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zhèn)髅胤剑喊肷聿凰炀陀锰炻殪`脾酒! 配方:仙靈脾、明天麻、獨活、制附子、牛膝、桂心、當歸、五加皮、川芎、石斛、茵芋、草薢、狗脊、海桐皮各30克,虎脛骨60克,牛蒡子、蒼耳子、川椒(炒出汗)各30克,好酒2公斤。制法:將上藥共為粗末,以生白布袋盛,用酒浸,密封,7日后即可開取飲用。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肢節(jié)疼痛無力:用法:每日溫飲1-2杯,不拘時候,常令酒氣相續(xù),酒盡再添,以藥味淡薄即止。 老中醫(yī)治痔瘡特效外洗驗方: 金銀花、蒲公莢、地丁、紫草、黃連、黃柏、黃芩、芒硝各15克、白癬皮、生地榆、馬齒莧各30克。水煎熬濃湯,待冷泡洗,每次泡30分鐘,每天2次。必須冷泡!不能熱泡。第1次熬出的藥湯冷泡后不可倒掉,將第2次熬出的加入待冷泡,如此熬藥3次泡。每劑藥反復泡2—3天,一般3—4劑后就腫消痛止,基本痊愈。這是老中醫(yī)為用馬應龍和肛泰各種擦劑無效者開的方子 。男女可用,治療各種痔瘡效果很好。有的人肉球會消失,有的人肉球會變小不影響生活。 帶狀皰疹特效方: 川黃連,青黛,冰片各60克,朱砂15克。研為極細末,加入香油150毫左右,調成糊膏狀,貯瓶備用。用時先以消毒棉簽沾雙氧水反復搽洗帶狀皰疹區(qū)的皮膚,并將水皰排破,使皰液流盡,再用消毒棉簽沾藥膏均勻地涂于患部,每日涂藥3~4次。不用包扎。川黃連、青黛、冰片清熱解毒;朱砂重鎮(zhèn)安神,共奏清熱解毒安神之功。治療帶狀皰疹特效,經治46例,用藥2~4天,均獲痊愈。又用雄黃、明礬各等份,共研細末,用冷開水調勻,用毛筆蘸涂患處,可立即止痛。用治帶狀皰疹,幾日內可治愈。 白發(fā)轉黑發(fā)養(yǎng)生酒方: 陳皮、山萸肉、茯苓、熟地、黨參、白術、枸杞子、川芎、防風、麥冬各15克、生地、伏神各25克、龜板30克、黃芪40克、肉桂9克、當歸18克、羌活、五味子各12克、將藥材搗為粗末,入布袋包,置容器中,加入50度白酒10斤,大棗300克、冰糖300克。夏秋季浸10天,春冬季浸30天即可。每次飲3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飲用兩劑,不但白發(fā)轉黑發(fā)而且身強力壯,壯元氣和血脈。 常服可令陰陽氣血兩和,百病可祛。 靜脈曲脹: 大黃50克,搗碎后用紗布包起來,放入盆內,水煮沸15分鐘后倒入盆中泡腳20分鐘,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水量以淹沒腳踝骨為宜,每兩天更換1次大黃。半月后病癥明顯減輕,腳踝的腫脹也會消失了,腿靜脈血管也逐漸恢復正常,皮膚也不再感覺癢了。 泡腳20天后得以痊愈,行走自如,恢復正常。 參冰三黃酒精液: 苦參、生大黃各20克,冰片、雄黃、黃連各10克。將上藥浸泡于75%酒精300ml中二至三天即可。用消毒棉簽蘸藥汁涂搽患處。每天三至四次。主治;止癢,痱子。外用,忌內服! 全身濕疹小秘方: 蓮子50克(去心),玉米須10克,冰糖15克。先煮玉米須20分鐘后撈出,納入蓮子、冰糖后,微火燉成羹即可服。適用于濕熱并盛型濕疹。蓮子性味甘平,健脾安神,除濕益胃。 馬齒莧清熱解毒,可多服用。風熱咳嗽--三味藥治愈:穿心蓮10克,黃柏樹葉12克,陳皮6克。水煎服,一天一劑,喝2次, 早晚各一次。穿心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 解毒、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廣 泛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 口舌生瘡、咳嗽、痢疾等多種感染 性疾病。風熱咳嗽癥見咳嗽不止, 伴有痰黃,咽干,咽喉疼痛,小便 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癥。 口腔潰瘍: 白礬:白糖為6:4。將白礬和白糖按照上述比例稱好后,放入器皿內,置文火上加熱,待其融化成膏后,稍冷卻即可使用。用棉簽蘸礬糖膏涂于潰瘍面上,如果不方便融化直接取一小塊敷在潰瘍面亦可。在使用礬糖膏后,潰瘍處疼痛增劇,口流涎水,一般3~5分鐘即可消失。筆者在文獻上偶然發(fā)現(xiàn)礬糖膏方,將其熬制成膏劑后分包裝成水果糖的形式—名曰“礬糖果”以方便師生取用。實踐中運用于上百名患者療效顯著,有效率達到90%以上。而且復發(fā)率低,對于一些頑固的病情,先用礬糖果服用三次以上,同時采用清熱瀉火,健脾溫中等方式對癥治療,都取得滿意療效。 大葉性肺炎驗方 楚荷6克、瓜蔞霜15克、象貝母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知母12克、黃芩12克、紫苑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6克, 口渴者加玄參15克、麥冬15克;痰血不凈者加側柏炭12克、藕節(jié)12克;發(fā)熱漸退,脈漸緩和去知母、石膏。水煎服。功能解熱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大葉性肺炎。 