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姜武慢悠悠地說: “我們為什么會叫'漢人’?漢人的'漢’,來自漢朝。因為劉邦曾被封為'漢王’,漢王封地在漢中,而漢中的名字,來源于叫漢水的河。” “漢水叫'漢水’,是因為它與天上的銀河走向一致。而銀河在古代被稱為'漢’,出自《詩經》: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漢’就是星星的意思。” “后來,漢朝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如果你是一個漢朝人,你可能會跟隨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你可能在衛青、霍去病的率領下,征討匈奴,威震塞外;你可能讀著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對帝國的繁榮盛景,感到自豪。 西漢名將陳湯有句話傳統至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 晨曦霧靄,歲月更迭,今天兩千年的漢風,依然帶著古老文明的余溫,讓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內心,從容堅定。同時它也提醒每一個中國人,我們是來自銀河的星星。星辰大海是我們的徑途。” 我們不是“來自星星的我們”,我們就是星星! 地球上,沒有哪個民族擁有跟我們一樣的宇宙觀。 古希臘文化中,銀河被稱為“Milky Way”,源自希臘神話。傳說中,宙斯的妻子赫拉不小心灑出了神乳,形成了銀河。 歐洲的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銀河有時被解釋為“天堂之路”或靈魂進入天堂的通道,這與宗教的宇宙觀和拯救靈魂的概念緊密相關,依然沒有將民族與銀河或天河直接結合。 然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里,我們這個民族成了群星的鏡像。 記得姥姥過世時,母親說,姥姥去了天上,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她會在天上看到你們長大。 以前認為這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說法。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漢”就是天上的星星。漢從來不是血緣認同,而是文化認同,任何人,你只要認可“漢”,就是漢人,與天上的星辰相映成輝。我們注定生于星辰,歸于星辰。 地球本是宇宙中一浮游,站在宇宙的高度,滿目觀瞻,星漢燦爛! 那是“維天有星”,亦是“維天有漢”。 感嘆我們的先人何其睿智,兩千多年前起,便給銀河和華夏取了同一個名字,“漢”! 是他們,把這一種美麗的文化象征,升華到宇宙觀的哲學況味。 洞穿文化、歷史與宇宙,和諧統一,怎么不在情感上能夠打動人,理性上引發深思? 鑒亦有光,維天有漢。 Source: 抖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