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于長安做“憶東山二首(其一)”,詩曰:“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李白仰慕謝安,以謝安隱居之地的東山自況。此時忽覺不向東山久,是因為對現狀不滿了。既然被玄宗親自招為翰林,何來不滿?想想謝安入仕任何職?輔宰之位。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自己卻任個翰林閑職,與斗雞走狗、奇技淫巧之輩為伍,皇帝想起了才招去應景賦詩,與謝安指點江山相差何其之遠? 人在不滿現狀時就會想起過往,想起以前自在的日子。李白本來應該自在的,老爹經商有的是錢,就算不做官,在山水之間也逍遙自在。但李白雖然向道,卻還有儒家兼濟天下之志。入則儒,隱則道,謝安正是其典范。 李白一生都在儒道之間晃蕩,出世久了就想入世,入世不稱意了又覺厭倦。于是,就追慕一下謝安,聊以自慰吧。想著那東山邊的薔薇洞的薔薇花開過幾度了吧?謝安在東山建的白云、明月二堂還像以前一樣吧?可是,花開花謝,云聚云散,月開月閉,自己現今是看不到了,只好腦補一下了。要不,我還是離開這里吧,歸隱東山是不是還自在些? 心有所感,詩有所成。于是,我們今天便看到了這首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