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以南早就被掏空了。當時的江西省主席王隆基說,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征糧,不管是豐收還是歉收,都要征到9成以上。江西省田糧處處長甚至被王隆基給逼得在江西吉安跳水了。 上海也被金圓券搞崩潰了。1948年8月15日,王云五主持幣制改革,以法幣300萬元兌換金圓券1元。一開始是受到江南地區歡迎的,蔣介石日記寫道,一個星期下來國民政府就收入了1800萬美元。10天就收到了2700萬美元。 但是這些錢全被東北軍隊給禍害光了,每個月飛機運送金圓券去東北發軍餉,次日原機就運著這批金圓券返回上海,全部換成黃金,再飛東北去了。 但是,這些經濟呀民生呀都不是決定性的,唯一具備決定性的就是軍事。 軍事決定命運 自打抗戰以來,美援就成了國民黨上下的信心來源。一旦美援不來,國民黨就失去了信心。因為美援意味著更強的軍事實力,而軍事就是政權。 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說,所謂人民共和國就是人民解放軍,蔣介石的亡國,就是亡了軍隊。 沒有人比毛主席更懂得槍桿子的意義。 1948年2月1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出援助蔣介石5.7億美元財政援助,后改為給1.2億美元軍火,4月3日國會通過了這個提案。但是到淮海戰役打起來時,美援第一批軍火才到中國。這已經來不及了。 淮海戰役的軍事失敗是決定性的,此戰過后,國民黨雖然還有半壁江山,雖然還被世界各國認可,但大廈將傾,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已成定局。 桂系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引退。他日記中說:此次失敗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我國民主新制度未能成熟與確立,而舊制度已放棄崩潰,在此新舊交接緊要危急之刻。而所恃以建國救民之基本條件,完全失去,焉得不為之失敗! 蔣介石此時是一恨馬歇爾,二恨李宗仁、白崇禧。 蔣介石恨誤信馬歇爾的調處,將最精良的國軍開到東北,以致大陸空虛,各戰場都感到兵力單薄。但在抗戰勝利之時,作為中國戰區的統帥、世界五強的首腦,蔣介石又怎能不派軍隊去接收已經淪亡了14年的東北? 蔣介石痛恨桂系逼他下野。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罵李宗仁,成語用了一串兒: 桂李投機取巧爭奪權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革命紀律與黨德全為李宗仁等掃地殆盡,白逆之罪惡更大。 1949年底,蔣介石設局誘白崇禧去臺灣,派人攜帶親筆信函及黃金金磚去海口慰問白崇禧。白崇禧將信將疑,派桂系老將李品仙去臺灣先摸摸底,李品仙被蔣介石的假象蒙騙,回來把白崇禧帶去了臺灣。 自1949年12月30日從海口飛往臺灣后,白崇禧就再也沒能離開臺灣島一步,在臺灣的十多年里一直受到保密局特務的監控。 最后的空軍 蔣介石下野后一直把空軍握在自己手里,在奉化溪口多次召見空軍司令王叔銘。蔣介石指令陳誠,對撤退來臺灣的空軍及其眷屬,要特別協助安置,經費方面先行給足津貼,后面再走報銷手續。 蔣介石此舉極為重要,兩航起義后,往來臺北和大陸的就只有靠軍機了。如果沒有空軍在手,不知道有多少國民黨軍政大員會落在大陸了。 在敗退大陸的最后時刻,在這個最是倉惶辭廟時,飛機甚至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比如陳立夫差點自殺,比如胡宗南沒按命令去西昌,就此終極了軍事生涯。 飛機更是蔣介石篩選去臺灣人選的重要工具。 不是誰都能去臺灣的。 