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在汴梁(開封)鄭門外西北,始鑿于后周世宗柴榮顯德四年(957年)。《夢溪筆談》記載:金明池,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開鑿,池水引自金水河,舊址在開封城西。《東京夢華錄》記載,(金明池)“在(汴梁)順天門外街北,周圍約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徑七里許。入池門內(nèi)南岸,西去百許步,有西北臨水殿,車駕臨幸觀爭標(biāo)錫宴於此。”金明池最初作為水軍的軍事訓(xùn)練基地,后逐漸變成了皇家的游樂場所。張擇端的《金明池爭標(biāo)圖》,描繪的是端午節(jié)宋太宗親臨金明池觀賞龍舟競賽與民同樂的場景。 《金明池爭標(biāo)圖》 ,現(xiàn)收藏于天津博物館。 張擇端《金明池爭標(biāo)圖》 ![]()
![]()
![]()
![]() 金明池 ![]() 八日辛亥,天晴。后苑瑤津亭奉圣旨,於今月初五日,開啟謝雨粉壇道場七晝夜,逐日依法四時禮佛行道,所集 勝因并用答謝龍?zhí)臁H挛迦盏缊鏊眨浳蔫b大師以黃紙大文字書,押門西外面也。祭文二通寫之。維熙寧六年歲次癸寅三月甲辰朔二日乙巳。皇帝遣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東頭供奉官勾當(dāng)御藥院兼后苑陳承禮等,請僧三七人1,於后苑瑤津亭,開啟祈雨道場,伏以夏春之交,百物茂長,雨旸或失,歲望以愆,欽惟覺慈等觀群品,尚冀流澤遍此十方。謹(jǐn)言。維熙寧六年歲次癸寅三月甲辰朔五日戌申,皇帝遣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東頭供奉官勾當(dāng)御藥院兼后苑陳承禮等,請僧二十五人,於后苑瑤津亭,開啟謝雨粉壇道場七晝夜,狀以甘澤不時2,大田將槁,側(cè)躬思咎,精意乞靈, 冀成歲功,以慰民望,沛然嘉應(yīng),曾不崇朝,被除清壇,祗謝神既,尚系垂祐,終獲有秋。謹(jǐn)言。 1、三七人:三七二十一,為二十一個僧人。2、不時:非其時,不合時。“甘澤不時”,謂雨水少。 國婆婆并官勾馮供奉種種珍菜、果子送之,諸僧皆吃。無間斷官人來見之,大壇等行法,皆僧俗并立見物,敢不制止。此度降雨, 上中下萬人感悅,皇帝隨喜無極云云。黃昏,燒香使行事太保日來,每日六時有燒香。敕使兩三人互來燒香,僧錄以御卷數(shù)令見,口徑五寸,純銀花軸,以金銀薄押紙為標(biāo)紙,以日本僧卷數(shù)為初,次十人大乘師,次道場所眾列之,初五日為一卷,次五日為一卷,合二卷也。初云:“大宋皇帝頊。”御名之奧日下,又有大宋皇帝頊號。全異日本卷數(shù),皇帝進(jìn)佛之義也。四時自行畢。 九日壬子,天晴。辰時,官家被賜剃頭人,乍悅於僧錄宿房剃之了。七日不剃宛如鬼,白發(fā)、白鬢已以除了。每日從卅二苑持來花甚妙也。未曾見種種色色春花,麗春草花色紅,大如桔梗花,而有五葉,地草花色如紅梅,大如前,菖葩花色黃,而八重也。此亭內(nèi)有三躰(體)畫像1,以彌陀五尊為中尊,釋迦中,藥師東,皆以滿一間,皆有菩薩、羅漢,東西各八鋪,有十六羅漢像,向佛有十七星像,九曜2,七星也。東方有八,西有九。納置數(shù)多畫像,有十大明王像3,各三鋪像也。降三世二臂像4,左手執(zhí)三鈷杵。軍荼利二臂像5,右手執(zhí)捧。咤紇明王如不動尊,頭有三髑6。依燒香,敕使太保來,不見畢。日中時畢,如例僧錄官勾分佛供,次為回見宮中,依同道約束行向諸大乘師宿房,慈照大師、惠凈和尚以風(fēng)藥、丹藥各一丸與小僧,點茶。慈照大師與襪一足,善湊合湊和尚與襪一足,甚雨之間,依襪黑損也。惠凈阇梨與的乳茶壹貼。即於此處脫古襪,與通事,著新二足。 十大明王 ![]()
