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 莫高窟323窟 南壁
第323窟南北兩壁佛教史壁畫中,繪有大大小小的木板船和帆船十多只,劃槳、搖櫓、張帆、拉纖等各類驅動方式都有。本窟的帆船和小木板船圖像都是敦煌壁畫中最早出現的。小木板船的出現是造船史上的飛躍,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記載。
方傘蓋接引船
▲ 晚唐 莫高窟9窟 甬道頂
此窟甬道頂的佛教歷史故事畫有一幅規模較大的“接引佛船”,也是方頭、平底、雙尾,船艙正中豎方傘幢,佛陀立于幢下,侍從擁立周圍,首尾各有撐篙船夫一人。

▲ 五代 莫高窟98窟 南壁
在“海神問難”故事壁畫中的五只雙尾帆船,方頭平底,雙尾較長,尾尖上翹呈燕尾狀,風帆與行船方向相背。壁畫上的雙尾船圖像,多呈奇形怪狀,同現實有極大的差距,顯示了畫師們創作的隨意性。別具特色的雙尾船

▲ 元 榆林窟3窟 東壁
在壁畫所有雙尾船的圖像中,這艘小雙尾船很有特色,是作為“千手千眼觀音變相”的裝飾圖案畫出現的,可能也與現實有較大差距,但畫面上對船的細部結構,甚至每一枚鉚釘都描繪得十分清晰。這幅畫顯然是出自熟知造船工藝的畫師之手。虎頭雙尾樓帆船

▲ 中唐 莫高窟231窟 西龕內南壁
在善友太子入海求寶的故事畫中,繪有一只虎頭雙尾樓帆船:方頭、平坦但略呈弓形底,橫長方形船頭上繪有虎頭圖案,帳形四角亭式內艙頂上設塌輦,有兩人立于輦上;桅桿豎于亭艙后,桿頂部有示意風向的木雕小鳥,高懸的大帆向前張起。
雙尾樓帆船

▲中唐 莫高窟238窟 西龕內南壁
此窟于公元九世紀建成,有善友太子入海求寶的故事畫,繪有雙尾樓帆船圖像一幅,圓底,半圓形船頭上繪虎頭圖案,艙內帳形四角亭式上層建筑頂部亦為榻輦,榻上坐一人;桅桿豎在樓頂,“五兩”示頂風之向,風帆向后張起,二者所示風向一致。
穹廬船
▲ 宋 莫高窟55窟 南壁這是繪于觀音救難故事中一艘大型廬帆船,艙內有廬蓬式上層建筑,畫面上眾船夫正同妖魔鬼怪、狂風惡浪奮力搏斗。同第45窟壁畫中的大船一樣,船體上也有未使用的操作臺;船夫除船頭三位劃槳外,船尾“從上插下二棹”(《宣和畫譜》語),一船夫控制其中之一。
大帆船

▲ 盛唐 莫高窟45窟 南壁
中外聞名的第45窟的海船壁畫,除了生動地描繪一群撐篙、搖櫓的船夫與妖魔鬼怪、狂風惡浪奮力搏斗外,還在桅桿的頂部清楚地畫出五級掛帆扣,以示該船可根據風力隨時調整速度,這在敦煌石窟所有舟船圖像中是絕無僅有的。在面向觀眾的船體一側,繪有船夫們的操作臺——廊,但可能是因為乘客較少,船夫都在舷板上操作。在船的尾部,有一船夫把棹掌握航向,此棹有舵的作用,但只能在江河湖泊中使用。這幅畫較全面和細致地描繪了唐代舟船及其行進情景,在敦煌壁畫中很有代表性。七百年間敦煌壁畫中的舟船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變化,似乎可以作為一部舟船史來讀。北周至隋代,所繪基本上全是小舟、筏之類。唐代以后,壁畫中漸次出現大木板船、帆船和各類樓船、廬船等,這些大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中國的造船和用船水平。參考資料:《敦煌石窟全集:交通畫卷》、《乘風破浪-敦煌壁畫中的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