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古建100:河北淶水,千年古縣寶藏多

     新用戶5761CeW4 2024-11-20

    (溫馨提示:篇幅較長,請耐心閱讀,感謝!)

    淶水是千年古縣,前身是逎縣,設置于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淶水縣正式命名,沿用至今。查閱淶水的歷史,簡直就是個寶藏縣城,而且很有意思。

    淶水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源。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及其部落在淶水河流域居住、繁衍、生產、戰斗、祭祀,首次建立起中華“邦國”。象征“兵禍息、萬國和”的“合符釜山”,在淶水縣城西南5公里處,相傳黃帝在此發明了舟車,伶倫在此制樂器作五律制十二鐘(伶倫相傳是遠古時期為軒轅黃帝管理家廟、主持祭祀的樂官)。

    “合符釜山”一詞出自《史記》,黃帝戰勝蚩尤以后,和聯盟部落首領們在釜山舉行的確認黃帝為聯盟部落首領的祭祀天地儀式。符又稱符節、符信,多以竹、木、獸皮、玉、骨等材料制成,符一分為二,供持有者雙方相互印證,即“合符”。“合符”常用于古代重大政治、行政、慶典、軍事等活動。《史記》記載,釜山是黃帝與各聯盟部落代表統一符契、共同結盟的地方。此后,華夏民族大小部落聯合于黃帝麾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源,開創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關于釜山也是說法很多,全國各地有幾個“釜山”,除了淶水釜山,還有河南靈寶“釜山”,山西高平“釜山”,河北涿鹿“釜山”,徐水“釜山”等。

    看了看淶水的建城史,也是命運多舛,感覺跟拒馬河杠上了。《保定郡志》、《淶水縣志》等文獻記載,淶水古城城址在今縣城北關二里許周城灣,后城垣被拒馬河水沖毀,復在舊城南,今縣城北一里許北莊建一座新城。西漢置逎縣,在此建逎城,此后該城垣又被水沖毀。北魏時,城址又南遷一里,即今址建起城池。金貞祐年間毀兵燹。元至元十三年(1276)重新建城。明清多次重修加固后才基本穩定下來。

    作為宋遼金的邊境,淶水的歸屬也是變來變去,真是太難了。北宋初,歸宋,屬易州。太平興國六年,淶水被遼攻占。端拱二年,易州陷入遼。景德元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以易水、白溝河為界,北為遼,南為宋,從此淶水即入遼。金初,宋宣和四年,金軍在宋軍配合下攻遼取得燕京,金朝將燕京六州分與宋,宋即在燕京設置燕山府路,升易州為遂武郡,淶水即屬宋燕山府路遂武郡。宋宣和七年金兵南下,大敗宋軍,燕京六州即歸金朝,淶水縣屬中都路易州……

    淶水歷史悠久,文物古跡遍布全境,自上古至清末、近代,各個時期都有遺存。五處國保單位,分兩次看完:慶化寺花塔、西崗塔、龍嚴寺塔、金山寺舍利塔和怡賢親王墓。回來又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材料,越看越喜歡這個地方。

    慶化寺花塔(遼,國保5)

    慶化寺花塔,位于淶水縣北洛平村北2.5千米的龍宮山南麓。去花塔的路確實比預想的艱難,最后2公里是小路且只有那一條路,僅能一輛車通過,我運氣不好,前邊碰到村民的車停在路邊,人應該在地里干活,猶豫了一下,沒有嘗試通過,把車停在路邊,走路前行,走到一庵廟問了問,說花塔在山上,還有2.7公里的山路……想想車停路邊,怕不安全,又走回去開車,折騰了一圈,然后把車開上來停在庵廟前的空地,開始爬山。

