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召縣皇后鄉涼水泉村附近,還有一個自然村依山傍水,宛如世外桃源,這個村名叫曬經石。你知道嗎?它的名字由來,和那家喻戶曉的唐僧取經故事緊緊相連。  相傳在唐朝,唐王李世民派遣高僧陳玄奘踏上西天取經之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伴隨其旁。師徒四人一路風餐露宿、披荊斬棘,好不容易取到真經,便歡歡喜喜地踏上返程。 有一日,他們行至伏牛山的一個大湖旁。那湖水清澈見底,周圍景致美不勝收。師徒四人長途跋涉,早已疲憊不堪,于是就在湖邊停下稍作歇息。唐僧拿出經本開始誦讀,然而因過度疲勞,一不留神,經本竟從手中滑落,掉入湖中。這可把師徒四人急壞了!唐僧急得直搓手,沙和尚急得嗷嗷大叫,悟空也抓耳撓腮。就在這時,豬八戒急中生智,舉起釘耙朝著湖堤用力刨去。這一刨可不得了,一耙子下去,湖堤被扒開一個大口子,湖水迅速流干。悟空趕忙在湖底找到了那本經書。師徒四人急忙把泡濕的經書一頁一頁翻開,放在大青石上晾曬。可說來奇怪,經書剛晾干,正準備收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眼看書本就要被風刮走,唐僧趕忙伸手去按,只按住了經皮,上面赫然寫著“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唐僧不停地念著“阿彌陀佛”。后來,“阿彌陀佛”竟成了佛教的常用口頭語。傳說那被風刮走的經本落到了附近的山上,變成了石頭。現在,這一帶山上的石頭一層一層的,有厚有薄,仔細瞧,真像一本本的書呢。而被豬八戒刨開的湖堤,就是如今太山廟鄉境內的口子河谷。人們把唐僧曬經本的那塊石頭稱作“曬經石”。后來有人在此居住,“曬經石”也就成了這個自然村的村名啦。
橋頭碑文:公元629年,貞觀13年,高僧玄奘奉太宗旨意攜徒弟四人去西天取經,歷時14年81難,取得真經5048卷,返回行至通天河,乘老黿馱之,躧波踏浪將近東岸,老黿縮頭下沉,師徒連馬并經皆落入水,然四眾僧施展佛法,撈得經卷,騰空而起,駕祥云至此后山,于巖石上晾曬經卷,至今猶有字跡,曬經之石尚存。曬經石自然村故得此名,古典名著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詩云:自此清平歸正覺,從今安泰到仙鄉,曬經石上留蹤跡,千古無魔到此方。袁福婷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