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走親戚,不管和誰相處,都要懂得三七定律 有一句古話說這么說,“三分為自己,七分待人;三分信天,七分靠自己”。世間萬物,都講究一個合理的度,過猶不及。跟人相處,哪怕是最親的人,也要注意三和七的均衡分配,才能找到最合理的相處模式。這就是人生中的“三七定律”,是跟人最舒服的相處模式。過年時,不管和誰相處,都要懂得“三七定律”。 過年了,兒女都會帶著禮物到老父母家做客,甚至住幾天。除了衣服褲子、美食等禮物,還會給老人紅包,或者直接給生活費用。但是不同的兒女,給的禮物、金錢是不一樣的。大女兒給了一千元,還買了補品;小女兒遠道而來,只有五百元紅包;兒子兒媳在家做飯,幫忙接待賓客,卻沒有給什么禮物;甚至有兒女,這一年混得不好,反而從父母手里拿走了幾千元。若是對兒女的孝道進行打分處理,那么老人就真的很愚蠢。這樣會引起兒女之間的攀比,禮物多的人覺得吃虧,禮物少的人覺得沒面子,被父母瞧不起。保持三分糊涂,說大家都好,都有孝心,老人的言行就是接納了所有,也溫暖了所有的兒女。知道情況如何,但是不要明說,也不要單獨找誰去說。老人的糊涂,大家的開心。 退休之后,如何去跟自己的親人相處,我們要保持七分的信任,三分的理性。我就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情況,讓我明白了三七定律的重要性。退休后,因為每個月也有退休金領,自然手頭也有了一筆閑錢。有一天,一個親戚找上門來,說老家的房子要裝修,手頭的資金不足,希望能夠借點錢給他,兩個月后歸還。畢竟是親戚,我剛好手頭也有點閑錢,二話不說就把錢借給了他。結果兩個月后,他也沒有按時來還錢,就這樣過了半年,他絲毫沒有提還錢的事情,我也不好意思去要錢,畢竟也是親戚的關系。后來通過其他信息渠道才了解到,他熱衷于炒股,虧了不少錢,找借口跟很多親友都借了錢,很多人去找他都要不回來了。經歷過這次慘痛的教訓,我算是明白了,哪怕你再信任你的親戚,也要保持三分的理智,尤其是在關系到金錢來往的方面,更要相當信任,一定要了解清楚真實的情況,才能做出決定,不然到頭來吃虧的就是你自己了。 聚會的時候,人多嘴雜,這是不能控制的。總不能讓大家都閉嘴吧。尤其是喝酒之后的人,也許會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聽了一些閑言碎語,老人,也許會傷心,認為自己各種做法都不對,大家都不滿意。其實大家說了什么,也許過后就不記得了。老人一直記得,這是為難了自己。人為什么有兩只耳朵呢?因為要一只耳朵聽話,一只耳朵出話,一笑而過。俗話說,“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是非很多,若是不過濾掉,過年的心情肯定不會好。人老了,要學會禮貌地聽話,顯示自己長輩的形象。但是聽了之后,七分要忘記,留下來的,都是祝福。在乎的言語少了,內心就舒服了。或許帶著一點健忘癥,無事一身輕。當然老人還要管好自己的嘴,別瞎說,別隨意評價,被翻舊賬,給大家善意的祝福,說話的語氣要溫和。 年紀大了,身體最重要。雖然大家都把你當長輩,要給你敬酒,但是你不要來者不拒,更不要吹噓自己的酒量有多大。萬一喝醉了,不是鬧著玩的,身體吃不消,一起參與飯局的人,也要因此承擔責任。快樂的事情,因為有人喝醉,就變成了壞事,這是得不償失的。古人說,“喝酒三分醉”,這是很有道理的。有七分是不醉的,就能保持頭腦清醒,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能安全出行。你的家人,知道你不會喝醉,因此也更加放心。另外,老人還要注意,吃飯七分飽,留下三分饑餓。不要因為去了飯局,看到很多好菜,就使勁吃,這是對腸胃不好,也會帶來消化的麻煩。 老楊是我們當地一家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他出生農村,還是單親家庭,家里有一個弟弟。老楊讀書特別刻苦,考上了985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后順利的進入到醫院工作,如今已經成為了主任醫師,收入在同齡人也是佼佼者了。但是他的弟弟混的就沒那么好了。他弟弟初中輟學到深圳去工作,兜兜轉轉換了好多份工作,一直也沒掙到什么錢,生活窘迫。