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孫悟空他老人家2595周歲之年,也是他老人家于公元640年冬天三打白骨精的1377周年之時。 為表示隆重紀念和慶祝,特此編輯整理《孫悟空年譜》,首次權威發(fā)布: 公元前580年(周簡王夷六年)1歲 石猴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迸裂出生。 第1回: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59年1-21歲 石猴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快樂成長,成為一位少年石猴。 第1回: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公元前558年(周靈王泄心十四年)22歲 石猴在山澗瀑布之中,探得“水簾洞”,被眾猴尊為“美猴王”。 第1回: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公元前557年-公元258年23-322歲 石猴在花果山稱“美猴王”300年。 第1回: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 公元前258年-公元前248年322歲-332歲 石猴歡樂之極,忽生遠慮,害怕將來年老血衰,會身老病死。 經(jīng)通背猿猴指點,石猴決定暫時放棄王位,離開花果山,云游海角天涯,訪求長生不老之道,以躲過閻君之難。 第1回: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于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余……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數(shù)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公元前248年-公元前241年332歲-339歲 石猴在西牛賀洲得遇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 前七年,孫悟空“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yǎng)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 第2回: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jié)。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后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飽桃矣?!弊鎺煹溃骸澳巧絾久麪€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span> 公元前240年-公元前238年夏340歲-342歲 孫悟空拜師后三年,從菩提祖師處學得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從此神通廣大。 第2回:卻早過了三年,祖師復登寶座,與眾說法……一日,春歸夏至。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9年)342歲 孫悟空學成歸來,打敗混世魔王,又去東海龍宮獲得如意金箍棒。 但是,孫悟空卻在本年中的一天,于大醉之后死去,被拘傳到幽冥地府。為此,孫悟空大鬧地府,并注銷了自己的死籍。 于是,孫悟空被東海龍王敖廣、冥司秦廣王等人告到天宮玉帝處。玉帝本擬派兵剿匪,因主和派太白天金星力主,決定招安妖猴。 第3回: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chǎn)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19年343歲-361歲 孫悟空接受第一次招安,到天宮任職御馬監(jiān)正堂管事——弼馬溫。任職級別:無,任職時間:18年。 第4回:一群猴都來叩頭,迎接進洞天深處,請猴王高登寶位,一壁廂辦酒接風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數(shù)年,想必得意榮歸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數(shù)年?”眾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覺時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span>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362歲 孫悟空因嫌“弼馬溫”官小,反下天宮,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遣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率領天兵天將興師下界,征討孫悟空。但征戰(zhàn)不利,陷入僵局。 公元前217年-公元前37年363歲-543歲 在天宮資深主和派太白金星的斡旋下,孫悟空接受第二次招安,回到天宮任職“齊天大圣”,不久,“權知蟠桃園事”。 第5回:四健將打掃安歇叩頭禮拜畢。俱道:“大圣在天這百十年,實受何職?”大圣笑道:“我記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說百十年話?”健將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 公元前38年-公元8年544歲-588歲 孫悟空被關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被鍛煉七七四十九日,也就是下界的49年。 第7回:真?zhèn)€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圣雙手侮著眼,正自搓揉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忽喇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 公元9年(王莽新朝初始元年)589歲 孫悟空不自量力,挑戰(zhàn)如來失敗,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 第14回: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jiān)押,教他饑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span> 公元9年-公元639年589歲-1219歲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服刑630年。 第14回:行者道:“還是我重子重孫哩!我那生身的年紀,我不記得是幾時,但只在這山腳下,已五百余年了。” 公元639年(唐貞觀十三年)1219歲 唐僧由長安出發(fā),前往西天取經(jīng)。 孫悟空在大唐邊境名山五行山拜唐僧為師。 臘月,唐僧在西番哈咇國鷹愁澗收小白龍為徒。 公元640年(唐貞觀十四年)1220歲 春,孫悟空在烏斯藏國高老莊降伏豬八戒,唐僧收豬八戒為二徒弟。 夏,孫悟空請來靈吉菩薩,降伏黃風嶺黃風怪。 秋,孫悟空請來木叉行者,降伏沙僧,唐僧收為三徒弟。 深秋,唐僧師徒四人在途遭遇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考驗,孫悟空和唐僧、沙僧順利通過,豬八戒因撞天婚一事被薄懲。 到達西牛賀洲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因忿搗毀人參果樹,后又求得觀音菩薩醫(yī)活,孫悟空遂與鎮(zhèn)元子結拜兄弟。 在白虎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因唐僧不識妖精變化,對孫悟空產(chǎn)生誤會,將他逐回花果山。