    圖片

    今天有霧霾,出門本來是看看塔,沒預備要爬山的。不過出門在外就是要隨機應變,立馬從參觀模式切換到徒步模式。沿途景色不錯,能見度不好,但輪廓隱約可見。
    圖片

    路上很多奇特紋路的巨石。

    圖片

    圖片

    圖片

    初見花塔,前方的路還很長。

    圖片

    遠看兩山并行對立,中間橫一溝壑。兩邊山坳里,左邊一座塔,右邊一座寺。

    圖片

    上到高處,霧霾沒有那么嚴重,天色微藍。爬升到此處,后面就是平路,沒有爬升了。

    圖片

    花塔出現在眼前。塔總能給人莊嚴靜謐之感。

    圖片

    我見過很多塔,每座塔有它自身的美,不管塔的形制、高度或者樣式,會發自內心感嘆建造者的智慧,為我們呈現如此美好的事物。

    圖片

    塔因寺命名。明代嘉靖年間《重修龍宮山慶化寺殿宇記》碑刻記載:“慶化寺建于樂平里龍宮山,相傳始于漢代”。寺雖經多次重修,現仍已毀,唯存幾通殘碑斷幢和一座較完好的磚砌花塔。

    花塔的建造年代沒有文字記載,從塔的建筑風格和結構造型分析,與房山萬佛塔頗為相似,具有遼金特色,結構精巧、造型古樸。羅哲文先生根據其風格和建筑特征,推斷當為遼代修建。

    花塔,磚木結構,通高約15.2米。塔基由兩層須彌座構成,高度約3.6米。一層須彌座束腰處施斗拱,素面簡單,有修葺痕跡。

    圖片

    二層須彌座較一層復雜,須彌座下部與一層比較相似,只是有略微收分。

    圖片

    束腰的每面砌兩個壺門,壺門內有樂伎雕像,部分保存較好,各角皆磚雕力士一尊,形態生動。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壺門之間以寶瓶分割,每面寶瓶樣式也各異。

    圖片

    圖片

    束腰之上施普拍枋,承托五鋪作斗拱,分別為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再向上即為平座勾欄,欄板雕幾何圖案。塔身下置為仰蓮座,無任何裝飾。
    圖片

    圖片

    塔身為八邊形,辟東、西、南、北拱門,門內塔心是一方形柱體,門楣也是滿布雕刻,券門上面雕造型優美的飛天形象,保存相對完好。

    圖片

    圖片

    塔身轉角立圓形角柱,一層以斗拱出檐,形成第一層塔檐,斗拱以上為木椽和飛檐等構件。

    圖片

    第一層塔頂覆瓦。塔頂之上又施平座勾欄,花式塔身就坐落在中央,為近似圓錐形,第一層至塔頂由八層磚砌小佛龕構成,形如亭狀,高寬大小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最后以圓形塔剎收尾。

    圖片

    八層磚砌小佛龕里,第一層至第七層,每層十六個佛龕,第八層縮為八個,共計120個小佛龕。

    圖片

    最下一層為雙層方形樓閣,上下兩層均開門洞。雙層樓閣之上是方形小塔,上下交錯排列,共計七層。方形小塔上部各雕三個壽桃,呈三角形排列。塔頂為八脊瓦面,原塔剎已毀。

    花塔是《華嚴經》“蓮花藏世界”的象征,塔身上一座座小佛龕代表“如微塵數”的小世界。慶化寺花式塔身設計精巧,繁而不亂,密而有序。呈現出塔中有塔,塔上疊塔的奇妙幻境。

    沿山路再向上走一段,能看出來是一條徒步路線。站在高處看花塔聳立在山谷里,與周圍的樹和遠處的山融為一體,大自然的藝術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塔下是慶化寺,比較簡樸,從這個“山門殿”就能看出來。估計也就是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一笑,也就無所謂了。

    圖片

    圖片
    一路小跑下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圖片

    圖片

    龍嚴寺塔(遼,國保8)

    原名鎮江塔,俗稱水東塔,建筑年代為遼代。縣志記載,古時此地清水河常有山洪直瀉,淹沒莊田,為遏其患,修塔鎮之,故稱鎮江塔。在元代塔的左邊有一座龍嚴寺經過專家考證并商定,公布第八批國保單位時,更名為龍嚴寺塔

