,通行十二條經絡,所以附子補腎助陽的同時能將寒邪從頭祛到腳 ![]() 文中涉及用藥,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