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篇 公元前27世紀,漢字六書現世,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殷,言行事跡被記入《尚書·商書·盤庚》,成三篇,乃中國記言文之祖。 商末周初到春秋:《易經》成書,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現僅存《周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約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禮崩樂壞,迎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世。 公元前6世紀:《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古代詩歌開端。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約公元前515年:孫武《孫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古典軍事著作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約公元前496年,孔子開啟周游列國之旅。 約公元前485年:老子《道德經》,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 —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約公元前484年,孔子編《詩》《書》《禮》《樂》,教授弟子。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修《春秋》,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 春秋末戰國初:《論語》成書,“四書”之一,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公元前468年:左丘明《左傳》,“春秋三傳”之一,與《史記》并稱“歷史散文之祖”。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公元前5世紀末:左丘明《國語》,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量力而進,不能則退。 — 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公元前4世紀中:《墨子》成書,中國歷史上一部涵蓋學科廣泛、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典著作。 — 兼相愛,交相利。 —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戰國中后期:《莊子》成書,道家學說匯總,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公元前304年,屈原被放逐漢北之地。 約公元前300年:《楚辭》開篇,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其中《離騷》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開創了騷體詩。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約公元前278年,屈原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戰國中期:《孟子》,“四書”之一,儒家經典著作。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戰國中后期:王詡《鬼谷子》,縱橫家代表著作,被譽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 —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 益者,利之也。損者,害之也。 — 圣人之道,在隱與匿。 ![]() 戰國后期:《荀子》,戰國后期儒家學派重要的著作。 —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約公元前239年:《呂氏春秋》,集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大成,雜家代表作之一。 —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 —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戰國末年:《韓非子》成書,法家代表著作。 —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 秦漢篇 戰國末期至漢初:《山海經》,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 戰國末期至漢初:《黃帝內經》,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被尊為“醫家之宗”。 —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開啟華夏新局面。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項羽落敗自刎,劉邦建立漢朝。 公元前176年:賈誼《吊屈原賦》,騷體賦名篇,開漢代辭賦之先例。 — 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公元前2世紀中期:枚乘《七發》,漢大賦的發端之作。 — 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約公元前145年: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標志著漢大賦的完全成熟。 — 視之無端,究之無窮。 — 德隆于三王,而功羨于五帝。 公元前139年: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講論道德,總統仁義”的哲學著作。 — 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思想奠基。 公元前112年,漢樂府設立,中國詩史五言詩體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其中,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成為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公元前91年:司馬遷《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首。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公元1世紀初:《九章算術》,世界上最早系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 — 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九九之術,以合六爻之變。 公元前1世紀早期:戴圣編《禮記》,儒家“三禮”之一,在儒家經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 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公元25年,劉秀立東漢,史稱“光武中興”。 公元前1世紀末:劉向《戰國策》,國別體史書,標志著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新時期。 —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 公元58年:班固《漢書》開編,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公元90年:王充《論衡》,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公元121年:許慎《說文解字》,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被譽為“天下第一種書”。 —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編纂方法的思想來源) 公元138年:張衡《歸田賦》,現存東漢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賦。 — 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 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公元204年:王粲《登樓賦》,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約公元207年:曹丕《燕歌行》,中國文學史上現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詩 —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 魏晉南北朝篇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局面。 