    從慶化寺花塔到鎮江塔11公里,大約半個小時車程,中間還要走2公里多的必經小路。看到中水東村的牌樓,拐彎進去就到。

    塔平面呈正方形,邊寬2.7米,身呈棱臺式,上下收分較小,為七層密檐式空心磚塔,高14米。

    圖片

    從地平面至第一層檐辟一南向拱形券門,漢白玉石雕刻,浮雕蔓草紋花邊,刻書“南無十方諸佛,南無萬萬尊菩薩,南元西方極樂世界” 等字。

    券內置青頁巖石檻框,其右框上陰刻 “ 萬歷二十三年重修 ” 字跡。

    圖片

    圖片

    塔內原設佛龕,現佛像已不存。七層塔檐采用疊澀方法托出,磚角向外交錯砌筑形似蓮瓣。 上下兩半段塔檐的磚砌紋路略有不同。

    圖片

    八角形剎座,雙層仰蓮花瓣承托葫蘆形塔剎。

    圖片

    2016年維修后,塔在一個高臺之上,四周有不銹鋼圍欄。塔身噴了一下層涂料,呈白色,感覺怪怪的,跟易縣鎮靈塔修葺前后的觀感類似。

    圖片

    網上找到最近一次維修前的照片,古塔樸雅穩重,還是之前看上去更有唐塔遺風。

    圖片

    金山寺舍利塔(元,國保7)

    位于淶水縣東龍泉村西北的金山上,是元朝時期的古遺址,此行最重要的任務是看這座舍利塔。

    在一個偏僻的不是很出名的山里,藏有這么高規格的寺院和寶塔,本身就足夠吸引人了。我喜歡琢磨,然后梳理,搞清楚來龍去脈才踏實。

    以下內容參考了劉瀏《京西金山寺考》、《保定通史·古代卷》以及其他一些線上線下的材料。

    關于金山寺的建造年代,推斷是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到二十三年(1286年)之間。主要理由是,根據“圓融廣慧恩公禪師”靈塔的塔銘:“十三年春,一日猛醒……遂之順德開元赴資戒會,齋僧受戒畢……隱居崖壑,結草為庵……”,“二十三年,親詣五峰,禮拜文殊……就往西京普恩資戒……旋歸本寺”。就是說,在至元十三年春,還是“隱居崖壑,結草為庵”;到至元二十三年,已經有“本寺”了,即金山寺。

    關于金山寺千佛舍利塔的建造年代,明確是大德四年(1300年)。塔旁“無量壽寶塔碑”記載:“至大德三年七月由供長講直至大德四年三月十五日,作大龍華勝會七晝夜,創立白玉石寶塔十三級……”。碑銘款記載三位功德主,其中大功德主光祿大夫大司徒阿尼哥,在歷史上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傳世作品,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北京妙應寺白塔、五臺山塔院寺白塔,這都是地標性建筑。

    阿尼哥是尼波羅國(今尼泊爾)人,為王室后裔。17歲隨尼泊爾工匠到吐蕃建黃金塔,受到帝師八思巴賞識,任監造。18歲,八思巴度其為弟子并薦于京師,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見。28歲,受忽必烈命營建“釋迦舍利靈通寶塔”(今北京妙應寺白塔)。至元十二年,元朝設立“諸色人匠總管府”,下統梵像局等18個司局,阿尼哥為總管,授銀章虎符,時年阿尼哥30歲。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阿尼哥62歲,病卒于大都。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時,加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師、涼國公,謚敏慧。

    “阿尼哥巧思絕人,凡塔廟之建筑,像設之鑄鏤、雕塑或繪織以及其余器物之鑄造刻鏤,無不精湛。” 阿尼哥在中國40余年,在大都(今北京)及大都附近、五臺山等地從事建寺、塑像活動,設計并主持建造了三座佛塔、九座大寺、一座道觀和兩座祀祠以及大量的雕像,還制作了很多內外朝文物器具、儀器和帝后畫像等。除了建造各類具體的工事,阿尼哥還創作、傳授了佛教造像的“西天梵相”,至元七年建護國仁王寺時,漢族巧匠劉元被召參加塑造佛像,從阿尼哥學西天梵相,得其神妙,遂為絕藝,成為僅次其師的元代最著名的塑像工藝家。