最后的重慶 1949年11月14日,蔣介石親臨重慶坐鎮指揮,保衛他的大西南。背地里,蔣介石卻讓財政部長徐堪從臺北直飛成都,提走了四川省銀行內的僅有的80萬銀元周轉金。 1949年11月28日,蔣介石帶著蔣經國巡視重慶市區,當天解放軍達到南溫泉,蔣介石不得已決定在機場宿營。夜里睡在中美號上,第二天一早專機自白市驛機場起飛時,與解放軍僅相距20里路。 蔣介石在專機上寫日記:沿途車輛梗塞,憲警已無法維持秩序,一般民眾更焦急彷徨,令人不忍卒睹。此時山洞林園前,汽車擁擠,路不通行,途中為車輛阻塞者三次,無法前進,乃下車步行,通過后改乘吉普車前進。 蔣介石是去了成都,但是還有10萬銀元因為堵車送不上飛機而留在了重慶白市驛機場,送給了剛剛到達的人民解放軍。 陳立夫、谷正綱等一批部長,也搶不上飛機,是坐卡車跑到成都的,差點當了解放軍的俘虜。 成都十日 1949年12月1日到12月10日,是蔣介石這一生在大陸的最后10天。 王隆基每天見蔣介石幾次,蔣介石就是對著軍事地圖發呆。蔣介石總是諱莫如深,聽不出他一點口氣,他身邊的親信也閉口不談。 文武官員都勸他早日離蓉赴臺,蔣介石執意多留成都4、5天,就為了掩護他心愛的胡宗南,為胡宗南集結部隊爭取時間。但是隨著盧漢、鄧錫侯、劉文輝起義,蔣介石對胡宗南的掩護作用失去,才飛回臺灣。 1049年12月10日下午2點,蔣介石從成都鳳凰機場起飛,從此沒再踏上故土一步。 別時容易見時難,無限江山。 話說中美號專機成員在成都這10天都不準下飛機,隨時準備逃跑,蔣介石說飛就飛,可他的高官同事們就要為一張機票而發狂了。 行政院長閻錫山在成都的工作就是分配飛機座位,200個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部長次長司長們圍著閻錫山大吵大鬧。 王隆基說,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無法用筆墨形容。所幸,閻錫山有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手腕,最后調撥了5架次包機,每人還發給黃金1兩,銀元40塊做生活費。 閻錫山他們是在蔣介石離開成都前一天就飛走的。 1949年12月9日,臨走前,閻錫山安排財長關吉玉通知王隆基去領取4萬兩黃金。王隆基根本不想去,他覺得這時候拿這筆錢等于找死。 拿了錢就要留下來賣命。 這筆錢哪里來的呢?是陳誠每個月從臺北撥出5萬兩黃金給西南國民黨軍隊的經費。 第一批10萬兩黃金于1949年11月23日運抵成都,在成都改鑄成了小黃魚。 閻錫山之所以臨走前給王隆基4萬兩,是因為這筆黃金正在成都制幣廠改鑄呢,帶不走,運回臺灣也沒有飛機。 1949年12月9日,閻錫山和陳立夫、朱家驊搭乘同一班飛機離開成都。當飛機飛到四川和湖北的交界處時遇到氣流,飛機翅膀結了厚厚的冰,飛不動了,往下墮落700尺,只能返回成都去。 陳立夫望見機下燈火一片,還以為要降落到已經解放了的漢口去,就掏出手槍,準備一落地就自殺。 飛機回到成都一檢查,原來是閻錫山在飛機上放了幾十箱金條,導致飛機嚴重超重才飛不動來著。 第二天再起飛,閻錫山拋棄了幾名衛士,金條則還是都帶上了。 王隆基為什么不登機一起走?1949年12月9日,就是閻錫山走的那天,王隆基是有機會隨楊森、孫震同機逃往臺灣的。 1949年12月16日,蔣介石派飛機接走了顧祝同。顧祝同也喊王隆基一起走,但是王隆基不敢上飛機。 因為王隆基通過無線電電話請求臺北派飛機來接他,卻沒有得到回音。 誰能上飛機,也是要蔣介石同意的。 王隆基只好和胡宗南的第5兵團李文一起往西邊逃跑,最后被人民解放軍活捉了。 胡宗南 蔣介石一生偏愛胡宗南。 1949年,蔣介石給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隆基寫信,請王隆基為他本人幫忙,把胡宗南部的缺額補齊。王隆基作為蔣介石的親信,老板話說到這份上,也只好把自己好不容易征募來的,準留著給自己保命的保安團8萬人馬送給了胡宗南。 