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江盆地地處武夷山脈和懷玉山脈之間,分布著深厚的紅色河湖相砂礫巖,發育有典型的丹霞地貌。信江盆地內不同區域的丹霞地貌發育程度不同,盆地邊緣帶發育程度最高,盆中次之,過渡帶發育最緩慢,大部分丹霞地貌仍處于幼年期至青年早期階段。下圖示意信江盆地丹霞地貌分布和盆地南北剖面。 (1)簡述信江盆地的形成過程。 (2)說明信江盆地有利于丹霞地貌發育的條件。 (3)盆地中盆中、過渡帶、邊緣帶三個地帶丹霞地貌發育程度不同,試說明其原因。 【答案】 (1)地殼受水平擠壓斷裂形成斷層;盆地南北抬升形成山脈,中部相對下陷形成盆地。 (2)擁有深厚的紅色砂礫巖;盆地四周地勢落差較大,加上河流發育,流水侵蝕作用較強;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雨水沖刷作用強。 (3)邊緣帶:受斷層活動影響,巖層較破碎;信江支流發育,地勢落差較大,流水侵蝕較強,因此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高。盆中:受斷層活動影響較小,但位于信江干流,所受流水侵蝕作用較強,丹霞地貌發育程度相對較高。過渡帶:受構造運動影響較小,水系發育較弱,流水侵蝕較弱,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低。 【解析】 【分析】本題以信江盆地為材料,涉及丹霞地貌以及不同區域地貌發展差異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首先,盆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包括擠壓和拉伸作用,導致地下巖層變形和斷裂。后來,地殼運動使南北兩側的山脈隆起,而中部巖層相對下陷,形成盆地。 【小問2詳解】 盆地地形,有利于紅色砂巖的沉積,形成深厚的紅色砂礫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信江盆地地處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雨水沖刷作用強;盆地四周地勢落差較大,加上河流發育,流水侵蝕作用較強。 【小問3詳解】 由圖可知,邊緣帶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高,盆中次之,過渡帶發育程度最差;原因是:邊緣帶?地勢最高,斷層發育,巖層較破碎,流水侵蝕作用最強,形成了大量的石墻、石柱和峽谷等地形,丹霞地貌發育最為顯著?;盆中地帶?通常地勢雖然較為平坦,受斷層活動影響較小,但位于信江干流,所受流水侵蝕作用較強,丹霞地貌發育程度相對較高;過渡帶受構造運動影響較小,斷裂影響小,且水系發育較弱,流水侵蝕較弱,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