老楊從小跟弟弟感情很好,對自己的弟弟也很疼愛,加上自己這幾年收入確實還可以,就跟弟弟說,“如果你有什么經濟方面的困難,就跟大哥說,能幫的我會盡力幫你”。弟弟聽大哥都這么說了,心想大哥都混的這么好,跟他要點錢也很正常。于是隔三差五就來找老楊要錢,剛開始只是1000、2000的,老楊倒也沒放在心上,兄弟之情,幫襯一下也合情合理,畢竟自己只有這么一個弟弟。可是到后來老楊逐漸發現不對勁過了,弟弟開始獅子大開口了,一次說要去跟人合伙做生意,要開奶茶店,一開口就要跟老楊要5萬塊錢。換作以前,如果只是1000、2000,老楊肯定是直接就給了,但是這次畢竟是5萬塊錢,數目也不小,老楊就有點猶豫了,沒有直接答應,就說自己最近要換輛車,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弟弟吃了閉門羹,創業的雄心壯志,被潑了冷水,內心也很不爽,就去跟母親抱怨自己的大哥,母親一聽之下反過來說老楊的不是,這可讓老楊郁悶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經過這次教訓之后,老楊終于明白了,哪怕是自己的親兄弟,話也不能說盡,還是要留三分余地的。 人這輩子又苦又難,苦的是執念,難的是放下。太宰治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你的世界總會出現一個人,來時攜風帶雨,去時亂了四季,獨你自己久病難醫”。我相信,在許多老人心中,也有這么一個人,那就是兒女。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為他們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燃燒掉整個青春,甚至到了垂暮之年,心中也充滿割舍不掉的牽掛。可隨著兒女長大成人,走著走著,兩者之間的關系卻漸行漸遠,過往的親近與美好似乎成為了一種回憶,在力不從心中情難卻,在煙消云散中意難平。現實生活中,許多老人走不出這樣的困境,要么在假象中越陷越深,要么在錯誤選擇的指導下南轅北轍,帶來更多和更大的痛苦。其實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不懂放下執念。人老了,部分老人對兒女的執念愈發增大,有的渴望情感上的親近,有的執著物質上的反哺,有的期盼靈魂上的融合,一旦得不到滿足,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自怨自艾。這種執念的背后,既是消耗情分,也是折磨自己。畢竟誰也不可能在物是人非的當下,再找回當初的別來無恙。和兒女相處,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執念,你的晚年必如弘一法師所說,“世事大夢一場,看淡再無煩惱”。所以,人到晚年,要遵循三分執念和七分放下的定律,放下執念雖會失去很多,但你也會在放過自我的過程中得到更重要的自己。 ![]() 有句話說,“一棵樹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莫過于我理解你的想法,你尊重我的不同。盡管如此,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相處。與人相處,我們既要彼此尊重,更要懂得珍惜。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正是因為彼此珍惜,所以才能將生活中普通的小事,都過得撫慰人心。任何一段感情,懂得珍惜,才配擁有。只有用心,才能長久。人過六十,是長輩了,但是也要對得起“長輩”的身份,別出丑態。最好是,參加飯局之前,搞清楚有哪些人參與,地點和時間要確定。若是有目標的飯局,還要看一看是否要隨禮。正式出發之前,要告訴自己的家人,避免大家為你擔憂。若是兒女愿意陪同,也不是不行。參與飯局的路上,要注意安全,選擇合適的出行工具。自己開車去的話,一定不要喝酒,并且入席的時候,就馬上說明,避免有人勸酒。古人說,“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飯局上的定律,老人帶頭做到,吃嘛嘛香,一路平安。 |
|
來自: 邱秋2024 > 《國學智慧需下原文對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