    圖片

    金山寺的兩個關鍵人物,圓融廣慧禪師和阿尼哥,怎么產生的交集呢?劉瀏先生根據現存碑記、塔銘,整理了圓融廣慧禪師年譜:至元五年(1268年),圓融廣慧禪師 “徑造大都圣安(“大都圣安”是元大都圣安寺,其遺址位于今北京市宣武門外南橫街西口),參扣玉溪,欲決生死大事,以痼疾不果所愿,令掌瑞像殿職……”。瑞像殿,就是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大殿。而此時,阿尼哥常給忽必烈的列祖列宗畫像、裝飾,據元史《阿尼哥傳》載:“至元二年……原廟列圣御容,織錦為之,圖畫弗及也”。至元五年到至元十三年,兩人可能在大都產生過交集。

    至元十三年春(1276年),對于圓融廣慧禪師來說,是個轉折之年,發生很多事:頓悟,離開大都圣安寺;赴資戒會,受戒畢,去河南拜謁名山祖剎;同年秋,回到大都圣安寺,直到普度資戒會結束;同年秋或冬,來到金山,隱居崖壑,結草為庵。隨后的幾年里,圓融廣慧禪師修建金山寺,廣收門徒,“四望檀那,云奔山仰……自愿受戒者踵門而至,戶外屨滿……”、“剃發小師百余人,受戒門徒數滿十萬”。阿尼哥則奉皇帝之命還了俗,并被忽必烈授以光祿大夫、大司徒,兼領將作院使。至元十六年(1279年),阿尼哥主持設計、興建的“釋迦舍利靈通寶塔”建成。

    時隔多年,圓融廣慧禪師和阿尼哥在修建千佛舍利塔這件事情上,又產生了交集。大德四年(1300年)三月十五日,阿尼哥為大功德主的金山寺無量壽千佛舍利寶塔建成。阿尼哥為什么沒有自己興建,而只是作為大功德主,除了圓融廣慧禪師作為金山寺住持,建塔功德無量外,另外可能的原因是,阿尼哥當時正在建造五臺山塔院寺白塔。根據記載,塔院寺白塔于大德五年(1301年)建造完成,而且當時阿尼哥已經57歲,五臺山和金山又相距甚遠。

    建塔與祈壽是兩個前后獨立的事情。千佛舍利塔八棱塔柱上,刻字為:“皇太后圣壽無疆,當今皇帝圣壽萬安,東宮位福壽千秋,相哥公主壽等千春,大元時大德十一年重陽日作太平會銘記”,落款時間是大德十一年(1307年),那時候塔已經建造完成七年,阿尼哥也已于一年前(大德十年)去世。關于塔與碑的落款年代的差別,一種說法是,對比全塔的石質,須彌座、密檐部分與塔旁無量壽寶塔碑基本一致,而八棱塔身石質細膩有余,顏色卻白中泛青,風化程度與原塔有別;再細察雕刻手法與做工,八棱塔身三尊無量壽坐佛浮雕、千佛浮雕,明顯較須彌座、密檐部分粗糙、倉促,認為非同一工匠所為。據于此,推測現存的千佛舍利寶塔的八棱塔柱部分,應該不是元大德四年阿尼哥捐建的塔碑原裝,或是原塔塔身替換后之物。

    大德四年(1300年)到大德十一年(1307年)重陽日中間發生了什么?網上查了查資料,1307年正月,成宗鐵穆耳死于玉德殿,年僅42歲。因皇太子德壽早亡,皇位空懸,因此成宗之死引發了一系列宮廷流血沖突。成宗早亡的哥哥答剌麻八剌留下了一個正妃答己,兩個兒子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一個女兒祥哥剌吉。得到成宗駕崩的消息,母子三人分別自駐地返京。結果是答己與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先到大都,在右丞相哈剌哈孫答剌罕的協助下,誅阿忽臺,執安西王阿難答,迅速控制了局勢,史稱“大都政變”。答己與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掂量了自身實力后,選擇北上上都會見哥哥海山。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為元武宗。

    元武宗以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以答謝愛育黎拔力八達,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后,再傳位給元武宗的兒子和世?,史稱武仁之約。塵埃落定之后不久,就馬上作太平會,為上位的娘兒四個祈福。千佛舍利塔八棱塔柱上刻的祝詞中,圣壽無疆的皇太后就是答己,圣壽萬安當今皇帝就是剛剛即位的武宗,福壽千秋東宮位就是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壽等千春相哥公主就是武宗之妹、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姐姐祥哥剌吉(祥哥剌吉可略稱祥哥,也可音譯為相哥)。從圓融廣慧禪師圓寂后,元武宗的評價“道風遠播于環中,德量恢洪于宇內”,圓融廣慧禪師一直與皇家聯系密切,而且得到高度認可。

