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古波斯展又去世博會博物館看了潘玉良的畫展,也是第一次去那里,進入世博會展館右手邊的入口,進門后左轉就能看到畫展的入口處的標識“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藝術之旅”。選用的潘玉良的自畫像中她的發型和一字眉與西班牙女畫家Frida頗有幾分神似,但兩人的生活經歷截然不同。 之前只是略微知道潘玉良凄苦的身世,并未看過她的畫作,看了之后更有了對這位畫家的欽佩。自幼父母雙亡,被舅父收養后又賣到青樓淪為婢女,那時她才年僅13歲。在青樓度過了常人難以忍受的4年困頓生活后,一個叫潘贊化的男人將18歲的她解救于水深火熱之中,并給了她一個全新的開始。 四年之后潘贊化將她帶到上海生活,她也開始了自己一路開掛的藝術生涯,繪畫天賦逐漸顯露,但她的青樓經歷卻成為她一生夢魘的開始。于是她考取了法國的藝術院校,并在里昂、巴黎和意大利的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和雕塑,期待著學成歸國。 1928年她重返故土,在上海舉辦畫展,在好幾所院校美術系任教,與徐悲鴻等人在上海成立西洋畫會“默社”。但她的藝術才能和對人體畫的癡迷讓周圍的同事嫉妒,時不時對她進行人身攻擊?;貒旰?,她又一次離開故土,前往法國,本以為還有再回來的機會,但沒想到在異國他鄉度過了后半生。 雖然生活清苦,但她有自己喜歡的創作和三不原則:一、一生堅持不入外國國籍。二、不戀愛,只愛潘贊化。三、不和任何畫商簽訂合同。她的作品和人品為她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她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在早期西畫運動中被譽為“中國印象派第一人”,創造了近代中國藝術史上諸多“第一”。在她去世六年之后,她4000多幅作品運回了中國,幾乎所有作品都留給了丈夫故鄉的安徽博物院。 下面兩幅年份不詳的小畫很有后期印象派和野蠻畫派的感覺,人物的虛化和色彩的絢爛完美結合。筆觸和氛圍的渲染真的就是一位國外名家的手筆。 在第一個展廳的正中間的一幅《芍藥圖》上有張大千的題詞,才知道兩人是好友,以姐弟相稱。兩人于1936年初識,潘玉良非常推崇張大千,而張大千亦欣賞潘玉良,兩人一直通過信件和畫展延續著友誼。 我曾有幸跟著朋友參觀過張大千在加州十七英里的故居,最令人感懷的是他在庭院中修建的涼亭和那支毛筆,客居他鄉總有太多的無奈,回鄉無望,只能構造出熟悉的小景以解思鄉之愁。 接下來看到的是一組靜物畫。女人愛花,潘玉良也不例外。她的靜物畫喜歡用郁金香、菊花等作為題材,而有時對插花瓶瓶身圖案的刻畫,使畫面呈現畫中有畫的多重意境。紅黃兩色郁金香配淺藍瓶的油畫和黃橙色郁金香的彩墨畫雖然畫的都是同一種花,但觀賞效果截然不同。前者渾厚有力,后者嬌嫩柔軟。但兩幅畫中花開荼蘼后折彎幅度最大的那朵真的是過于真實了。 靜物畫 下面一幅《黃菊花與青龍瓶》瓶身上的青龍和一幅《瓶花》瓶身上的繪畫無一不是傳統文化的底色,兩幅均為彩墨畫。西方的傳統畫風配上這抹東方的底色,就成了“中西合于一致”的風格。看似西洋靜物畫但當中又處處流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應該也是讓國外看畫人癡迷的地方吧。 《芍藥與面具》和《雙貓》這兩幅油畫也頗有意味,前者因為有小丑的面具使整幅靜物畫有了很強的生命力,但小丑微笑的表情下卻隱藏了一顆破碎的心。雙貓對峙,雖然只有一只褐色貓的驚恐的表情,但給了我們對白貓表情的多種猜想。畫中有故事和深意足見畫家的功底...... 進入第二個展廳,中間展示了潘玉良多幅自畫像,畫像中的她嫻靜端莊,但那雙堅定望向遠方的眼睛將她堅毅的個性展現在我們眼前。為了堅守她不賣畫的承諾,她在法國的生活貧苦,居住極為簡陋,平時連肉都吃不上,偶爾會去市場買點別人挑剩的雞爪。即使如此,她仍是精神上的“貴族”,因為她忠于自己的內心。 潘玉良的作品中,花朵是經??桃饷枥L的主題。她不僅擅于單獨描繪鮮花,還常將花兒與女性一同描繪,在她的自畫像中也隨時有鮮花或是花色背景相伴。展示中居然還有一件她曾經穿過的旗袍,佳人已逝,但她留給時間的美好卻一直伴隨著我們...... 這個展廳的左側有一組小畫,有她在自己的院子招待友人下午茶的場景,還有幾位朋友的特寫,遠在他鄉的生活有了友人的相伴也可抵歲月漫長。 在右側墻上的《春之歌》的裸體群像作品描繪得是一系列以大自然為背景的裸體群像作品,里面的女性載歌載舞、無憂無慮,仿佛是回到了古希臘神話中創世紀的環境,但人物形象和背景中的山水又獨具中國特色。與之對應的是另一側墻上外國女性的身體畫,都自然而又健康。 1950年代,潘玉良的藝術風格漸趨成熟,個人風格穩定。她這一時期創作了大量彩墨畫。她先用細膩流暢的線條勾勒出典雅的人體,然后用淡彩點染出人體的結構和質感,背景部分運用點彩或交錯的短線來制造層次,巧妙地將中國的筆墨精神和西畫的實體質感完美地融入了她的彩墨畫中。 在《雙人扇舞》系列中,她將中國民間題材,用彩墨的方式呈現出來,構圖大膽而夸張,畫面鮮活而獨特,有著強烈的韻律感。 她的彩墨作品清新靈秀,堅實飽滿,中西合璧,極富獨創性,充分彰顯了彩墨魅力。她充分發揮了中國畫線描、烘染的手法,借鑒了西方繪畫嚴謹性的結構造型和細膩的點彩技法,同時吸收了中國民間藝術中的敦樸氣韻,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潘玉良的簡筆畫也是出神入化,寥寥幾筆便把女性輪廓勾勒了出來...... 看得意猶未盡,期待能去安徽博物院欣賞更多她的畫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