約公元217年:曹丕《典論》,中國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 —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公元222年:曹植《洛神賦》,漢代鋪排大賦向六朝抒情小賦轉化的橋梁。 —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公元227年:諸葛亮《出師表》,中國古代抒情散文三大杰作之一。 —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 公元267年:李密《陳情表》,中國古代抒情散文三大杰作之一。 —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約公元280年:陳壽《三國志》,“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 建大業者不拘小節。 —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 — 識時務者,在乎俊杰。 約公元280年:左思《三都賦》,名滿天下,一時洛陽紙貴。 — 清酤如濟,濁醪如河。 — 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 公元299年:潘安《悼亡詩三首》,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題之始。 —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公元317年:葛洪《抱樸子》,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 金以剛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 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公元4世紀前期:干寶《搜神記》,古代著名筆記體志怪小說集,后世志怪小說之模物。 —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公元353年: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文并茂的傳世佳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約公元420年:陶淵明《桃花源記》,古代文學中美好大同世界的代名詞 —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公元432年:范曄《后漢書》開篇,中國古代“前四史”之一。 — 以龍虎之姿,遭風云之時。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約公元440年:劉義慶編《世說新語》,中國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說集。 —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約公元502年:劉勰《文心雕龍》,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學論著。 — 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 —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 約公元513年:鍾嶸《詩品》,中國現存最早的詩論專著,被視為“歷代詩話之祖”。 — 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錄存者。(選錄原則) 公元5世紀前期:《木蘭詩》,北朝長篇敘事詩民歌代表作,“樂府雙璧”之一。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約公元520年:酈道元《水經注》,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 約公元526年:蕭統《文選》,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 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 — 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 約公元533年: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學專著 —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 公元547年: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中國古代佛教史籍,唯一一部記述城市寺院的專著。 — 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 公元6世紀:《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最成熟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 隋唐五代篇 公元581年,隋朝結束了中國長達近400年的分裂局面,迎來開皇之治。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皇位,開啟23年的貞觀之治。 約公元675年:王勃《滕王閣序》,六朝駢文之新變,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公元684年: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中國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 —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公元690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則天登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公元710年:劉知幾《史通》,中國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 — 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 公元8世紀前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蓋全唐”之美譽。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約公元742年:李白《蜀道難》,詩仙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代表作。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被縊殺于馬嵬坡,唐朝由盛轉衰。 公元762年,李白病逝,詩仙隕落。 約公元759年:杜甫“三吏三別”,詩圣現實主義詩篇的光輝頂點,終成“詩史”。 —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公元8世紀中后期:陸羽《茶經》,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學術著作,世界三大茶書之一。 —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公元770年,詩圣杜甫與世長辭。 約從公元785年起,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人物,發起了“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改革運動,力求恢復儒學道統,歷時三十余載。 公元804年:元稹《鶯鶯傳》,唐傳奇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 —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公元806年:白居易《長恨歌》,中唐長篇敘事詩代表作,被譽為“古代小說的祖型”。 —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約公元809年:蔣防《霍小玉傳》,中唐傳奇的壓卷之作。 — 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 約公元814年:柳宗元《小石潭記》,古代山水游記代表作之一。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公元825年:杜牧《阿房宮賦》,中國古代散文的杰作之一,被譽為“古來之賦,此為第一”。 —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公元883年:韋莊《秦婦吟》,唐代最長的敘事詩,為中國古代敘事詩樹立了一座豐碑。 —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公元940年:趙崇祚《花間集》,中國最早的文人詞總集,被譽為“近世倚聲填詞之祖”。 —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公元945年:《舊唐書》,“二十四史”之一,第一部專門記載唐朝盛衰轉變的專著。 — 先謀后事者逸,先事后謀者失。 — 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 宋元篇 北宋初年,中國最早的姓氏書《百家姓》成文,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成為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 北宋初年,以歐陽修、王安石等人為不同階段代表人物的北宋古文運動興起,主張對詩文進行革新,歷時百余載。 