    圓融廣慧禪師圓寂后,元武宗頒布圣旨,冊封為大師(佛教徒稱佛為大師,金、元等朝大師由皇帝冊封)。圣旨內容銘刻在“圓融光慧恩公禪師”靈塔的第八面,其字體及文字大小皆與前文不同,說明是在鐫刻塔銘時,特意預留了一面。

    故事到這里結束了,自己也舒暢了,看塔去。

    看到有人說金山寺不好找,頗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導航上找不到這個地方,只能問當地村民,并根據過往的文字描述去找。我是回來看資料的時候,發現戶外徒步的人經常會路過這里。用兩步路看了看軌跡,滿金峪、板城村出發的幾天徒步路線都是經過這里的,可以參考。

    我走的另外一條路線。車停在東龍泉村,進村的路跟窄,但一直可以開到村里,停車的地方倒是很寬敞。我順著村民指的方向,沿村路先出村子,然后進到一片施工工地。試探著穿過一片在建小區后,一不小心看到了“黨員群眾之家”,第一個標志點,算是小小幸運,沒有走錯路。

    圖片

    我沒有找到走路上山的入口,爬了一個坡上去的,可能以前的路被施工隔斷了。

    圖片

    后面進入山路,對我來說就容易很多了。能看到明顯的路基,一路向上爬升。

    圖片

    遠遠看到在一座廟,應該就是奶奶廟。


    圖片

    金山奶奶廟,原舊廟一間坐西朝東,塑奶奶像一尊,男女神童各一尊。該廟1958年拆毀,只剩一個殘缺的影壁。1994年,由群眾集資、村民按原貌修復金山奶奶殿:磚石瓦木結構,雕漢白玉奶奶像一尊,男女神童各一尊。2000年3月,仿照舊址原樣再次重修奶奶殿,為平臺三間殿。

    圖片

    相傳在東漢時,劉秀兵敗于此,藏身在廟中,“奶奶”(西王母)在劉秀的臉上噴了些米飯之類的東西,使劉秀看上去如死人一般。王莽的追兵追到廟里,見劉秀的“死尸”躺在地上,就走了。劉秀因此脫臉,后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并撥重金建廟塑金身以供祭祀。

    記得在太行山徒步,經過西蓮寺,也是劉秀兵敗被救,劉秀為報九蓮老母救命之恩興建。

    奶奶廟前的空地上還有兩座袖珍小廟。

    圖片

    圖片

    繞過奶奶廟,沿山路繼續前行,已經沒有爬升了。路邊山坡上有一座半截石頭堆。

    圖片

    奶奶廟前行1公里左右,前面一片樹葉比較茂盛,預感到了金山寺。寺院依山而建,古樹環抱。

    圖片
    圖片

    殘破的院落里有幾間破舊的大殿,院落里殘碑、斷瓦散落一地,舍利塔在面前孤獨地聳立著。

    圖片

    圖片

    金山寺千佛舍利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白玉石結構。矗立于高約1米、邊長約6米的方形石砌平臺上。

    圖片

    須彌座塔基高約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獸,環列八面,上下雕有精致的海馬、海獅、纏枝牡丹、海石榴和各種幾何紋圖案,基座就很多姿多彩。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舍利塔不僅結構合理 , 造型美觀 , 而且還是一座雕工精美的藝術珍品,尤其是塔基部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塔基之上是八棱塔柱,其南向正面中間浮雕無量壽佛三尊,上刻“無量壽千佛舍利寶塔記”,下刻“皇太后萬壽無疆,當今皇帝圣壽萬安,東宮位福壽千秋,相哥、公主壽等千秋”,銘款刻“大元時大德十一年重陽日作太平會銘記”等字樣。左右兩邊刻三爪云龍戲珠圖案,上下兩端刻雙鉤蔓草紋,最下邊刻蓮花,作為承托圖案。