治療26例,治愈25例。體溫下降至正常平均2-3天,白血球計數(shù)完全恢復正常,癥狀全部消失。按 語: 石膏、知母為治溫熱病的要藥,又以銀花、連翹、黃芩相配,在病變熱盛期,則能起到強烈的清熱作用。待熱退時,減去性味大寒之品,以利于人體正氣的恢復。本病后期,宜適當增加養(yǎng)陰生津或益氣之藥。 治各種胃炎: 柴胡10克,香附15克,川芎10克,大棗5枚,焦三仙30克,法半夏10克,甘草10克,陳皮10克,黃芩10克,白芍10克,蒲公英15克,黃連3~5克。功能:調氣和胃。主治:各種胃炎、胃潰瘍等病。用法:水煎服,每劑兩煎,每煎取200ml混勻,每日分2次口服。 治療膽囊炎驗方: 柴胡15克、郁金15克、黃芩15克、法半夏10克、枳殼10克、茵陳15克、虎杖15克、龍膽草10克、元胡15克、木香6克、川芎6克、香附10克、大黃6克(后下)。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這個方子是朋友給我的,因為我當時膽囊炎很厲害,后背都很痛。吃了三劑藥就好了,效果真的不錯,都告訴身邊的朋友了。”獻方人:李文靜老師 腰痛奇效方: 腰痛靈:原藥重量比為杜仲、補骨脂、當歸、骨碎補、桑寄生、血竭、五靈脂、川芎、續(xù)斷各為80—85%,紅花為5%,獨活為5—10%,柴胡3%,沒藥,甘草,茴香各為2%。將十五味原藥按上配方比混合碾成粉即成。碾制成的粉狀藥物,也可制成丸劑。 治療使用時可將藥用熱酒送服,每日2—3次,每次15克,20毫升熱酒送服。 補肝腎,強筋骨,驅風利濕,散寒止痛,活血散瘀。 慢性腎炎腰疼痛、陳舊性扭傷、腰痛、腎虧、腰酸脹痛、長年發(fā)作性腰痛,諸藥無效的無名頑疾腰痛等癥,本方一劑見效,2—4劑痊愈,永不復發(fā)。 河北民間治白癜風效驗方:補骨脂50克、白芷20克 、白附子10克 、紅花10克 、白僵蠶10克、白蒺藜10克 ,共搗粗末,70%酒精泡。為增強滲透性,加樟腦5克。用時切姜一塊,滴藥酒于姜上,用力擦患處至微熱微疼,一日二至三次。有條件的可用梅花針隔二日打刺至皮膚有微微出血點再擦藥,搽藥后可在日光下曬一刻鐘。因補骨脂有光敏作用,少數(shù)患者用藥不久可在患處出現(xiàn)紅斑、甚至水泡,可暫時停藥。面積大的可轉移用藥。多在用藥幾日后病患處白色漸紅,皮下充血,為色素生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周圍或中心有深色斑點出現(xiàn)即為好轉跡象。《醫(yī)門鑿眼》 乳房腫塊驗方: 皮硝15克,青皮15克,煎水用毛巾沾敷乳房,第二天溫熱下繼續(xù)用。因為乳房脹痛,我也花過幾千塊錢的冤枉錢,都沒有好,現(xiàn)在才花了幾毛錢,就好了!這個方子本來是一位佛家高僧治眼病的,它們的藥性藥理,都是治乳奶結塊的,在一次洗完眼之后,正好趕上我快來月經期乳房漲痛的厲害,于是我試試看的想法用熱毛巾敷了一會乳房,想不到病灶部位大大減輕,于是第二天我又繼續(xù)敷,沒想到好了,在來月經的時候,也沒有脹痛的感覺了,現(xiàn)在已經有半年了,還是好好的。我姨乳腺腫塊很嚴重的,也是一副藥,第一天敷完,第二天熱了一下繼續(xù)敷,就沒有再脹痛了。“ 獻方人:劉衛(wèi)華老師 坐骨神經痛: 黃芪、黨參各30g,白術、當歸尾、川芎、地龍、赤芍、獨活各12g,桃仁、紅花各10g,牛膝、續(xù)斷各15g。女,45歲,4月2日初診。右腰部反復疼痛,痛引腿足2年余。2年前扭傷右腰部,疼痛如刺,痛引下肢。X線攝片示腰椎未見異常,經治療疼痛稍緩解。此后右腰腿痛時發(fā)時止,曾以理療、針灸等治療,其效甚微而轉診于余。診見:右腰部疼痛,痛連腿足,以痠軟為主,遇勞尤甚,面色少華,體倦乏力,少氣懶言,納差,舌淡紫邊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查體:患肢沿坐骨神經壓痛,直腿抬高陽性。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以益氣活血,通絡止痛。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5劑腰腿痛減輕,藥切病機,守方續(xù)服月余而愈。隨訪5年來至今未見復發(fā)。補陽還五湯出自《醫(yī)林改錯》,由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組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之功。坐骨神經痛屬中醫(yī)腰腿痛范疇。本例腰腿痛乃腰傷日久,瘀血留滯,經脈氣血運行不通,筋脈失養(yǎng)所致。久病氣虛血瘀,脈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yǎng)所致。久病氣虛血瘀,脈絡痹阻。治以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地龍、牛膝、獨活、續(xù)斷通經活絡,強筋壯腰止痛。諸藥相伍,使氣旺血行,經脈暢通,筋脈得養(yǎng),痛則不痛。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