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出身渤海高氏,祖父為南平郡王高崇文,晚唐名將。 年青時從軍,先入右神策軍,被軍中宦官器重,一路簡拔,累遷為右神策軍都虞候。 唐宣宗大中初年,西北黨項叛亂,二十七歲的高駢率領(lǐng)一萬禁軍去了靈州,戍守長武城。 巡視時,看見空中二雕并行。 高駢彎弓搭箭,對身邊同伴說,我若能得勝功成,必將射中。 箭似流星,貫穿二雕,眾人大為嘆服,日后便稱他為落雕公。 黨項兇悍,諸將不能敵,堪堪守勢,只有高駢多次奇襲,每每得手,殺獲甚多。 皇帝十分贊賞,提拔其為右神策軍兵馬使。 又十三年后,吐蕃犯邊,唐懿宗命高駢鎮(zhèn)守秦州。 高駢用謀,誘降吐蕃,兵不血刃,收復(fù)了河州、渭州。 鋒芒畢露,儼然名將風采。 早在高祖武德五年,唐朝便設(shè)立了交州總管府,后改為安南都護府,管轄安南行政軍事和各族事務(wù)。 其時,安南都護李琢貪腐殘暴,轄地百姓不堪忍受,憤而起事。 朝廷屢次征討,靡資無數(shù),均不能克。于是,將目光看向了剛從西北得勝歸來的高駢。 征衣未解,高駢便立刻去了南疆,主持收復(fù)安南事宜。 到了前線,高駢一面安撫叛軍中被裹挾者,釋明不抵抗便不追究,一面集結(jié)嶺南各府優(yōu)勢兵力,一戰(zhàn)畢全功,誅殺叛軍首領(lǐng),蠻卒鳥獸遁去。 不過二年的時間,便收復(fù)了安南都護府轄地。 唐懿宗加封高駢為檢校刑部尚書,改安南都護府為靜海軍,授其為節(jié)度使。 不久,唐懿宗將其召回京城,做了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 懿宗去世后,唐僖宗即位,加封高駢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為宰相。 僖宗乾符二年,帝國發(fā)生了二件事情。 東面是濮州人王仙芝聚眾數(shù)千,起兵造反,不過其時還是癬疥之疾,黃巢要到次年才加入。 西南則是南詔入侵,唐僖宗路徑依賴,任命高駢為西川節(jié)度使,駐守成都。 在高駢未到之前,成都已在南詔攻擊下,苦苦支撐了近五年。 西川軍中吃空餉很嚴重,有名無實,南詔打過來時,幾無可用之兵。 守將臨時張榜招勇,給出優(yōu)厚待遇,又從應(yīng)募者中精心挑選出三千人,號為突將。 靠著這群突將用命,成都勉強擋住了敵軍進攻。 高駢此時五十四歲,戰(zhàn)場血火洗歷后,又在朝廷中樞浸潤多年,早不是當年直勇的戰(zhàn)將,已然淬煉成一位老謀的政客。 心中所想的優(yōu)先項,不是平寇,而是固權(quán)。 剛到成都,便跟下屬說,南蠻聽到我來了,逃跑都來不及。 于是,下令讓立功的突將把任職的文牒都交上來。 既然這里我做主,過往的功績都不算數(shù)了。 又借口蜀地經(jīng)年戰(zhàn)亂,生產(chǎn)不濟,把突將的衣糧都給停了。 高駢的用意很明顯,自己遠道而來,就是要打壓這些功臣立威。 突將們惱怒異常,半夜沖進節(jié)度使府要討個說法。高駢看將士們勢大,當場認慫道歉,歸還了職名和衣糧。 高駢將軍府侍衛(wèi)換成了自己帶到成都的人,又暗地里記下了鬧事突將的名字。 二個月后,高駢連夜派出各路兵馬,沖入突將們家中,不論男女老幼,全數(shù)殺死。 嬰兒撲殺在臺階上,老人撞死在立柱前,血流成河,哭聲震天,一夜之間,殺死數(shù)千人。 有一突將之妻,就戮之前,舉手指天,憤然大罵。 高駢!你無故革奪功臣功名,激起兵變,僥幸免于一死,不去反思自己過錯,還用卑鄙手段,殺死無辜將士與妻兒,天地不容,人神同棄。 我死后,必將在佛祖前控訴你,使你將來,如同我此刻全族被滅,如同我此刻遭受侮辱,如同我此刻驚恐憂懼。 言罷,向天跪拜,慨然受死。 這場殺戮不過是前線的小插曲,朝廷并未深究。 打敗南詔,蜀地安寧,高駢因功進官檢校司徒。 隨后,黃巢逐漸勢大,肆虐東南。 