    圖片

    圖片

    圖片

    塔柱的其余七面為無量佛各種手勢像和840多個形態各異的佛像圖案,部分佛像還可金粉。

    圖片

    圖片

    第一層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橡,每層塔檐還鉆有系掛塔鈴之用的困孔八個,共計104個。塔檐之上置仰蓮剎座和葫蘆形塔剎。

    圖片

    2006年3月,寶塔曾遭人為破壞,在修復施工過程中,6月8日上午,施工人員吊裝塔身時意外發現塔身頂部有一石蓋,經請示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同意,將其打開,發現里面裝有骨灰、舍利子若干粒、佛牙兩顆(其中一個已裂為兩半,現為三件)、銀匙一件、絲織物碎片(已腐)。

    無量壽佛寶塔碑,元大德四年(1300年)立。青石質,螭首,龜跌座。碑額篆書“無量壽佛寶塔碑記”,碑文記述了廣慧禪師肇建寺院,建千佛塔等功德及參與建塔施主姓名等。

    圖片

    圖片

    元代刻石,刻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

    圖片

    比較可惜而且震驚的是,千佛舍利寶塔在近代還有被盜掘破壞,已知的記錄還不止一條:2003年,寶塔塔基被盜賊挖掘,由于下面是巨石壘砌其盜寶目的未得逞。2004年,寶塔塔基被盜賊盜挖,他們還帶著圖紙,由于被發現,盜寶目的未得逞。2006年3月15日凌晨,寶塔被不法分子采取惡劣行為,將塔身全部拉倒。

    還有,2004年,東龍泉村民郭玉林(現已去世)從“圓融廣慧恩公禪師”靈塔塔基挖出一石槽和一個壇子,壇子里有水,水中有手指肚大一紅珠子(應是圓融廣慧禪師火化后形成的舍利子)。后曾向其了解情況,說已失落。

    我一個人在寺院里坐了半個小時,很多小松鼠在樹上、地上、石頭上串來串去,我倒像是個不速之客,誤闖入了它們的領地。回來看金山寺的奇聞佚事,除了金山會放光,金山大黑蛇的記錄讓我脊背發涼,回想深山龍潭,確實有可能。

    下山的路,走得很快,心里十分的滿足感。

    圖片

    怡賢親王墓(清,國保6

    時間還夠,去怡賢親王墓看看,在淶水縣東營房村西南建于清雍正八年

    怡賢親王墓是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的陵寢。說到《雍正王朝》里的十三爺,估計很多人就知道了。《雍正王朝》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看的電視劇,十三爺在雍正帝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及。他生前的權力之大,也是無人可比,上至國家財政大權,下到雍正帝自己的安全警衛,如馮爾康所說:“既是參與帷幄的重臣,又是雍正的大管家和侍衛長。”

    其實,不僅在生前享有巨大的榮譽,十三爺死后更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看了些文字能有深感: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怡親王薨逝,雍正帝異常悲慟,飲食無味,坐臥難安。親自素服一月,稍解悲思,認為自古無此忠公體國之賢王。怡親王去世當天,雍正帝就交代后事,命將太皇太后賜的數珠、康熙帝所賜數珠和怡親王所進鼻煙壺歸于一處,于其萬年之后放于梓宮之中。也就是交代將這三件物品隨葬,可見感情至深。自怡親王去世后,雍正帝連發上諭褒獎其功績忠義。謚號為賢,雍正帝以淚研磨而書之。并且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謚號之前。雍正登基后,為避圣諱,所有兄弟改胤為允,胤祥去世后,雍正允其恢復原名胤祥。

    還有,胤祥為雍正勘陵,選定吉地。雍正將中吉之地賜之,胤祥驚悚色變,請求將淶水境內一平善之地賜之。雍正遲遲不肯批復。胤祥于重病中多次請求,雍正才不得已同意。胤祥立刻命護衛前去取土吞食以明志,雍正親臨其喪,將血淚巾帕及所陪香囊附棺中。雍正不僅對胤祥其人屢屢逾制,賞賜有加,而且恩及其母妃子女。
    胤祥是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其他八位都是軍功鐵帽子王。