胡宗南只有一個師長的才能和氣度,卻被蔣介石多年來當統帥用。1943年陳立夫在西安勸胡宗南突襲延安,建不世之功,胡宗南沒敢。 1949年12月6日,二野將胡宗南合圍于成都地區。12月20日,胡宗南決定將軍政長官部遷往西昌,飛機起飛后發現西昌氣候不適合降落,就改飛了海南島,在榆林港機場降落。胡宗南沒有去西昌,而是跑去海南島,導致所部群龍無首,混亂無比。 1949年12月27日,成都戰役結束,二野爭取了胡宗南部大部分起義和投誠,胡宗南留在四川的3個兵團20多萬人全部丟了。 胡宗南部的不戰而降令蔣介石大受刺激,在日記里罵胡宗南: 過去一年間黨務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已因胡宗南逃避瓊島之故徹底失敗絕望矣。 1949年12月28日,胡宗南派了羅列去臺灣面見主公。蔣介石依舊要求胡宗南去西昌,要他單刀直往,坐鎮其間。 1949年12月30日,胡宗南飛西昌。一到這里才發現余部都還沒到,只有從漢口空運來的700人。到1950年1月中,西昌才湊齊了1萬殘部。 1950年1月25日,蔣介石派蔣經國飛西昌,傳達死守命令,要胡宗南死中求生。蔣介石轉告胡宗南說,如臺灣失陷,我必死于臺灣以盡我責。 1950年3月中旬,解放軍完全包圍了西昌,國民黨大勢已去。胡宗南想跑又不敢。蔣介石本來對胡宗南極為惱怒,一度想丟下他,要他與殘軍共存亡。3月26日,蔣介石默許派出兩架飛機飛往西昌,接走了胡宗南和賀國光。 留在西昌的是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參謀長羅列,全軍覆沒后,羅列化妝在大陸流竄了4個月時間,最后居然跑回了臺灣。隨后羅列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一直做到了陸軍總司令,二級上將。 蔣介石還是重視忠誠的將領啊! 胡宗南去臺后受到了激烈的彈劾,跑去守大陳島。大陳島丟了后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就到了頭,1959年正式退休。 蔣介石到臺灣 1949年5月25日,蔣介石第一次到臺灣,從澎湖馬公飛抵高雄。他去看了壽山官邸,完了寫日記: 背山面海,坐北向南,林木蔥蘢,神悅心怡,不勝自得之至。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飛抵臺北,與陳辭修同車到陽明山招待所。完了又寫日記: 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灰塞陰沉比較,則判若天淵也。 1949年12月底,蔣介石偕家人到日月潭游玩,完了還寫日記: 在此重大失敗之中,亡命臺灣猶有自由生活,殊覺自慰。 蔣介石還為在臺灣有一塊安身之地,頻謝天父與基督洪恩不置也。 蔣介石是一個從帝制時代向憲政時代過渡的人物,這使他所作所為有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在融合西方價值觀,創造新概念方面,蔣介石無力創造新的精神,最后與時代脫節嚴重。 國民黨是一個世俗化的黨,國民政府是一個世俗化的政權,國民黨軍隊更是世俗化的,然而國民黨的領袖和統帥蔣介石卻是一個信仰上帝的人。 與蔣介石相比,毛澤東是一個單純的革命家,毛主席將列寧主義的黨親手打造成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通俗化的革命大眾主義的體系。 這個超凡脫俗的、有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的中國共產黨,是蔣介石無法戰勝的對手。 可能蔣介石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他沒有比他小6歲的毛澤東那樣的純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