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前有“寶葫蘆的秘密”——攝于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中期) * 《黃鶴琴臺》 “藏頭詩” 黃粱一夢杳 鶴去復(fù)樓更 琴音誰識妙 臺下大橋橫 張湘晉 注: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biāo)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jié)構(gòu),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筑環(huán)繞,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檐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1987年11月28日,經(jīng)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 。1991年,國家旅游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稱號。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zhǔ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9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和建設(shè)部公布為國家重點公園。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跡、國家AAA級景區(qū)、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游景觀之一。古琴臺始建于北宋,為紀(jì)念楚國鐘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屢毀屢建,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據(jù)《呂氏春秋》、《列子》等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俞伯牙于該處偶遇鐘子期,彈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視子期為知音,并相約一年后重臨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約回來,卻得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伯牙悲痛之余,從此不復(fù)鼓琴,史稱伯牙絕弦。古琴臺建筑群占地約15畝,除殿堂主建筑外,還有庭院、林園、花壇、茶室等,布局精巧、層次分明。殿堂前有琴臺,為漢白玉筑成的方形石臺,約20平方米,相傳為伯牙撫琴之處。 * (下二圖為武漢“古琴臺”留念 其余均為黃鶴樓景區(qū)留影) * ![]() (黃鶴樓景區(qū)內(nèi)民族英雄岳飛銅像前留念) * ![]()
![]()
![]()
![]() ![]()
![]()
![]()
![]()
![]()
![]()
![]()
![]()
![]() (持傻瓜機請不同的游客幫忙照一相 能拍成這些樣子蠻不錯了) * ![]()
![]()
![]() (當(dāng)年游覽晴川閣時近傍晚,個人留影已不方便,上三張系網(wǎng)搜景圖,如侵告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