    怡賢親王墓是清代王公墓中最大的一座。但王墓先后遭到軍閥和侵華日軍破壞,目前園寢只有荒冢一個,現只有碑、橋、牌樓、華表等幸存下來,其他建筑蕩然無存。

    怡賢親王墓距離東龍泉村不到7公里,15分鐘車程。穿過村莊,一條徑直的水泥小路擺在眼前,太窄了,僅能一車通過。果斷決定把車停在這邊路口,走路進去,一公里左右的路程。

    圖片
    圖片

    神道碑,龍首龜趺,碑身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賢親王神道碑”。

    圖片

    圖片

    神道以西為火焰牌坊,三門四柱,全為石制,每門的上額枋上正中有一個火焰寶珠。

    圖片

    圖片

    五孔拱橋,橋面、欄板、望柱都是新修的。

    圖片

    圖片

    過橋后還有一座保存完好、雕刻精美的石牌坊,三門四柱七樓,非常壯觀。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這里原應該有一座石橋。

    圖片

    隱秘在樹林中的一對華表,柱身八棱,每面各雕騰龍兩條,氣勢磅礴。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僂佝橋,橋面石板已部分坍塌。

    圖片

    圖片

    圖片

    再往前是大片農田和羊群,遠處能看到對面的入口,沒有往前走,天色已晚,太陽下山了。

    圖片

    上次到高碑店和定興,因為開善寺和慈云閣沒有看成,多出來一點時間,回京前去淶水的西崗塔和皇甫寺塔看了看,留在這里說說。

    西崗塔(遼,國保6)

    導航西崗塔,走到路的盡頭,以為是個斷頭路,實際上左拐一條小路進去,就會到一個小公園,西崗塔就在里面,我到的時候大概4點半左右,陸續有附近的居民過來繞塔散步。

    現在的西崗塔淹沒在城市樓房里,看不出來是在“崗”上,從老照片能看出來。

    圖片

    塔建造的確切年代無考,但從塔的造型及結構特征推斷,應為遼代遺存。 西崗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樓閣式空心磚塔。

    圖片

    塔通高36米,須彌座式基座,八角形磚砌臺基。

    圖片

    圖片

    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飾騰飛的角柱和問柱,各柱之間為素面壺門。其上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每面補間斗拱二朵,為重拱計心造五鋪座。轉角鋪作除兩側面各出45°斜拱兩層外,與補間相同。

    圖片

    圖片

    二層華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頭,其上為勾欄的地栿。平座勾欄的華板紋飾為亞字和曲尺形幾何圖案,盆唇和尋杖之間浮雕出纏枝西潘蓮、牡丹、卷草、蓮花等,花紋之間各置散斗承托尋杖,平座以上用三層蓮瓣承托塔身。

    圖片

    第一層塔身高5米,八角施幢形柱,塔身上部浮雕云頭垂帳。其上為普柏枋,普柏枋上承托斗拱,補間一朵,亦是重拱計心造五鋪作,轉角鋪作與平座轉角鋪作做法相同。

    圖片
    圖片

    塔身的四個正向辟拱形券門,其余四面做扁方形直棱假窗。

    圖片

    塔身之上共拔檐十三層,除第一層施木制檐椽及磚制飛椽外,其它均為磚制。第二層至十二層檐距相等,出檐長度紡錘遞減。均用壘澀方法向外砌出七層,代替斗拱檐椽。各層檐轉角處用木質角梁,懸掛風鐸之用。

    圖片

    十二至十三層檐距較高,正向四面辟有拱形券門。八角各施圓倚柱,下置覆盆式柱礎。柱上承托普柏枋、斗拱,斗拱形制除補間鋪作外,其余均與第一層相同,只是材分略小。

    第十三層檐頂部用布瓦做成八角攢尖式屋面,施有脊獸。攢尖部位置塔剎,大部分己毀,僅留八角形基座及部分受花。

    圖片

    西崗塔的內部結構為雙層套筒式,由塔壁和塔心柱構成八角環形回廊,樓梯置于回廊和磚柱之中,從塔身可旋至塔頂。宋遼時期,淶水縣這一帶接近宋遼邊境,宋軍與遼軍不論是對峙還是交戰之際,西崗塔就可以發揮其軍事作用。

