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那是司馬遷不得意時說的,毛澤東得意是終于有了替自己和中國事業奉獻的人。 其實人死是一堆肉,過后是灰,往昔萬乘尊,今日丘中骨。誰也不例外,路易十六說的“那管洪水滔天”是很實際的,一切反正于己無補了。拉出死人來,往往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說死人偉大什么的,自己也便偉大和什么了。 但人死了,好像還放心不下,建地下宮殿那是大人物的事情,老百姓是力不從心,所以就立個墓碑,也算是覺得自己還留在人間。河南名劇《卷席筒》中最底層的老百姓蒼娃(蒼,老百姓,古人就有蒼頭之說,娃,小孩子,這人名的確不是白叫的),死后怕被狼吃了,還要無錢的嫂嫂拿個席子卷了自己,也算是最后的一點要求。 曹操位極人臣了,也不復雜,是個另類,后來的魯迅先生就說了,頭銜一大堆,人家只要一個:漢故征西將軍。 是不是他也覺得他自己辦的事不光彩,就這件事能挺直腰桿。要說對他這樣的梟雄來說,沒有什么是應該不應該的,或者是老羅先生故意編排人家,不承認人家的歷史地位呢?說這才是他的歷史地位呢? 但其實死后自己是如何也當不了家做不了主的,劉秀墳就很不符合常理,老百姓就編排了故事,故事很精彩,也很符合我們的審美觀點。 不過仔細看看,這句話的來源,是曹操五十六歲(離死還有10年)做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在《演義》中孔雀臺賦詩的時候說的就是這個“令”中的話,其實曹操說的最初自己的理想是這個,后來形勢變了,自己就有了新的想法,不是他死前的遺言,至于當下人們爭論曹操墓是否“魏武王”就是我們的事情了。 我們知道了太多太多死后的故事了,不但帝王而且老百姓,各人有各人的玩法。甚至死前都在上演,鬧得沸沸揚揚的澳門賭王何鴻燊更被人們爆料,使我們有幸目睹了現代版的不輸古代帝王的爭權奪勢。 還是清代的皇帝聰明,把傳位遺詔束之高閣,到底誰是皇位的繼承人,不知道,死后才公開,省卻了許多故事。 富蘭克林是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偉大領袖,更被稱為“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他的墓碑上寫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這就太做作了吧! 又想起有人說的那個叫張仲景的大醫學家的墓碑:東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先生之墓。這長沙太守非要寫在“醫圣”的前面,我們是因為“醫”才記住這個人物的,自古以來長沙太守多如牛毛,就是建國后的長沙市委書記、市長也要有好幾十位,誰知道他們了,三國的那位長沙太守韓玄被人知道是因為沾了黃忠的光,不過他剛出場就被砍了腦袋的。有人說,這是我們民族根深蒂固的弱點:那種官本位的思想是今天也揮之不去的。那些醫學專家、工程技術專家好些都走向了政界,進入了整天干不完的扯皮事,開不完的文山會海,就這樣一天天耗盡了生命,浪費了自己,無益于國家。 戴笠死了,章士釗奉命寫了一幅挽聯:生為國家,死為國家,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評。 活人沒有死,但會想死去的事情,威武過去,就是怕死,于是便調侃,便坦然,還可以自己寫個墓志銘。 中國一文一武的兩個圣人,孔子的封號:大成至圣文宣先師(從“王”而“師”還有故事呢?),關羽的封號更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現在洛陽關林的墓碑上只到“顯”字)。人家要比孔老夫子更有魅力些! 你死后,墓碑上打算寫啥? 重要是,你生前要寫點啥? |
|
來自: 新用戶3951uud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