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光而不耀,靜水流深。 真正的光芒不在于外在的張揚,而在于內心的豐富與深度。 打破原有的認知框架,勇于突破固有的局限,才能發現更廣闊的天地,遇見更好的機會。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比,有好也有壞。 將對比化作正向的動力,將其視為提升的契機,便能督促自己進步。 若是對自己信心不足,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本質,對比就可能變成負面的壓力。 比如,看到別人在網上發布的動態,便不自覺地認為,他人的生活比自己更加精彩充實。 又比如,在家喝茶時,總覺得茶店里喝到的更加香醇,自己泡的總是差了點味道。 “梧桐樹種下,金鳳凰自來。” 人生于世,做最好的自己,便能尋找到心中所念的那些美好。 《2》 原因一:用水差異。 古人向來對自然有著極高的贊譽,將雨水和雪水親切地稱為“天泉”。 尤其是備受推崇的雪水,有著“夜掃寒英煮綠塵”的雅致形容。 然而,放到現在的時代,先不論收集雨水和雪水的難度。 自然界中日益嚴重的各類污染,使得這些無根之水也失去了往日的純凈。 平日里,普通家庭更多使用的還是自來水,在泡茶方面也不例外。 雖然方便易得,但自來水屬于硬水,其中含有的礦物質、氯氣等殘留物質,會直接干擾到茶湯的風味呈現。 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喝起來往往有一股怪異的水味,香氣和口感都不夠清晰,不足以體現好茶價值。 相比之下,純凈水或蒸餾水因所含雜質較少,更適合用于泡茶。 水質純凈、成分簡單,能夠更純粹地還原茶葉自然本味。 一些茶店為了追求最佳的泡茶效果,還會特意訂購專用的泡茶用水,以確保每一杯茶都能泡出最佳狀態。 當然,除了水質的選擇外,水溫也是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之一。 總是有茶友擔心,水溫太高會破壞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導致口感變得苦澀。 其實,真正的高山好茶需要的正是沸水的高溫,使得茶葉能完全浸潤,充分激發出香氣與滋味。 溫水泡茶,只能析出低層次的芳香物質與滋味物質,甚至難以徹底打濕白茶覆蓋的一層白毫,品鑒時始終淡然無味。 也有一些茶友意識到沸水泡茶的重要性,提前將所需的泡茶用水燒開,再進行其他準備。 等到真正注水這一環節時,水溫卻早已大幅度下降,難以完全激發茶葉內部的營養物質。 因此,泡茶過程無需太過心急,兼備純凈的水質與足夠的水溫,才能為品質的真實呈現打下穩固基礎。 《3》 原因二:沖泡手法差異。 燙壺溫杯、投茶注水、合蓋出湯,蓋碗泡茶所需步驟并不復雜,普通人多加練習也能輕松掌握。 也有茶友說,自己在家泡茶,正是按照茶店里學到的步驟操作,為什么茶湯風味依舊相形見絀? 細節之處見真章,一些常被忽略的細微環節,最終卻能影響到整個大局。 首先,投茶量的精準度便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部分人在家泡茶,只是隨手抓了一把干茶,肉眼估摸著與茶店所使用的投茶量相近,便直接注水沖泡。 殊不知,哪怕只有1克之差的投茶量,茶水比一旦失衡,茶湯風味都會有著天壤之別。 以110毫升的標準容量蓋碗為例,100毫升的注水量搭配5克干茶,方能泡出濃淡適宜的茶湯。 僅憑個人感覺很難做到完全精準,更何況不同品類的茶葉干茶蓬松度各不相同,靠肉眼觀察更是難以準確把握。 投茶前先用克秤稱重,確保無誤后再進行后續沖泡,短短數秒的舉動,正是決定了茶湯風味能否完美呈現。 其次,泡茶速度的快慢,也是影響茶湯風味的關鍵之一。 總有人認為自己泡茶所需的時間并不算長,用秒表一測,超過十幾秒的不算少數。 實際上,從開始注水到大部分茶湯倒出,這一過程的時間應控制在8秒以內。 茶與水的接觸時間過長,茶味物質過度析出,導致最終口感太過濃烈。 最后,蓋碗是否完全瀝干,同樣對茶湯風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出湯時傾斜蓋碗,內部的茶葉受到重力影響,常常會對茶湯產生攔截作用。 茶湯從一開始的瀑布狀,逐漸變得淅淅瀝瀝,難以倒盡。 沒有耐心的茶友,最后就會直接放下蓋碗,直接開始品茶。 那些殘留在蓋碗中的水分,即便僅沒過蓋碗底部,也會在無意間形成悶泡。 這一部分茶湯變得極度濃釅,且參與著后續的每一次沖泡,即便被不斷稀釋,依舊會留下揮之不去的苦澀感。 出湯一定要做到干凈利落,不斷加大手腕的翻轉角度,多次嘗試后確保茶湯完全倒出,方能享受到由細節帶來的純正本味。 《4》 原因三:喝茶狀態不同。 不變的一杯茶,品出了千萬種滋味,變化的其實是環境與心態。 如今的茶店,在裝修與設計上都下足了工夫,搭配使用的茶具也與整體氛圍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這樣的環境,一切充滿和諧,讓人在潛意識里變得更加放松。 加上泡茶過程中,茶店老板或茶藝師一邊進行著手上的步驟,一邊循循善誘地進行講解。 在交流間,茶友們對茶的感知也會更加敏銳。 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便會認為茶店泡出的茶湯會更好喝一些。 其實,只要把茶葉與基本用具都準備妥善,沖泡細節精確到位。 在家泡茶同樣可以享受到品茶的樂趣,甚至更顯隨心愜意。 為了讓品茶體驗更加完美,不妨將家中的茶室稍加布置,或是稍稍調整茶桌的布局。 給自己準備一個更加舒適和愉悅的環境,包括但不限于一株綠植、一幅字畫、一盞燈光。 溫馨雅致的氛圍之下,再沖泡同樣的茶葉,或許會發現,心中又有了不同的品茶感悟。 典雅大方的品茶環境,不僅能讓身心放松,更能為高山好茶的品鑒過程精益求精。 《5》 “君子固其本,本固則道自行。” 自身能力達到新的高度,心中所愿所求,自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猶如挺拔之柏楊,自能引來俊鳥棲息。 浩瀚之大海,自然匯聚百川之水。 心中有山水,品茶自然盡顯本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