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掛出旗號“重修花果山復整水簾洞齊天大圣”,自在逍遙。 唐僧在碗子山波月洞被黃袍怪擒獲,后又被變作老虎。豬八戒被逼無奈,前往花果山,搬請孫悟空。孫悟空前來寶象國,救了唐僧。 公元641年(唐貞觀十五年)1221歲 春,平頂山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孫悟空歷經(jīng)磨難方才得以降伏妖魔,救出唐僧等三人。 孫悟空降伏烏雞國獅猁王。 冬初,孫悟空請來觀音,在號山降伏紅孩兒。 冬,孫悟空在衡陽峪黑水河降伏小鼉龍鼉潔。 公元642年(唐貞觀十六年)1222歲 早春,孫悟空在車遲國殺死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秋,孫悟空請來觀音降伏通天河金魚精靈感大王。 嚴冬,孫悟空請來多路神仙,都不能降伏青牛精獨角兕大王,后請來太上老君才得成功。 公元643年(唐貞觀十七年)1223歲 孫悟空降伏解陽山如意真仙,取得落胎泉水,為唐僧、豬八戒二人解脫了懷孕之苦。 唐僧師徒抵達女兒國,孫悟空又請來昴日星官,降伏并打死蝎子精。 夏,唐僧路遇強盜,孫悟空忍不住打死多人,再度被唐僧逐走。 此時,假孫悟空趁機出現(xiàn)。真假孫悟空一場大戰(zhàn)之后,假孫悟空六耳獼猴被孫悟空在如來面前當場打死。 公元644年(唐貞觀十八年)1224歲 秋,唐僧師徒路阻火焰山,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大戰(zhàn)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夫婦,最終根除了火焰山的大火。 秋末冬初,到達祭賽國金光寺,孫悟空降伏九頭蟲。 冬,到達荊棘嶺,孫悟空、豬八戒降伏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勁節(jié)十八公、杏仙等樹精。 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1224歲 春,到達小雷音寺,黃眉大王捉住了唐僧。孫悟空勞動多路神仙,均不奏效。最后請來彌勒佛,方才降伏黃眉大王。 公元646年(唐貞觀二十年)1225歲 春,到達駝羅莊,孫悟空降伏紅鱗大蟒。 夏,到達朱紫國。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降伏賽太歲,救回該國王后。 公元647年(唐貞觀二十一年)1226歲 春,到達盤絲嶺盤絲洞和黃花觀,孫悟空降伏七個蜘蛛精和蜈蚣精。 秋初,到達獅駝嶺獅駝洞。孫悟空請來如來,降伏青獅、白象及大鵬三個妖精。 冬,到達比丘國,降伏白鹿精。 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1227歲 春,到達鎮(zhèn)海禪林寺。孫悟空請來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幫助降伏陷空山無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 夏,到達滅法國,孫悟空改滅法國為欽法國。 繼續(xù)前行至隱霧山折岳連環(huán)洞,孫悟空打死南山大王艾葉花皮豹子精。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1228歲 到達鳳仙郡。孫悟空親往天宮斡旋,化解玉帝怒氣,為久旱不雨的該郡求得甘霖。 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1229歲 深秋,到達玉華縣,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分別收玉華王的三個王子為徒,教授武藝。 同時在該縣豹頭山虎口洞,遭遇九靈元圣等一窩獅子精,孫悟空請來太乙救苦天尊,降伏妖精。 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1230歲 正月十三,到達金平府,歡度元宵佳節(jié)。 不料唐僧樂極生悲,被青龍山玄英洞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等三只犀牛精抓走。孫悟山上天請來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將三個妖精降伏。 到達舍衛(wèi)國布金禪寺。 到達天竺國,孫悟空降伏假公主玉兔精。 公元652年(唐永徽三年)1231歲 夏,到達銅臺府地靈縣。孫悟空救活齋僧的寇洪。 到達靈山腳下玉真觀。唐僧在接引佛祖的幫助下,渡過凌云渡,正式拋卻肉身凡胎。 到達雷音寺,朝見佛祖,得傳真經(jīng)。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1232歲 唐僧師徒送真經(jīng)到達大唐以后,再次回到雷音寺。 唐僧師徒正式接受如來加封:孫悟空得授職稱“大職正果”,職務“斗戰(zhàn)勝佛”;唐僧得授職稱“大職正果”,職務“旃檀功德佛”;豬八戒得授職稱“職正果”,職務“凈壇使者”;沙僧得授職稱“大職正果”,職務“金身羅漢”;白龍馬得授職稱“職正果”,職務“八部天龍馬”。 多余的話 回首孫悟空的一生,他是一直快活地玩到322歲才因為生老病死的因素,才想起來要學習,又過了10年才在332歲的高齡得遇明師,拜師學藝,直到342歲才有了一身本事,算是初步具備了成才的基礎。 結果,從343歲起,他又走上了人生彎路,居然敢去挑戰(zhàn)天宮、佛祖等權威,導致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直到1219歲時,才被唐僧解救,踏上取經(jīng)之路。 作為一個一千多歲才走上正路的人,哦,是猴,這一次終于“浪猴回頭金不換”。取經(jīng)路上,雖然波折不少,但總算是磕磕碰碰地過來了,孫悟空個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1232歲時成為了一個排名位次比較靠前的西天佛祖。 回首孫悟空同志的成才路,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經(jīng)驗教訓: 一、終身學習。人家孫悟空322歲還在學習,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所謂“朝聞道,夕死可也”。不管你是什么年齡,只要拿起書本,都不晚,都來得及; 二、保持敬畏。孫悟空個人那么有本事,也不能包打天下,更別說包打天上了。本事大是好事,但如果本事大,卻不懂得尊重權威和保持敬畏,那還不如本事小一點。只有知道保持敬畏的人,身上的大本事和小本事,才能夠有最終施展的機會; 三、守住寂寞。壓在五行山下,是孫悟空最寂寞的五百多年。但正是這五百多年,成就了孫悟空。在這沒有一個人來看他的五百多年,讓他在品味寂寞的同時,學會了思考。思考前因和后果,思考喧囂與寂寞,思考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哦,猴生。所以,從五行山下站起來的,不僅僅是孫悟空的身體,還有他的思想。而后者,無論對于一個人還是一個猴,都更為重要。守得住寂寞,把這寂寞的五百多年拿來思考,才是孫悟空終成大器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人還是猴,要想成為人才或猴才,那都是相當不易的。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死于貞觀二十三年,“貞觀”年號也就在二十三年終止了,史上并不存在貞觀二十七年?!段饔斡洝纷髡邊浅卸骼舷壬鸀榱藙∏樾枰尷钍烂穸嗷盍藥啄辍:迷谛≌f不是歷史,吳老先生的任性,可以理解。 所以,《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等人,在貞觀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653年回到大唐時,這一年在位的皇帝是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年號為永徽四年。 [本年譜編撰于公元2016年正月,孫悟空2595歲之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