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作為一種曾經被大多數花友青睞的多肉植物,因其外形美觀且具備一定藥用價值,曾在家居綠植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實際養護中發現它存在的一些問題,蘆薈漸漸地被不少人“拉入黑名單”,究其原因有以下4個,花友們不要再養了。 ![]() 1、葉子動不動就發軟腐爛不少花友在養蘆薈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它的葉子動不動就發軟甚至腐爛。表面上看,蘆薈是一種多肉植物,按理說應該很耐旱,水分管理也不復雜。但實際情況是,蘆薈對水分的需求非常敏感,澆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許多人看到蘆薈葉子發軟,往往以為是缺水,于是加大澆水力度,結果反而導致葉子更快腐爛。 蘆薈的根系相對脆弱,如果土壤長期積水,根部容易窒息腐爛,葉子也會隨之軟化,甚至出現一碰就化水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很多人嘗試控水,但控水過度又會導致葉片干枯,失去生氣。總之,要么太濕,要么太干,蘆薈的葉子總是“脆弱”得令人頭疼。 ![]() 2、不能長時間暴曬許多人認為蘆薈是一種耐曬植物,尤其是在夏天,常常會把它直接放在陽臺或窗邊,認為陽光越強,它長得越好。事實卻并非如此。蘆薈雖然喜歡光照,但它并不適合長時間暴曬,尤其是在高溫季節,過多的陽光會讓它的葉片灼傷,變成一片焦黃的樣子。曬傷后的蘆薈不僅美觀度大打折扣,還會影響它的生長。 如果家里有陽光直射的陽臺或窗邊,養蘆薈其實是要特別小心的,特別是在夏季高溫時,長時間的陽光暴曬只會讓蘆薈“曬成干尸”。這也導致了很多花友不得不頻繁調整蘆薈的位置,既不能讓它曬得太狠,又要保證它有足夠的光照,這樣的養護過程實在令人頭疼。 ![]() 3、爆盆能力很差很多人喜歡養多肉類植物,是因為它們容易“爆盆”,能夠迅速繁殖,給家里增添一大片綠色。然而,蘆薈在這方面卻讓人失望。雖然蘆薈也會分生小芽,但相比其他多肉植物,蘆薈的“爆盆”能力實在太差。養了很久,可能只長出一兩片新的葉子或者少量的小芽,遠不如那些輕輕松松就能繁殖出一大片的多肉。 有些花友期待蘆薈能繁殖出更多的“小蘆薈”,讓家里的綠色植物更具層次感,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特別是一些對植物期待比較高的養殖者,可能會因為蘆薈生長緩慢、爆盆能力差而感到失望。 ![]() 4、需要經常性澆水很多花友喜歡蘆薈,初衷是它看起來容易養護,且不需要太頻繁地照顧。但實際養護下來,你會發現蘆薈其實是需要一定的關注度的。雖然它不喜歡過多的水分,但由于其葉片較薄,特別是在干燥的環境中,它非常容易失水,這就意味著你不能長時間忽略它。特別是在北方冬天干燥的室內,蘆薈的葉片極易脫水,這時就需要定期澆水。 對于那些想要省心、無需頻繁澆水的花友來說,蘆薈可能并不是最佳選擇。你可能需要每隔幾天觀察一次,適當給它澆水,否則葉片很快就會萎縮、發黃,甚至枯萎。如果家里其他植物不需要這么頻繁澆水,而蘆薈卻要格外照顧,時間久了也會讓人覺得麻煩。 ![]() 雖然蘆薈作為一種常見的家庭綠植,確實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功能,但它的養護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簡單,甚至有點“坑人”。如果你也遇到了這些問題,不妨考慮其他更好養、更具觀賞性的植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