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之后,東北抗日聯軍遭受了慘重損失,從原來的20多萬人銳減至不足2000人。為了保存實力,1942年7月,抗日聯軍退入蘇聯境內。根據共產國際的決定,抗聯的隊伍要全部按照蘇軍的編制和制度進行改編。1942年8月1日,在蘇聯遠東的費士克營地,共700多人的東北抗日聯軍部隊被重新組建為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的第88獨立步兵旅,對外代號8461部隊,該旅亦稱“第88國際旅”。 第88國際旅部隊下轄四個步兵營,一個無線電連、兩個迫擊炮連,以及一個教導連。每營兩個連,每連3個排;每營裝備重機槍6挺,每連裝備輕機槍9挺,每排裝備沖鋒槍15挺。 ![]() 教導旅部分人員合影 周保中為少校旅長(1943年晉升為中校); 李兆麟為教導旅少校政治委員(1943年12月改任政治副旅長); 崔石泉(1945年改名為崔庸健)為大尉旅副參謀長兼任旅黨委書記。 第一營:營長金日成大尉,營政治委員安吉大尉。 第二營:營長王效明大尉,營政治委員姜信泰大尉(姜健) 。 第三營,營長許亨植大尉(未到任由王明貴上尉繼任),營政治委員金策大尉 。 第四營,營長柴世榮大尉,營政治委員季青大尉 。 周保中 周保中(1902年2月7日—1964年2月22日),原名奚李元,號紹璜,白族,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灣橋村。1942年8月1日,東北抗聯被整編為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第88獨立步兵旅,周保中任旅長。 ![]() 周保中 1945年9月,周保中擔任蘇軍駐長春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同時擔任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10月,周保中擔任吉合區黨委書記、吉合國民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吉合行政委員會主任委員。11月,周保中擔任省工委委員、吉林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等職。 李兆麟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1946年3月9日),男,漢族 ,原名李超蘭,化名張壽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遼寧省遼陽煙臺區(今燈塔市)。1942年8月1日,李兆麟任第88獨立步兵旅政治委員。 ![]() 李兆麟 1945年抗戰勝利后,李兆麟任濱江省副省長、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等職,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36歲。 著名的抗聯歌曲《露營之歌》為李兆麟所作。 崔庸健 崔庸?。?900年6月20日—1976年9月19日),生于朝鮮平安北道龍川郡,又名崔秋海、崔石泉等,化名金志剛 。1937年3月, 崔庸健任抗聯第七軍軍長,1942年8月1日,任第88獨立步兵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15日朝鮮解放后,崔庸健回國。1948年2月8日,朝鮮人民軍成立。崔庸健任朝鮮人民軍總司令。1953年2月,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次帥稱號。他是金日成時期的朝鮮二號人物。 ![]() 崔庸健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出生于朝鮮平安南道大同郡古平面南里(今平壤市萬景臺區)。 ![]() 金日成 1942年8月1日,任第88獨立步兵旅政一營大尉營長。1945年8月回國,10月,擔任北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責任書記。1946年2月8日,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成立,金日成被推選為該委員會委員長。1947年2月,建立了朝鮮第一個無產階級獨立政權——北朝鮮人民委員會,金日成被推選為委員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任命金日成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53年2月7日,金日成因其在朝鮮戰爭中的功績,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事稱號。 安吉 安吉大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返回朝鮮。11月,為培養朝鮮人民軍正規軍的軍事政治干部,建立了平壤學院,安吉為院長;建立了保安干部訓練大隊(人民武裝力量部的前身)的時候,又任命安吉為人民軍總參謀長,當時他已經積勞成疾,1947年12月病逝于平壤。 王效明 王效明(1909年2月14日—1991年11月30日), 遼寧省昌圖縣人。 ![]() 1940年1月,王效明任第七軍政治部主任兼軍參謀長。1945年11月上旬,王效明任吉林軍區永吉軍分區司令員。中共吉林地區委員會書記,吉林市警備司令,吉林警務處處長,吉長護路軍司令員,永吉軍分區司令員,吉南軍分區司令員兼第二十四旅旅長,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十一師師長,東北軍區第一六四師師長,炮兵第六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海軍炮兵學校校長,海軍炮兵部副部長、岸防兵部部長、武裝力量監察部監察主任、旅順基地副司令員 國家第五機械工業部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姜健 姜健(1918年6月23日-1950年9月8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 中將。原名姜信泰,是朝鮮半島南部慶尚北道尚州人。早年因逃避日本統治而移居中國,之后參與東北抗聯第5軍,并在抗日戰爭中大活躍。1942年,任第88獨立步兵旅政二營大尉營政治委員。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擔任駐延邊的指揮員。朝鮮建國后升任總參謀長,并參與指揮朝鮮戰爭。1950年9月8日,因空襲陣亡于慶尚北道的安東市。年僅32歲,他是朝鮮戰爭陣亡將領中軍銜最高的。 ![]() 姜健 王明貴 王明貴(1910年9月16日—2005年6月22日),吉林省磐石縣人。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第三營營長,齊齊哈爾蘇聯紅軍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南軍政大學廣西分校第一副校長,中南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公安十九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金策 金策,金策(??,1903-1951),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前領導人、有影響的政界元老。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第三營政治委員,抗戰勝利后,金策回國,任內閣副首相兼產業相、前線指揮部司令,被授予人民軍大將軍銜。1951年1月31日因心臟麻痹癥逝世,享年四十九歲。 柴世榮 柴世榮(1894年—1944年) ,原名柴兆升,1894年生于山東省膠縣一個農民家庭,1899年隨父母遷往吉林省和龍縣六道溝。 1938年, 柴世榮抗聯第五軍軍長,1942年任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第四營營長,1944年秋,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犧牲,時年50歲。 ![]() 柴世榮 季青 季青(1911-1988),原名李德配,政委季青,原名李德配,黑龍江依蘭人,早年從事地下工作,曾任依蘭縣委宣傳部長、道南特委書記等要職,1936年加入抗聯,任第五軍軍部秘書、第三師政治部主任、第五軍政委等職。1941年隨部隊退入蘇聯,任第四營政委,和柴世榮搭了6年班子。1944年9月,季青突然被捕,被關押在蘇聯西伯利亞勞改營,一直到1955年才得以回國,任黑龍江省民政廳老根據地處處長、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等職。1984年以副省級待遇離休。 季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