    西崗塔的造型比較特殊,集密檐式與樓閣式于一體。西崗塔明層之上的各層逐層縮小,外形輪廓略呈弧線,似紡錘形狀,中間部分的數層屋檐緊密,距離很短,短得以至于只留下來為了給塔內部旋轉樓梯透光的孔洞,但是到了最上面的十三層,卻又突然隆起,層高突然變高,屋檐加大,四面開券門,又變成了一層樓閣,形成了密檐加樓閣的特殊構造。造型緊湊而富于變化,是遼金磚塔中不可多得的實例。

    塔下有碑林,放置了許多石碑、經幢和石件等,從金元以前到民國時期的,包括重修廟宇、興修水利、金榜題名等記事碑,還有功德碑等。

    這是我見過造型最奇特,又非常精美的殘碑。

    圖片

    圖片

    圖片

    有塊刻有類似棋盤的殘碑,像是后人刻著玩的。

    圖片

    皇甫寺塔(金,國保7)

    位于淶水縣皇甫村東北約0.5公里處,是金朝至明朝時期的古遺址。

    據《淶水縣志》記載,皇甫寺塔為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年間(1161-1189年)所建,是毗盧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毀,只留下塔和兩通古碑(一通存淶水縣城西崗處,西崗塔和皇甫寺塔竟在此產生了關聯),塔以村名被稱作“皇甫寺塔”。

    2005年4月25日,村民曹繼海在給牛場測水平時,無意中發現塔頂上鑄有字跡,經反復辨認:東南方向鑄字是“大明嘉靖八年四月初八日,魯家莊住人,佟禮、長男佟璋、次男佟園定,重修塔頂”。西南方向鑄字是“直隸保定府易州淶水縣毗盧寺,主持續景,募綠法鎮,銀頭性真。”

    導航皇甫寺塔,車可以開到塔下,有一片空地,最后一公里是田間路,兩邊莊稼地,路有點窄。我不確定前路,車停在村子里,走過去的。

    圖片

    圖片

    此地是淶水、涿州、高碑店交界地帶,平疇綠野,一望無際,高塔聳立,特別顯眼。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實心磚塔,高約22米。

    圖片

    塔下有方形臺基,上置八角形須彌座兩層。須彌座第一層疊澀而成上是素面平座欄板,沒有任何雕刻圖案,第二層細腰部分也無雕花,但每面有一斗三升補間斗拱。

    塔下聊天的村民說,塔的臺基部分損毀嚴重,都快被掏空了,原塔塔基殘存部分已經不多了。

    圖片

    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門,內有彩繪圖案,其東、北、西三面有同形磚雕假門,四邊有磚雕假窗,雕工精致。塔身南向辟一拱形券門,東、西、北三面為磚砌假門,其余四隅為假窗。

    圖片

    圖片

    圖片

    其他各層塔身較短,無斗拱承托,采用疊澀手法砌出四層,形成塔檐。

    圖片

    塔剎較為完整,下有八角剎座,中有仰蓮二層,上置覆缽(寶珠)和鑄鐵葫蘆形塔剎。

    該塔損毀嚴重,東南側幾乎被掏空,塔整體向東南側傾斜,塔身密檐以下部位尤其是南、東兩側紅磚裸露現象較為嚴重,下為修葺前圖片。

    圖片

    相關部門進行了“修繕”,痕跡明顯,雖然有點破壞整體風格,但至少暫時沒有坍塌,沙發還在。

    圖片

    有幾個村民在塔下聊天,很愜意,我出現在那里反而覺得格格不入,我硬著頭皮主動上前打招呼,說我是來看看塔的。村民問我哪個村的,哈哈,我看著像本地村民。我說是外地來的,專門來看看塔,他們笑我說怎么不把車開過來。

    圖片

    離開皇甫寺塔,走出很遠,還能聽到塔下大爺們聊天的聲音,我在想:像皇甫寺塔這樣,在莊稼地里,靜靜地聽著大爺們家長里短,看萬物生長,或者像慶化寺花塔那樣,在山谷里,跟著青山古寺聽風鳴鳥叫,看花開花落,哪個更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SAB|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五月|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偷拍|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不卡一区|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女厕精品合集KTV偷窥| 又粗又硬又黄a级毛片|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深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麻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AV美女在线播放啊|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