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小外孫在背書的時候,聽見了課本里的這句話“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都要好得遠。” 覆盆子,這個紅果子,小時侯的路邊很常見,經常有孩子摘著吃,其實是一個散結之王。 覆盆子是成熟的聚合果實。一顆有很多小果子,每個小果子中,都有一個“子核”。核是一個植物的精華,很多小果子核聚集在一起,凝聚的精華就是好幾倍。在中醫看來,正是它養藏“精氣”的地方,可以繁衍后代。對應到人的身體,最能填補腎精。 而且他的“子核”硬硬的,是精氣內收堅實的象征,能夠“固”腎。吃一顆覆盆子,頂上枸杞好一大把。 桑葚也是聚合果實,有很多的子核組成,但是很多人知道它吃多了會上火,容易不被吸收,覆盆子性溫,質地很爽利,即使脾胃虛弱的人吃了也不會積食上火。 ![]() 益腎固精縮尿,成人吃了固腎養腎,小孩吃了彌補先天的腎氣不足。 養肝明目,成人吃了養肝疏肝,小孩吃了明目,緩解視疲勞。 這兩大功效結合起來,對于肝腎不足的結節,效果尤為突出。 一個甲狀腺結節的患者,自述近半年來常感咽部不適,似有異物感,情緒易激動,且乏力、怕冷,月經量多,伴有血塊。 查體:甲狀腺腫大,可觸及多個結節,質地中等,表面光滑,邊界尚清,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 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 診斷:癭瘤,證屬脾腎陽虛,痰瘀互結 治則:溫腎健脾,化痰逐瘀,軟堅散結。 覆盆子 30g,熟地黃 20g,山藥 15g,山茱萸 10g,茯苓 15g,澤瀉 10g,牡丹皮 10g,肉桂 6g,附子 6g(先煎),浙貝母 15g,三棱 10g,莪術 10g,海藻 15g,昆布 15g。 7劑后患者咽部異物感略有減輕,乏力、怕冷癥狀稍緩解。半個月后咽部不適明顯減輕,甲狀腺結節進一步縮小。調整處方,去附子,減三棱、莪術用量,繼續鞏固治療 2 個月。后復查甲狀腺超聲,結節已難以探及。 覆盆子為君藥,其性溫,入肝、腎經,溫補腎陽,固精縮尿,又可助陽化氣以利水濕,且能補肝腎之虛以助散結之力。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為六味地黃丸組成部分,滋補腎陰,取 “陰中求陽” 之意,使腎陽得以滋養而生化無窮;肉桂、附子溫補腎陽,以增強溫煦之力,共為臣藥。 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三棱、莪術破血逐瘀,消癥化積;海藻、昆布軟堅散結,共為佐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健脾、化痰逐瘀、軟堅散結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