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資深打工人,那在你的出租屋里,一定看到過這樣的東西。 要是你人品爆炸,遇到黑心房東,你甚至還能看到這樣的玩意。 這些三四五級能效的空調,都不能叫 “ 電費刺客 ” 了,簡直是名副其實的 “ 電費屠夫 ” 。 在空調運轉的嗡鳴聲里,你似乎都能聽見電費蹭蹭上漲的聲音。 所以為什么這些空調會更費電?而一級能效的空調要更省電呢? 今天跟大家聊聊為什么你的房東總是在買三級能效的空調。 一級能效的空調 為什么比三級能效更貴? 空調上的這個標簽叫 “ 中國能效標識 ” ,在 05 年 3 月 1 日以后上市的所有冰箱、空調等白電上都有這么個小貼紙,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能直觀地了解電器的能源效率。 我們都知道,等級數越大,耗電量越高。 而在新版的空調能效國標中規定,在 2022 年 1 月 1 日后,空調能源消耗效率應大于等于三級。 也就是說,四、五級能效的空調已經是不符合現行標準,早該被淘汰的產品。 你的房東買這種高齡空調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便宜。五級能效空調大概只有一級能效空調價格的一半,至于多出來的電費,房東自然是不管不顧。 那問題來了,為什么一級能效的空調更貴,一級能效又是怎么省電的呢? 空調是如何制冷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空調如何制冷開始講起。 空調的制冷由兩部分組成,蒸發和冷凝,對應室內和室外兩個機器。 我們都知道,液體蒸發成氣體會吸收熱量,就比如酒精涂在手上,你會感覺涼涼的,就是因為酒精在蒸發過程中帶走了熱量。 而氣體冷凝成液體會釋放熱量,就比如你在洗澡時,高溫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鏡子會在上面凝結成一層水霧,這個冷凝的過程就是在釋放熱量。 那空調是如何吸收熱量和釋放熱量呢? 答案是冷媒。 最常見的冷媒是氟利昂。 它是一種揮發性很強的物質,沸點在 -29.8 ℃,即使在低溫環境下也能快速蒸發,所以它能迅速吸熱,高效制冷。 但是我們總不能把氟利昂直接倒在家里,最好的方式是讓吸收熱量的氣體回收,再次轉化成液體,用來下一次蒸發。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室外機,加入一個風扇給氟利昂流經的銅管物理降溫,當氣體通過風冷后的銅管,就能實現冷凝,變回液體。 可吸收了熱量的氣體最多也就三十來度,當它經過銅管,相當于冷空氣吹到鏡子上,并不會形成水霧。 我們需要足夠大的溫差,才能讓氣體冷凝成液體。 物理上,壓縮氣體會讓分子間隙更小,分子間的碰撞增加。而分子動能越高,氣體溫度就越高。 而這,就是空調的核心部件之一,壓縮機。 在風扇前端加入一個壓縮機,用來給氣體加壓,提高溫度,再經過風冷后的銅管,就能冷凝成液體了。 但冷凝后的液體溫度還是很高,如果這時候的冷媒回到室內,能把人熱到中暑。 那有什么方法讓冷媒再次降溫呢? 剛才我們說了加壓升溫,那降壓就可以降溫了。 這就是空調的另一個核心部件,膨脹閥的作用。 此時,將高壓的冷媒通過膨脹閥的窄口,就能降壓降溫,讓冷媒變成低溫的霧狀,就類似于噴壺噴水的效果。 冷媒的溫度能從 50 攝氏度瞬間降到個位數。 大伙兒如果用過 WD40 之類的噴霧產品就會發現,你按壓一會兒,瓶身就會變得冰冷。 這就是因為內部壓力減少,溫度就瞬間下降了。 所以冷媒經過膨脹閥就會變成低壓低溫的噴霧。 最后再回到室內機,風扇將室內空氣吹過蒸發器,冷媒在蒸發器中吸收空氣的熱量再次蒸發,變成氣態。 然后進行新一輪的循環。 這就是空調的制冷方式,用源源不斷地蒸發、壓縮、冷凝、膨脹來吸熱和放熱,最終拯救了現代人的夏天生活。 一級能效和三級能效有什么區別 具體到一級能效和三級能效的空調上,硬件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 首先是冷媒,一級能效空調都會使用新型環保制冷劑,比如二氟甲烷, R410A 等混合制冷劑,這些冷媒的制冷效果更好,而且不會對臭氧層產生破壞。 而低能效空調仍在使用氯氟烴、氟利昂等傳統制冷劑,制冷效果較差,且對環境有破壞性。 其次是壓縮機,低能耗空調通常使用定速壓縮機,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大伙兒應該用過那種到了溫度,就突然停掉的空調,這種就是定速壓縮機。 而變頻壓縮機會根據實際需求調節運行速度,避免了頻繁啟停,因此更加省電。 