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湖畔黃昏第446篇文章 全文1200字 鄱陽湖北岸的都昌縣周溪鎮、西源鄉一帶,聚居有30多個曹姓村落,皆為墈上棗樹下后裔。 天氣好的時候,極目南望,隱隱約約可見一片島嶼,那就是鄱陽縣的長山、下山。 長山實際上是一片群島,由13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 諸如獅子山、繡球山、烏龜山、卵子山、印山、對鼓山、座山、豬頭山、橫山、小古山、反倒沖。 長山島是通往南昌、九江、都昌等市縣的必經航道,舊時強盜湖匪出沒其間,名聞遐邇。 1949年5月初,解放軍裝運軍糧的船只在此遭匪徒襲擊,船被打沉,一個排的官兵壯烈犧牲。 元末明初,墈上棗樹下17世萬公“納課米四百石”,從而擁有了近300平方公里的湖港柴山權屬。 包括長山、下山以及附近水域的大部分。 彼時乃至現在,都昌曹姓皆稱長山為強山。 據官方記錄,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墈上棗樹下18世曹均佐(1333~1381年)買下了鄱陽縣蓮湖朱姓下山中的橫山。 從明崇禎五年(1632年)至1970年代,墈上曹姓與鄱陽強山楊姓紛爭不斷,目前可查案件有五十多起。 康熙五年(1666年),墈上曹姓承買了強山四腦、三塘并草坪。 乾隆十四年(1749年),就強山部分權屬,墈上曹振倚與強山楊盛元訴諸官府,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曹姓敗訴。 乾隆六十年(1795年),經過20多年的訴訟,墈上曹俊若、曹常明承買了蓮湖陳文吉祖傳的云池、強港、下灣池。 參閱都昌墈上曹姓和鄱陽強山楊姓250年前的湖產權之爭,死4人,官司打了20多年打到北京 新中國成立后,湖港草洲由宗族村姓所有改為國有,但仍照顧到原有生產習慣。 1953年雙方發生糾紛,省政府指示都、鄱兩縣政府派員調處。 都昌縣人民政府指派七區區長楊某某(南下干部)參與調處。 楊區長說:“什么都昌的、鄱陽的,天下貧雇農是一家。 鄱陽的代表你站在下山舍屋前向東南方向看,看得見的山就是你的,望不到的山就是都昌的。” 長山楊姓因而得到了橫山的兩個山頭,于是廣種松樹,豎木牌禁山。 燈窪、官材窪、乙家窪、放牛沖(原叫殺人沖)等山窪仍歸墈上棗樹下。 1988年,江西省漁政管理局指示都、鄱兩縣漁政分局派員在下山實地協調。 經過兩天的討論、綜合分析,雙方一致同意恢復歷史管理習慣。 2000年,國家全面勘定行政區域界線。 都昌、鄱陽兩縣勘界小組將下山中的橫山及橫山東邊的原有山林,湖中的鑼山、鼓山、雞籠山等完整無缺劃歸了都昌。 2009年,在江西省林業廳的主導下, 都昌縣西源鄉沙塘、長溪、茭塘、中塘、西源五個村委會領到了上述區域的《山林權屬證》。 以上。 閱讀更多: 都昌墈上曹姓和鄱陽強山楊姓250年前的湖產權之爭,死4人,官司打了20多年打到北京 鄱陽湖草洲沖突400年(上):上自蜈蚣腳,下到滕王閣,都昌人打草,見青就斫! |
|
來自: 湖畔黃昏 > 《公眾號:湖畔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