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健康之路》節目。陜西中醫藥大學張景明教授教你如何辨證治療解決難纏的慢性耳鳴。
耳鳴之聲極為復雜,仿若火車呼嘯、蟬鳴陣陣、蚊子嗡嗡、咚咚作響,亦或似電流滋滋。倘若未能及時予以治療,極有可能演變為慢性耳鳴,更甚者會致使聽力減退。
究竟是何緣由引發耳鳴?
神經性耳鳴的關鍵成因,一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器官老化,二是噪聲污染,諸如長時間佩戴耳機聆聽音樂之類。
耳鳴的最佳治療時段在兩周之內。
眾多患者在遭遇耳鳴之際,往往僅著眼于癥狀本身,卻忽視了背后或許潛藏的疾病隱患。就像中耳炎這類常見病癥便可能引發耳鳴,若未及時醫治,耳鳴狀況或許會愈發嚴重。
長期受耳鳴困擾,可能誘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會產生頭疼、頭脹等身體不適癥狀。
欲緩解棘手耳鳴,關鍵在于活血通絡。
從中醫視角來看,慢性耳鳴并非僅僅關乎肝火與腎虛,還與痰瘀有所關聯,需采用虛實并治之法。首要解決痰瘀相互凝結的問題,核心在于化痰祛瘀。再者,耳鳴通常存在虛證情形,需依據具體癥狀緩解腎虛或脾虛之癥。

化痰祛瘀之方:
石菖蒲:具備豁痰開竅之功,化痰之力頗為強勁;
法半夏:善于化解經絡之中的痰濁;
葛根:可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根能顯著改善耳部經絡周邊的血液循環;
丹參:既能活血祛瘀,又能促進新血生成。
腎虛有哪些表征?
腰膝酸軟無力、尿頻尿急、夜間排尿次數增多。
滋補腎精之方:
熟地:既能補腎精,又能補益精血,于滋補肝腎方面成效卓著;
山萸肉:具有補益肝腎之效,且稍偏于補陽,與熟地相互配伍,可進一步強化補腎之功;
枸杞:乃是平補肝腎、益精明目的藥材。
脾虛有哪些體現?
精神疲倦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不振且腹脹、大便溏稀且排解不暢。
健脾益氣之方:
黨參:藥性平和,適宜日常用以健脾益氣;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淡滲利濕;
白術:可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是此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炙甘草:不僅具備健脾益氣之效,還能調和諸藥。
需留意:治療耳鳴務必要依據個人體質與病情進行辨證論治。對于脾虛與腎虛的患者,應當分別選用相應的藥物加以治療。
改善生活習性,莫使耳鳴加劇
情緒焦慮亦會引發耳鳴。
緊張、焦慮或情緒欠佳時,首先會損害肝臟,致使肝氣郁結、氣滯血瘀,進而影響脾臟的運化功能,造成脾虛而生痰。痰瘀相互交結,便有可能誘發耳鳴。
長時間佩戴耳機聽音樂會致使耳鳴加重。
長期佩戴耳機聆聽音樂或者觀看視頻等行為,屬于噪聲污染,持續的低劑量噪聲會使耳鳴加重。并且,佩戴耳塞還可能致使耳道內氣壓失衡,對鼓膜及其周邊神經造成損傷。
頻繁掏耳朵容易使耳鳴惡化。
許多人因耳鳴而感覺耳內似有異物,頻繁掏耳,卻往往一無所獲。這種掏耳行為不但極易引發中耳感染,還可能對鼓膜造成損傷,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