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其風氣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田。家風,這一古老而深邃的概念,承載著家族傳承的智慧,是一個人行走于世的底氣所在,宛如巍峨高山,給予我們力量;恰似滔滔江水,滋養我們的靈魂。 司馬光曾言:“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 家風,是一種無形卻又力量無窮的精神財富,它穿越時空,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對于一個家族而言,良好的家風就是立德的根本。它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的興衰榮辱,更是影響著家族成員的品德修養和人生軌跡。在歷史的畫卷中,無數家族因優良家風而興盛,亦有不少家族因家風敗壞而衰敗。由此可見,家風之重要,實乃不言而喻。 1 勤儉之家風 曾國藩終生過著簡樸的生活,吃飯時每餐只有一個葷菜,三十歲生日縫的馬褂到死還跟新的一樣。他以自己的生活狀態詮釋了儉而不奢、為官清廉的智慧。 正如古人云:“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勞節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個人、家庭,大到國家,都離不開勤儉。 一個家庭,父母要有勤儉的美德,并教導子女養成勤儉的好習慣。一方面要力行節約,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主動做事,養成勤勞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為家庭積累福報。 2 和順之家風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 和順是家庭和諧美滿的秘訣,齊家之本。 在一個家庭中,家人之間要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父父子子,夫妻之間互相敬愛,兄弟之間互相恭讓。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和樂,家業才能興盛。 就像《易經》中的家人卦,風跟火相互依存,互為和順。家庭一團和氣,但也要有個度,不能無底線。 父子同心,其利斷金,家和萬事成,家庭和睦是我們相處最要緊的基礎。 3 謹慎之家風 人生如搏浪前行,家如大船,為家人遮風避雨。 謹慎是保家之本,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培養謙虛謹慎的修養。 在人生的頂峰階段,更要隱藏鋒芒,謙恭待人。無論處于何種處境,保持謙虛謹慎的美德,都有利于突破艱難險阻。 做事要既謙虛謹慎,又盡心盡力,不爭功勞。 時時心存履危而安的意識,謹慎小心,明白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本分,才能避免惡業災禍,保持福報長久。 4 讀書之家風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人讀經典,才懂得倫常,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 古人云:“人的一生會怎樣,主要是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 經由個人讀書明理,通達人生發展,繼而帶來家族興盛。 在和順,當地人十分推崇讀書,即便腰纏萬貫的僑商,平日見面寒暄也是問孩子讀書情況。 錢氏家族人才輩出,讀書修身是其傳統,家訓中記為 “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5 好善之家風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做一個善良、有德行的好人,多行善事,不僅對自己和家庭有益,更能對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一個擁有深厚德行的人,一定會有福報。 一個傳承深厚德行的家庭,未來的后代也一定會有福報。 好家風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財富,谷文昌、孔繁森、楊善洲等優秀共產黨人嚴以修身、嚴以治家,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樹立了良好榜樣。 ![]() 古人云:“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 良好的家風是家庭真正的不動產,它對家庭的影響深遠而持久。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里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好的家風,能給后代傳遞正確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訓練孩子的責任心和自律能力,也是給孩子最好的底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