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閏年? 閏年,西方叫做Leap Year,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歷法規定的年度天數365日和地球實際公轉周期(大約365.24219日)的時間差而設立的。我們知道現行的公歷紀年是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作為依據,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經過精確計算大約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但是人們為了計算方便,規定365天為一年,這會導致每過一年就會多出來5小時48分46秒,4年下來就幾乎多出了一天。為了補償這種差異,人們就在特定年份增加一天,全年變為366天,這就是“閏年制度”。 (圖片來自網絡) “閏年制度”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被確定。公元前45年,羅馬共和國的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史稱凱撒大帝,將四年一閏的規則納入歷法(儒略歷),以糾正歷法年與太陽年之間的偏差。然而,儒略歷的閏年規則仍有微小的誤差,每四年增加一天,實際上比太陽年的真實長度略長。這種累積的誤差在幾個世紀后變得顯著。到了16世紀,這種誤差已經累積到了大約10天,導致春分日的日期與歷法上的日期嚴重不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頒布了格里高利歷(Gregorian Calendar),對閏年規則進行了調整。新規則規定,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不再是閏年,除非它們同時能被400整除。這一改變減少了閏年的數量,使得歷法年與太陽年的偏差得到了更精確的校正。格里高利歷的這一改革逐漸被世界各地采用,成為了現代國際通用的歷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