高能效空調還會使用渦旋式壓縮機來替代活塞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里面會有兩個螺旋件,一個固定不動,一個持續滾動。 空氣會在滾動中不斷被推到旋渦中心,由于中心空間小,所以氣體被壓縮的更緊密,然后再從旋渦中心然后排出。 這種壓縮機會比活塞式壓縮機更省機內空間,而且噪音更小。 另外就是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銅管用量上,低能效的空調一般使用單排銅管,而高能效空調基本都是雙排銅管。 這就意味著高能效空調在冷媒的蒸發和冷凝過程中效率更高。 還有一個核心部件的區別就是膨脹閥,高能效空調都會使用電子膨脹閥,可瞬時調節冷媒流量,讓蒸發溫度更加穩定。 而低能效空調使用的基本都是毛細管,一種較細的螺旋狀銅管,它的長度和直徑決定了冷媒的流量。 僅這一個部件的差價就五倍以上。 再加上這些年廠商不斷給空調賦能,加入了 “ 自清潔、防直吹、空氣凈化、獨立除濕 ” 等等功能,三四五級能效的空調那就想都別想了。 所以這幾個核心部件的差別決定了一個空調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平。 也就是能效比( EER )。 能效比是個啥玩意 能效比( EER )計算公式為 “EER= 制冷量÷輸入功率 ” 單位都是瓦特( W )。但咱們通常用另一個單位,匹( HP )。 匹本身是功率單位,但實際上它指的是空調的制冷量。 每匹的制冷量約等于 2300 大卡 / 小時,相當于 2600W 。 如果有一臺 1.5 匹的空調,輸入功率是 1000W ,它的能效比就是 2600*1.5 ÷ 1000=3.9。 我們對照中國能效等級, EER 大于等于 3.4 為一級能效。 那么這臺空調就可以貼上一級能效的標簽了。 在 2020 年的新國標 GB 21455 中,變頻空調的能效水平不再由 EER 衡量,而是用了一種更全面的數據——全年性能系數( APF )。 它反映了空調在整個冷卻季節中提供的總制冷量與消耗的總電能之間的比值,一級能效的變頻空調要求 APF 值大于等于 4.5 。 因為考慮到空調在全年不同負荷條件下的運行效率,所以 APF 比 EER 更能反映實際使用中的能效。 一級能效空調到底能省多少錢 我們現在知道了怎么看一臺空調省不省電。 那一級能效的空調,到底能比三級能效的空調省出多少電費呢? 我們來計算一下。 假設你一年里有五個月的時間開空調,每天運行八小時,而空調的制冷量是 1.5 匹。 那么一級能效的年耗電量就是 1376.47 kWh 。 而三級能效的年耗電量是 1560 kWh 。 全年節省的電量為 183.53 kWh 。如果按照 0.5 元 / 千瓦時的電費計算。 一級能效比三級能效空調每年節省 91.77 元電費。 這看起來好像并沒有省多少,因為此處我們把一級能效空調按照 3.4 的能效比來計算,實際上大多數一級能效空調的能效比會在 4.0 以上。 如果兩臺空調差價在 1000 元,將一級能效空調的能效比按照 4.0 來計算,那每年能省下 200 元電費,僅需五年就能把電費省出來了。 當然如果你是房東的話,買一個三級能效的空調,等于直接省下 1000 塊。 除了這種三四五級能效的空調,出租屋里還經常看到老式直冷冰箱,雙缸半自動洗衣機,沒有保溫功能的電熱水器等上古家電,這些房東專供版電器時刻在背刺打工人的錢包。 甚至還有一些黑心房東利用高昂的電費賺取差價。 只能說五級能效是空調的上限,而不是房東的上限。 而在愈發頻繁的極端高溫面前,空調已經是大多數地區不可或缺的產品。 聯合國秘書長在去年 7 月全球氣溫創下新高時發表聲明, “ 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然到來。 ” 但我們的身體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空調病的頻繁發作讓我們對空調又愛又恨。 也許每個人都有在空調房里,懷念小時候那個涼爽夏夜的時刻吧。 編導: 白云蒼狗 編審: 蛋布利多 結界 小鑫鑫 后期: BRDONG 開心 咕咚 封面: 煥妍 美編: 子曰 圖片、資料來源: 房東安的 5 級能效空調,如何成為你的電費刺客 - 有數工作室 如何選擇一個節能省電的空調?空調的原理又是什么? - 李永樂老師 How does the air conditioner work? -Msope 空調如何改變了世界? - 中國氣象報社為什么一級能效空調比三級能效貴那么多? - 知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21455 空調的發展史——偉大的發明之一,提高生活舒適度的 “ 神器 ” - 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