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患病群體日漸趨于年輕化,而在一天之中對于他們來說,作為一天開始的早晨卻充滿了危機。 在這個時間段,身體逐漸從休眠狀態蘇醒,血壓水平也開始波動。 那么,早起的哪些習慣又會讓他們的血壓進一步升高呢?我們又該如何平穩血壓呢? ![]() 一、高血壓與早起習慣有關?
多數患者在發病的早期可能沒有特異性的癥狀,偶爾的頭暈、頭疼,往往會被多數人忽視。但如果血壓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一直居高不下的話,對心腦血管系統乃至整個機體循環系統都會造成滅頂之災,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猝死、腦卒中等多種嚴重疾病的最直接誘因。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血壓的管控,盡量將其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 ![]() 但很多常做24小時血壓監測的患者可能注意到,血壓水平在一天內似乎并非是一塵不變的。其實受生物鐘(身體對環境周期性的變化)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的血壓都具有特定的變化規律。 比如在晚上,當我們開始休息,副交感神經就會變得興奮,通過釋放一些神經遞質使外周血管擴張,心率降低,讓我們全身放松更快的進入睡眠狀態。 此時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變慢,各個器官組織的活躍度就會下降,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也會減少,血壓相應的也會降低。 到了早晨,人們從睡眠狀態到清醒狀態,身體需要更多的血氧和營養物質來供應各個臟器組織開啟美好的一天,大腦也開始從睡眠狀態蘇醒。 主導放松、休息的副交感神經被抑制,負責緊張、激動的交感神經變得興奮,就會釋放出多種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它們會刺激心臟,增加心肌收縮力,使血壓升高。 ![]() 通常在清晨(6點—8點)會迎來血壓急速上升的第一個高峰時段,與夜間血壓最低的時段(0點—2點)相比,可能會高出約10%至20%(即40mmHg—50 mmHg)。 本身這種晝夜變化規律是有助于機體去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它是正常的生理調節。 但是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患者,血壓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健康人群弱很多,那這個晝夜變化就可能出現問題,特別是在早起的時候,血壓就很容易異常升高; 再有經過一晚上的睡眠狀態,身體難免會因為呼吸、流汗等喪失一部分的水分;如果再疊加一些加速血壓升高的晨起習慣,那血壓短時間內驟升的可能性就更高了,發生心腦血管急性缺血的概率也就更大。 ![]() 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心腦血管急性病癥(如猝死、卒中等)往往發生在早晨時段的最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TO)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約有五分之三的人死于早晨時段,其中包括約一半的腦卒中、五分之二的心肌梗塞,以及十分之三的心猝死病例均發生在該時段。 所以,為了防止此類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發生,血壓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清晨一定要做好血壓驟升的預防和控制,尤其是盡量少干以下這些事。 ![]() 二、醫生提醒:血壓高的人,早起這3事少干!第①件:醒后立即起床 晚上睡覺的時候,通常都是平臥態,各組織血液分布相對均勻。 醒后立即起床站立,血液還沒來得及調整就需要快速去適應站立體位,受重力影響,部分血液會快速向下流去,直達下肢。 這樣包括大腦、心臟在內的上半身就容易出現短暫性的缺血,患者可能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甚至直接栽倒等情況。而機體為了維持各器官的正常運轉,就會通過升壓機制來進行全身血液重新分配,這個時候血壓就容易忽低忽高。 而且受自主神經系統影響,由原來睡覺狀態比較放松的狀態,突然轉換成清醒狀態,需要交感神經快速做出反應,身體需要將大量血液快速的運送到身體各個組織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反應過度就可能出現心跳過快,血壓短時間內急劇上升的情況。 ![]() 在早起起床的時候一定不要醒了后立即就起床下地。 最好是由睡轉醒后先在床上仰臥平躺幾分鐘,待大腦徹底清醒后,活動一下頭頸部及四肢后再慢慢的坐起來,這個時候也不要著急站立,坐幾分鐘再下床,這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突然起床引起的血壓異常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血壓高的人起床后要多穿幾件衣服,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像現在這種大冬天。為了保持人體的恒溫,在機體感受到冷的時候會先使體表的血管收縮來減少熱量的散發,這樣就會增加血流阻力,使心臟加速泵血,血壓也就很容易升高。 ![]() 第②件:晨練 很多人都有早起鍛煉身體的習慣,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雖然有益身體健康但卻并非適合所有人,比如血壓高的人就非常不適合。 我們在早起的時候,雖然感覺睡醒了,但身體還沒有完全從夜里睡眠狀態醒過來,這個時候機體會做出一系列反應,讓各個器官來適應由睡到醒的轉變。 此時血液循環系統還在慢慢恢復中,血液依然比較粘稠,在血管中流動的就比較慢,受阻力影響心臟就需要比較費力來泵血供各組織正常生理活動。 此時,如果進行運動,尤其是一些中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心臟的負擔就變得更重,這不僅對于血壓的防控十分不利,還會增加發生運動性心猝死的風險。 ![]() 對于血壓本身就偏高還樂于早起晨練的人來說,選擇適當的鍛煉時間十分重要。
而受生物鐘影響,人體最有活力的時間段通常在下午5點至6點之間,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血壓及心跳最為穩定的時段,而下午4點至6點之間受激素分泌影響,身體的適應力以及敏感性也是最佳時段。 所以,相比于早起的晨練,對于血壓高的人群來說,其實下午四五點鐘才是最為適宜的鍛煉時間。 ![]() 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建議可以吃完降壓藥后等血壓比較平穩的適合再進行運動,可以選擇一些強度不高的運動,如游泳、羽毛球、八段錦等遠動,盡量避免可使血壓急速上升的高強度劇烈運動。 特別提醒,運動選擇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動量要量力而行,如果近期身體不適(如感冒、頭暈等)就不要堅持運動,要減少運動量,平時不怎么運動的患者最好不要猛然的進行中高強度運動; 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肌肉拉伸,運動中一旦出現不舒服(如胸疼、呼吸困難、腰背部放射性疼痛等)要立刻停下來,必要時可就近就醫;運動后不要嘎然而這,要由快減慢,緩沖式停止運動,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血液的回流。 而且要注意,剛運動完不要大量急切的喝水,這會影響正常的呼吸,迅速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臟負擔,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概率。 ![]() 第③件:發脾氣 血壓高的患者切記早起不要隨便發脾氣,上面我們有提到早起時段本身血壓就容易波動性的升高。此時如果大發脾氣,交感神經為了應對這些負面情緒會快速響應,并釋放一系列可導致心率加快的激素及神經遞質,增加心臟血液的泵出量。 這樣最終會使患者的血壓出現十分明顯的波動,兩者疊加,極易使血壓不受控制的急速上升,增加心腦血管出血的嚴重事件發生的幾率。 血壓高的人群平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早晨,心態樂觀才能更好的保持平穩血壓。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讓早起的血壓更加平穩。 ![]() 三、如何讓早起的血壓更穩定?如果血壓控制不佳,那早起出現血壓晨峰異常走高的概率就很高,這樣一來惡性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也就會相應的增加。 要想避免這個“定時炸彈”在早起爆發,那每天定時測血壓就十分關鍵。 在測量前一定要謹記這幾個關鍵詞,即“早晨起床后60min之內”、“空腹”、“靜息15min后”。測量過程中注意要左胳膊和右胳膊都測量,取坐姿,三次測量(每次間隔5min)取平均值,假如兩側胳膊的平均值值差大于10mmHg,那就表明患者在以后存在更高的心腦血管急性事件(如心梗、腦卒中等)發生率。 如果是老年患者,建議再測量三次站姿的血壓值,取平均值,這也是為了防止位性低血壓造成的結果偏差。 ![]() 同時,為了更好的了解血壓變化,有條件的也可以做24h血壓的動態監測,這樣可以總結出自己血壓在早晨具體的波峰規律,就可以更加精準的通過藥物來更好的控制血壓。 藥物選擇上肯定是首推24h長效降壓藥,要按照醫囑按劑量服藥,不同種類的降壓藥作用機制及適應證不同,不要盲目的認為別人吃的藥管用,就私自換藥,這樣極易造成晨起血壓控制不良。 可以選擇在早起血壓波動的波峰到來之前半小時服藥,這樣可以更好的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 除了吃藥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每周進食的蔬菜種類不少于21種,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優質蛋白食物(如魚蝦肉)。 每日限制食鹽的攝入量,不僅是一些加了食用鹽的食物(如腌菜),還有一些隱藏鹽食物(如加工食品、調味料等)盡量都少吃; 一些辛辣,對腸胃有刺激性的食物盡量也少吃,還有含酒精的各類飲料,它們都會引起中樞神經興奮使血壓異常升高。同時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睡眠,盡量少吸煙,少飲酒。 ![]() 總而言之,一天之中早晨是血壓最高的時段,對于血壓控制不好的人來說,這個時段也是最危險的,早起盡量不要睡醒立即起床,不要選擇晨練,也不要在早晨發脾氣,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進一步使血壓升高,增加心源性猝死、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