公元978年:李煜《虞美人》,南唐后主絕命之詞。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978年:《太平廣記》,中國古代第一部文言紀實小說總集。 — 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983年:《太平御覽》,北宋四大部書之一,著名類書代表作。 — 人之進退,唯問其志。 — 春風不信,其華不盛。 —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1024年:柳永《雨霖鈴》,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宋金十大曲”之一。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約1045年:歐陽修《醉翁亭記》,北宋散文革新運動的破舊之作。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046年:范仲淹《岳陽樓記》,雜記創新之作,中國古代散文的巔峰之作。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1053年:歐陽修《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 歲寒知松柏,國亂識忠臣。 1060年:《新唐書》,“二十四史”之一,中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 — 春不奪農時,則有食;夏不奪蠶工,則有衣。 — 當局稱迷,傍觀必審。 1082年:蘇軾《赤壁賦》,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有“文章絕唱”之美譽。 —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084年: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國史學上不朽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 夫帝者,為善為惡,天下莫不知。 —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約1086年:沈括《夢溪筆談》,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 月本無光,尤銀丸,日耀之乃光耳。 —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收錄前人詩,非原創) 1101年,豪放詞大家蘇東坡身逝。 1127年,靖康之亂,北宋亡,宋室南遷。 1127年: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重要筆記體散記文。 — 古人有夢游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 — 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約1134年:岳飛《滿江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愛國詩詞之一。 —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12世紀中后期:李清照《漱玉詞》,婉約派“千古第一才女”詞作上品。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190年: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始刊,后世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遠者。 13世紀前中期:嚴羽《滄浪詩話》,古代詩歌理論著作。 — 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 1279年,南宋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建立。 13世紀末期: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 不論那般朝典死,便教剪草盡除根。 ![]() 約1307年: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國戲曲發展的最高成就。 —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1324年:周德清《中原音韻》,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曲韻韻書。 — 平分陰陽,入派三聲。 ![]() 明清篇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后之言,豈能全信? —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 1368年,朱元璋建立起最后一個漢族政權——明朝。 1370年:宋濂、王袆《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最早系統記述元代歷史的著作。 — 鷙鳥將擊,必匿其形。 — 錢谷,民之膏血,多取則民困而國危,薄斂則民足而國安。 — 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 1407年:《永樂大典》,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 務學以順其自然,以便治其身,以治其言,以治其心,以治其家,以治其鄉,以治其國,以治其天下。 16世紀前期:《傳習錄》,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王陽明的心性之學。 —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約1522年: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第一部章回小說,歷史演義小說開山之作。 —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 1550年:吳承恩《西游記》,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巔峰。 — 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 —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 1559年:徐渭《南詞敘錄》,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研究南戲的專著。 — 句句是本色語,無今人時文氣。 1578年:李時珍《本草綱目》,集中國16世紀前中藥學之大成。 — 采擷華琚,一瞬不廢。 — 藥物應從其性而治,治病應從其因而方。 約16世紀末: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明代四大奇書之首。 — 時來頑鐵有光輝,運退真金無艷色。 — 得失榮枯命里該,皆因年月日時載。胸中有志終須到,囊內無財莫論才。 1617年:湯顯祖《牡丹亭》,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17世紀前期:《封神演義》,集史實與傳聞之大成,帶動大批神怪史話小說的誕生。 —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 得智狐貍強似虎,退翎鸞鳳不如雞。(原文改編) ![]() 1628年:馮夢龍“三言”刊行,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規模宏大的白話短篇小說總集。 — 功名著意本掄魁,一字爭差不得歸。自恨禹門風浪急,誰知平地一聲雷。 — 事不三思終有悔 人能百忍自無憂。 1632年:凌濛初“二拍”完成,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擬話本小說集。 — 命若窮,掘得黃金化作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 — 喝酒會使人臉面變紅,黃金能使人心地變黑。 1637年: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 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 — 天工開物,故自古圣愚難逃;大巧若拙,是人心不測。 1642年: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 — 欲盡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 1644年,清兵入關,建立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1652年:吳偉業《圓圓曲》,清代長篇敘事詩代表作。 —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1670年:顧炎武《日知錄》刊刻,“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 —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671年:李漁《閑情偶寄》刊刻,中國養生學的經典著作,名列“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 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 — 凡行樂者,不必遠引他人為退步,即此一身,誰無過來之逆境? — 筆能殺人,猶有或知之者;至筆之殺人較刀之殺人,其快其兇更加百倍,則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 1688年:洪昇《長生殿》,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 —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總由情至。 — 唐明皇歡好霓裳宴,楊貴妃魂斷漁陽變。鴻都客引會廣寒宮,織女星盟證長生殿。 1695年: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中國古文選本之最,學習古文的入門必讀書。 — 夫文章,載道之器也,而道,固無時而窮也。文章,傳道之具也,而道,亦無時而盡也。 1695年:褚人獲《隋唐演義》,隋唐題材小說的集大成之作。 — 從來國家吉兇禍福,雖系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數,必有預兆。 —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 1699年:孔尚任《桃花扇》,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首部反映南明消亡的歷史劇。 — 六代興亡,幾點清彈千古慨;半生湖海,一聲高唱萬山驚。 1707年: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新高度。 — 凡戲人者,皆笑人之愚,以炫己之慧。 — 人有淫心,是生褻境,人有褻心,是生怖境。 — 妖若有情妖非孽,人若無情怎為人。 1713年,中國迎來康乾盛世,詩詞、小說、喜劇百花齊放。 1739年:《明史》刊刻,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編纂時間最長的一部,“二十四史”最后一部。 —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 —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約1749年:吳敬梓《儒林外史》,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 — 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區區陌路人。 —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窮! 1784年:陳端生《再生緣》(前17卷),中國成就最高的彈詞作品。 — 起頭時,芳草綠生才雨好;收尾時,杏花紅墜已春消。 — 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舊如心。 1791年:曹雪芹《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古代社會百態史詩性著作。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 1792年:《四庫全書》,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 — 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收書3503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分裝36000余冊,約10億字。(國學大師季羨林語) 1808年:沈復《浮生六記》,清代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 — 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 蕓卿斷魂我斷腸,百年幽恨事茫茫。若識青冢能宛轉,一樣流淚數千行。 1818年:李汝珍《鏡花緣》,晚清長篇諷喻小說代表作。 — 今日相逢,豈是無緣;不但有緣,而且都有宿緣;因有宿緣,所以來結良緣;因結良緣,不免又續舊緣;因續舊緣,以致普結眾緣;結了眾緣,然后才了塵緣。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近代屈辱史就此拉開序幕,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知識分子開始拋棄舊觀念,睜眼看世界,掀起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1842年:魏源《海國圖志》,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 —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約1878年:文康《兒女英雄傳》刊刻,中國小說史上最早出現的一部熔俠義與言情于一爐的社會小說。 — 若無破浪揚波手,怎取驪龍頷下珠。 — 上山捉虎,下海擒龍。 1879年:石玉昆修《三俠五義》刊行,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 — 真是善人必獲福報,惡人總有禍臨;邪者定遭兇殃,正者終逢吉庇。昭彰不爽,報應分明。 ![]() 1894年: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吳語文學的第一部杰作。 — 全書筆法……惟穿插藏閃之法,則為從來說部所未有。 1901年: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中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并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 — 中國的大臣,都是熬資格出來的。等到頂子紅了,官升足了,胡子也白了,耳朵也聾了,火性也消滅了。 — 青云有了路,變成了一個苦澀的人;骨頭沒有了墳墓,就成了失落鄉村的鬼魂。 1903年:劉鶚《老殘游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約1903年:金松岑《孽海花》,近代歷史小說代表作,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曾樸1928年續寫)。 — 君相的斧鉞,威行百年;文人的筆墨,威行千年。 — 孽海飄流,前生冤果此生判。 1909年: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 — 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進入民國時期。 ![]() 民國篇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立《新青年》雜志,提倡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兩年后,胡適發表了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 1918年: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文小說。 — 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 — 救救孩子! 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打開了新民主主義大門,思想局勢的涌動早就了大批文壇巨匠。 1921年:郭沫若《女神》,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 待我們新造的太陽出來,要照徹天內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1923年:魯迅《吶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首,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 — 造物的皮鞭沒有到中國的脊梁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決不肯自己改變一枝毫毛。 —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1925年:朱自清《背影》,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1928年:葉圣陶《倪煥之》,揭示中國教育界混亂和社會黑暗狀況的長篇小說佳作。 — 要干事情總要干那于多數人有益處的!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戰爭爆發。 1932年:茅盾《子夜》,中國第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 天亮之前有一個時間是非常暗的,星也沒有,月亮也沒有。 1932年:張恨水《金粉世家》,開啟現代文學“封建大家庭批判”題材的先河。 — 人生無論什么都是空的,真無味呀。 — 金錢買來的愛情,勢力奪來的愛情,總是靠不住的。 ![]() 1934年:沈從文《邊城》,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二位。 — 火是各處各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日月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 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1934年:曹禺《雷雨》,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 是命,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1935年:蕭紅《生死場》,中國第一部抗戰小說。 — 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1936年:老舍《駱駝祥子》,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三位。 — 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 — 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 ![]() 1939年:林語堂《京華煙云》,1975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之作。 — 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 人獸之間唯一的差別就在那一丁點兒的是非之心。 1940年:巴金《激流三部曲》,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 — 舊的在黑暗中消失,讓新的與光明同來。 — 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溫暖的被窩里悲泣自己的命運。 1944年:張愛玲《傳奇》,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四位。 — 真正的中國女人是世上最美的,永遠不會過了時。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進入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錢鍾書《圍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婚姻是一座圍城原句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1948年:老舍《四世同堂》,唯一正面描寫抗戰時期普通民眾生活的長篇抗戰小說,中國民族主義文學的豐碑。 — 五分鐘的熱氣能使任何人登時成為英雄,真正的英雄卻是無論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舊毫無悔意或灰心的人! ![]() 新中國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代文學時代啟幕。 1957年:金庸《射雕英雄傳》,開創武俠小說新模式、新格局與新時代。 —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 1958年:楊沫《青春之歌》,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最燦爛的時期。 1960年:林海音《城南舊事》,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1963年:瓊瑤《窗外》,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孩子,這世界并不是件件都能如人意的。 1971年:白先勇《臺北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七位。 — 時間,不為任何一人,暫止流動;青春,不為任何一人,久留一刻。 1978年,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9年:王蒙《青春萬歲》,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1981年:古華《芙蓉鎮》,第一屆茅盾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背時的鳳凰走運的雞,鳳凰脫毛不如雞,有朝一日毛復起,鳳還是鳳來雞還是雞。 1984年:阿城《棋王》,尋根文學發軔之作,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為棋不為生,生不可太盛,生而不利人,不如不為。 ![]() 1985年:李碧華《霸王別姬》,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心中有戲,目中無人。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 1986年: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在這平凡的世界里,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尋找自己的價值。 1986年:莫言《紅高粱》,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這不是命,這是你的選擇。 1988年:楊絳《洗澡》,反映新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獸無異。 1991年:蘇童《妻妾成群》,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誰的心也不能掏出來看,誰心狠誰自己最清楚。 1992年:余華《活著》,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 1993年:陳忠實《白鹿原》,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人往往就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是一種樣子,好多人匯聚到一起又完全變成另一種樣子。 ![]() 1993年:賈平凹《廢都》,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 女人要為自己而活,要活得熱情,要活得有味,這才是在這個男人的世界里,真正會活的女人。 1995年:王安憶《長恨歌》,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年華是好年華,卻是經不得數的。 1997年:王小波《時代三部曲》,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 我要愛,要生活,要把眼前的一世當做一百世一樣。 1998年:阿來《塵埃落定》,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一個傻子,往往不愛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事實。 2000年: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 運動就是這樣,搞起來轟轟烈烈雞飛狗跳,但用不了多久,該平靜還是要平靜,該恢復秩序的還是要恢復秩序,該甄別的還是要甄別。 2002年:麥家《解密》,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首部被收進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當代小說。 — 人世間大多的秘密都藏在夢里。 2005年: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世界上有兩條路,一條有形的橫著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條無形的豎著供靈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獄。 2009年: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被譽為中國版《百年孤獨》,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 人生最難的,不是你所經歷的,而是你所承受的。 2011年:格非《江南三部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 你只有先成為一個無用的人,才能最終成為你自己。 2012年:金宇澄《繁花》,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活一輩子,這一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在意的東西,你在意什么,就會被什么套牢。 ![]() 2017年:梁曉聲《人世間》,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第二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 人這一輩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幾個,這幾個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2022年:孫甘露《千里江山圖》,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中宣布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 年輕人,只要給他們時間,就算一時走錯了,總還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