![]() 大威德明王 ![]() 1、“此亭內(nèi)”二句:“彌陀五尊”,彌勒、地藏、觀世音、文殊、普賢。2、九曜:指北斗七星及輔佐二星。3、十大明王:是密宗佛、菩薩的一種變化身,是教化眾生貪愚者而顯化的忿怒威猛的尊神。4、“降三世”句:降三世明王,為阿閦佛之忿怒身。5、“軍荼利”句:軍荼利明王,南方寶生佛之忿怒身。6、三髑:頭有三骷髏的有步擲明王、軍荼利明王。 華藏大師、慈照大師、文辨和尚、惠凈阇梨、善湊和尚、文秀和尚、令喜和尚七人諸共行見,先見連枝木,次見疊玉亭,以奇巖怪石四面疊上。次見永福之殿,真宗皇帝常住此殿云云。次見儀鳳閣1,次見太清之樓2,次見隆儒殿3,皇帝作文之處,四面有行,總廿處許,中間無空處,皆作花園,種種果樹、種種食菜盡有之,各以朱木為增,其中方五丈許,有竹田之處,又五丈許, 有麥畠(日本漢字,旱地),又有青蔓4畠,敢不可記盡,殿殿樓閣莊嚴(yán)甚妙也。皆隔以石疊上作山,依有官家允許,無制止人。 太清樓 ![]() 1、儀鳳閣:后苑二閣(翔鸞、儀鳳)之一。2、太清樓:即太清觀,在崇政殿西北,樓與延春、儀鳳、翔鸞諸閣相接,貯四庫書。3、隆儒殿:皇祐三年(1051),宋仁宗將邇英閣向西拓展,建為“隆儒殿”。4、青蔓:即蕪菁,俗稱“大頭菜”,根塊可供蔬食。 樓閣之內(nèi),皆殿上人圍棋之游,管弦之聲,種種充滿,至于御殿邊,無制止人,諸大師各稱:“日本阿阇梨回見宮中。”殿樓舍閣等廿余處名皆忘卻畢,仍不記之,皆四面廊之內(nèi)也。御殿南面敢不可見, 殿殿樓閣皆有御座寄子蹈床等,各有守護(hù)人,官中人人敢不可知其數(shù)。就中賞棗殿莊嚴(yán)繪畫不可思議也。還了。見大輪明王1,二臂各一蛇繞肘,右手執(zhí)棒,棒上有一蛇,繞髑髏,自繞棒,佛頂有化佛;大力明王忿怒三面左右赤色2,本躰青色,中面頂有化佛,有二蛇向化佛,肘有一蛇。行事張?zhí)?蓙碛斡捎惺梗磪⑾颍⒊厮T許,從金明池放入水大流來見之也者,等回見宮中由答好,即相共將向賞棘殿,令見種種色,敢不知名,問:“日本有無?” 答無了。回見花園果樹花,自取花來令見,皆不知花等也。雜教名,依不知文字,忘卻了。次入太清樓東花園,皆以同前,從樓前還了。黃昏,燒香,他太保也。楊供奉談話間,不謁太保,始半夜時了。四時法了。 步擲明王 ![]() 無能勝明王 ![]() 1、“見大輪”句:大輪明王,彌勒菩薩的化身。2、“大力”句:即大威德明王,阿彌陀佛的化身。 十日癸寅,天晴。瑤津亭橋南左右有兩亭,西名“燈柱之亭”,東名“極曦之亭”,入休息處也。華藏大師為吃茶請,即具通事、小師行向,華藏、慈照兩大師各點茶,慈照大師與黑神丸一裹。於御前有藥,大師等共行向,依僧錄命皆還了。申時,於法花壇邊,善湊和尚與詩,善湊啟,祈禱有感,恣賞后苑,謹(jǐn)錄成五十六字,呈上阇梨,伏冀光矚者矣。《比丘善湊上》:幸因祈禱臨后苑,不類尋常事事英。幾處樓臺呈參聳,數(shù)般花木斗芳榮。矮槐偏僻鄰華景,怪石希奇旁太清。喜獲龍?zhí)齑褂懈校吧疅o◆恣游行。詩奧書云:許與三車,但賜牛車何謂也。件和尚年紀(jì)六十七,有智徳行,大乘師也。華景者,亭名也。太清者,樓名也。皆前注了。華藏大師、慈照大師共華嚴(yán)宗人也。華藏大師書與今大乘師十人,見阇梨徳行,同云:“與阇梨發(fā)菩提心,修行佛道,生生世世,互相將導(dǎo),同生一佛凈土之中,倶為善友。”黃昏,燒香,勅使張?zhí)U偌耐ㄊ抡剶?shù)剋。自行四時了。每日四時如法修行,法花之法,因之暫止,自行三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