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情,一開始就錯了,那結局一定不會對。錯誤的道路上無法走出正確的步伐,當錯誤一點點的累積的時候,事情的走向就容易失去了控制,一旦失去了控制,那很多時候就會演化為悲劇結尾。這與一開始的預想是相悖的,然而人為能改變它嗎? ![]()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滅門慘案2:借種》(以下簡稱“借種”),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阿秀和阿劍是一對恩愛夫妻,但是苦于沒有子嗣,于是,兩個人南下借種。期間遇見了阿軍,阿劍看著阿軍人不錯,便萌生出來讓阿軍幫忙給自己一個孩子。原本阿劍想著跟阿軍是利益關系,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失去了控制,阿軍愛上了阿秀,但卻因此被洪震抓住了把柄。洪震抓走了阿秀并勒索阿劍二十萬。阿秀在被囚禁期間慘遭侮辱,阿劍將阿秀救出后,得知這一消息的他找洪震理論卻被殺死,于是,阿秀決定報復所有人。 ![]() 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總少不了一種味道,什么味道,那就是對于內陸深深的歧視,這種歧視是建立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之下的,所以,越是類似于本片的這種情色電影,里面的刻板偏見引發的歧視就越是嚴重。而無處不在的嘲諷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標簽,當然,這并不是本片的核心部分,本片的核心部分是披著戲劇外衣的悲劇。 ![]() 這樣一部情色電影被觀眾們所喜歡的一個主要原因并不僅僅是主演鄭艷麗曼妙的身材,而是在這個故事背景之下的悲劇。阿劍跟阿秀很恩愛,然而戰爭卻奪走了阿劍的男性荷爾蒙,因為宗族觀念的禁錮,阿劍必須要有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同鄉人之間抬頭做人。阿劍不得已想要借種完成自己的面子,阿劍要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周圍人的認同,如果沒有周圍人的認同,阿劍本身存在的基礎就是零。 ![]() 這有著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香港人對于發生在八十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一種事不關己的認識,因此,對于戰爭,香港的導演們自然而然地是打折反戰的旗號的,這一點跟西方導演們別無二致。因為反戰,所以才有了戰爭剝奪了阿劍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這種設定。 ![]() 另一方面,在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對于內陸是由一種優越感在身上的,為什么優越,因為香港人當時的生活水平遠超內陸,而香港人自持著一種先進作為自己的代言,在這樣的光環加持下,再去看內陸,自然是封閉保守,愚昧無知等等。在本片中,借種這樣一個事實原本跟私生子沒有區別,但放在內陸的故事中,就是一個被傳統文化禁錮了的人,事實上,香港本地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并不稀奇,然而在他們的視角之下,內陸的故事就成了奇觀。 ![]() 奇觀自然是需要用一種夸張的方式來呈現的,因此,才有了影片一開始警察局的一幕以及診所的一幕,這種奇觀之下,本片的荒誕性有了,而在這樣的荒誕性加持下,原本的故事悲劇性被緩和了很多。但故事依舊是要進行的。 ![]() 阿劍一開始就錯付了阿軍,阿軍并不是一個如外表般展現的那樣果敢可靠的人,他對于阿秀更多的是身體上的眷戀,而對于阿劍,當生理上有所需求的時候,他可以絲毫不顧及阿劍的感情,哪怕是曾經這個將自己當作兄弟的人死去后,他能想到的就是可以肆意的玩弄阿秀而不負責任,甚至對阿劍沒有任何的愧疚,可想而知,一開始阿劍找阿軍就是找錯了人。 ![]() 而本片更讓人憤憤不平地無外乎同樣為女人的洪震的老婆,面對著自己丈夫以及兒子的獸性,他選擇的是助紂為虐,最終,她為著自己的這種行為付出了代價。而后的廖啟智飾演的警察也選擇了對于阿秀網開一面。但這種自上而下的審判是一種憐憫,在阿繡看來,這樣的憐憫并不能幫助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阿劍死了,一切都沒有了。 ![]() 本片發生的背景是內陸八九十年代,基本上這個時代的港片對于內陸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在這樣的優越感之下,像本片這樣的情色片以及很多cult電影都喜歡將故事的背景放在沿海的內陸或者說從內陸來香港的人。仿佛這些人才是不安的因素,潛在犯罪者等等。殊不知,在香港的六七十年代,他們也曾是左派的代言人。 ![]() 然而在金融浪潮的催化下,香港逐漸的失去了實體產業而徹底地淪為金融中心,雖然帶來了一定時間的繁榮,然而繁華過后,杯盤狼藉,那些普通的香港人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就如同本片的主角鄭艷麗一樣,時過境遷,她也落得個藍瑛潔的結局,這不得不令人嘆息。 …… 你好,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