朝廷任命高駢為檢校司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封燕國公,令其征討黃巢。 高駢率眾數(shù)次擊敗黃巢,叛軍將領(lǐng)秦彥、畢師鐸、李罕之等數(shù)十人投降,黃巢不得不繼續(xù)南下,去往廣南。 高駢建議讓部將張璘率兵堵截,自己親率萬人翻過大庾嶺,至廣州追擊黃巢。 朝廷不同意,讓他繼續(xù)守住江淮。 一年后,高駢迎來了自嶺南北上的黃巢,以逸待勞。 黃巢逃到信州,遇上瘟疫,士卒死傷無數(shù)。 黃巢收買了正在攻擊他的張璘,讓他轉(zhuǎn)告高駢,說打不過要投降,幫忙謀個好官職。 高駢想著誘捕黃巢,便答應(yīng)為他求個節(jié)度使。 當時好幾路唐軍到了淮南,準備合力徹底滅了黃巢。 高駢不想讓別人分功,上奏朝廷說,叛賊勢弱,本部人馬可以搞定,請其他部隊都回去吧。 朝廷同意了,讓援軍都撤走。 黃巢等到各路唐軍渡過淮河已然北上,立刻變臉,攻擊高駢,殺死張璘,大敗唐軍。 黃巢再次做大,六個月內(nèi),渡長江,過淮河,一口氣打到了東都洛陽。 朝野紛紛傳言,說高駢與叛軍勾連,養(yǎng)兵縱寇。 黃巢軍攻入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往成都。 高駢寫了好幾封信,邀請皇帝來淮南,皇帝心中開始猜忌高駢,不肯過來。 身邊親信宦官田令孜也說,高駢在效仿曹操,打算挾天子令諸侯。 皇帝更不敢過去了,對高駢的猜疑愈甚。 皇帝在成都站穩(wěn)后,將高駢提拔為侍中,給了虛職,又下令讓別人來替代高駢,奪其實權(quán)。 高駢意見很大,寫折子去辯解,甚至暗諷皇帝是亡國之君。 朝廷有的是能打口水的人,一一回信駁斥。 事已至此,高駢便跟其他藩鎮(zhèn)一樣,割據(jù)江南,偏安一方。 高駢開始迷信道教,極為寵信一位叫呂用之的術(shù)士。 呂用之幼年即為孤兒,四處浪蕩,在九華山待了幾年,自稱遇到高人,學到役鬼驅(qū)神法術(shù)。 在揚州賣藥時,搭上高駢親信,入了節(jié)度使府。 高駢一見傾心,招進幕府,貼身侍奉。 呂用之跟高駢說,煉金燒丹,日夜修煉,便能得道成果,至于政務(wù)什么的,就不要再操心了,交給我來代勞。 高駢深以為然,自此淮南軍政事務(wù),盡歸呂用之。 呂用之招募一批亡命之徒,取名叫察子,肆虐揚州城。 誰家有寶物,誰家娶新婦,呂用之便會前來劫掠。 先羅織罪名,再屈打成招,然后定刑殺人,最后取其財物婦人。 百姓因此破家者,不計其數(shù)。 呂用之重金賄賂高駢身邊人,若有誰向高駢告狀,立刻便知曉,隨即弄死告密者。 故而呂用之惡行,高駢完全不知,繼續(xù)視其為心腹。 呂用之還跟高駢說,你沒見到神仙,是因為你心不誠,還在牽掛俗事。 高駢覺得有道理,于是趕走妻妾,身居幽室,誰也不見。 左廂都知兵馬使畢師鐸是黃巢過來的降將,其妻絕美。 呂用之趁畢師鐸不在家,闖入強行侮辱其妻,畢師鐸不敢聲張,忍了下來。 呂用之得寸進尺,施施然跑去找畢師鐸,說以后每個月我要來你家十次,你記得回避。 畢師鐸忍無可忍,聯(lián)合其他將領(lǐng),起事攻打呂用之。 呂用之抵擋不過,逃走。 后被廬州刺史楊行密抓獲,殺之,并滅其滿門。 呂用之禍難江淮數(shù)年,百姓深受其害,走在路上都不敢私語。 高駢不問俗事,放任呂用之為惡,民心盡失。 揚州城陷,高駢被抓,死于畢師鐸之手。 高駢早期是戰(zhàn)神,到處修補殘?zhí)啤?o:p> 到了晚年,昏庸無比,被小人玩弄股掌之間,身死名裂。 究其原因,在于前半生太順,無所不克。 在黃巢吃了大虧后,又見恨于皇帝,便一蹶不振,索性自暴自棄。 從良將到庸人,轉(zhuǎn)瞬之間。 當年屠戮成都,一夜殺數(shù)千人。 冤死者詛咒道,你將來也會跟我一樣,全族被滅。 一語成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