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晚秋的清晨總是感受一絲絲的寒意,也許愛在深秋,也許是恨在深秋。希望也好,失望也罷,那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只要做好自己,每個季節都自己的美,也許那才是真實的人生吧! ![]() 正文: 又到深秋的季節了,也是初冬,早上起來,看到厚厚的霜重,一絲絲寒意立刻就向我襲來,頭腦瞬間清醒,“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個落榜的書生卻留下了千古名句,哪一個才是成功呢?迷茫了,也無解了吧? 高僧大德總在指引著我們這些俗人前進的方向,末法時代,我們這些俗人再也見不到真正的高僧大德,連正法都很難有緣得見,武則天這個才女寫了一首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說武則天淫亂朝綱不過是男權社會對如此大才之女的意測而已,這樣的才女怎么可能會執著于那些生理類的愉悅呢?政治只是為了說明自己的目的的正當性,與事實無關。“政治無德,商人無信。”這才是歷史的真實。 政治家就是在做一加一等于他想要是答案的數學計算,商人就是在做一加一或許等幾的數學計算。至于到底是等于幾,這并沒有關系。就像在深秋看世間萬物,一切的生命力在這個時候歸于無聲,也許他們在春夏時多么活潑,多么爭芳斗艷,現在不過是老樹和枯藤。人生亦如此,好漢不提當年勇,一切都需要你放下,佛陀看到了空性,所以就覺察到性空。王位不過是一時的榮華富貴,最終也是一種苦,四門游觀后,門門皆苦呀!眾生皆苦,所以,發菩提心,救眾生于水火之中,“眾生渡盡,方證菩提。”佛陀是人類極其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大醫王,醫眾生之難調難伏之心。 人能把握的就是當下,安住于當下,人生才可能變得有意義。《金剛經》須菩提發問:云何安住?佛陀回答:如是安住。到底如何安住?一問一答,好像說了,也好像什么都沒有說。其實,我后來才有一點理解,其實,佛陀已經說了,須菩提也聽明白了。如是就是當下,讓他來讓他走,這就是安住了。人的痛苦都是當下的痛苦,既然是痛苦,那就住于當下的痛苦,不必去反抗,因為痛苦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加倍的痛苦呀!頭發都是這樣被搞白的了呀! 秋天來了,哪里不是一地落葉呢?那一片落葉又是自己想落下來的呢?到了秋天,不落地也不行吧?早上看到的田野里都是那樣肅殺,又豈能是人能改變的,我們只能默默地看著,也默默地去體會,從而感悟人生之不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哪個成年人不都是有著不堪回首的一面,只是表面上看起來還不錯了吧,無論認知高低,都會在他們自己的認知里接受著老天的安排,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他都要全盤照收。 莊子有三條魚:北冥之魚、池中之魚、江湖之魚。北冥之魚雖大,也需要趁風才能起;池中之魚,雖在池中,卻有游魚之樂,連莊子也不一定知道其中之樂,所以,莊子才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其實,莊子也不一定知道魚之樂,但魚肯定知道自己之樂,只是魚無法向其他人表達;江湖之魚,是二條相濡以沫的沙灘之魚,這個時候才想起來不若相忘于江湖,重新回到江湖哪有那么容易呢?本來是江湖之魚,以為相濡以沫也能茍活于世間,看到自己不過很快可能成了別人的盤中之餐,此時再想江湖,誰又能有后悔藥呢?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到達這樣的地步,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混口飯吃才是正當的職業,事實上,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只是我們自己的想得太多了。龍才能引來風雨而潤澤萬物,普通人能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很難得了。不要給自己一個龍的使命,只是用蟲的身體去承受。生命不能承受那么重,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是不負責任的。 社會上有太多的人是打著龍的使命之旗號,最終自己又無情地背棄著這樣的旗號,用庸俗的關系論來解釋自己行為的合理性。忽而精神,忽而物質,一切不過以當下自己所需要的狀態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的合理性而已。為了可以獲取的物質可以無條件地承諾,物質到手了,也可以無底線背棄承諾,以各種理由來推脫自己的責任。這樣的人來世也不容易能做成啥事呀?先騙自己,再騙別人而已。 秋天的肅殺,讓人意識世間的無常,春天再美的花,秋天不過是一個凋零枯枝而已,人生再輝煌的過往不過只是別人口中的故事,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不過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做了一些所謂的努力,根本就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站在歷史的尺度上,我們的存在根本就沒有必要性,那只是給這個社會提供流動性而已。一個普通人死后五十年,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人再記得他來過這個世界吧!一切的追求也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只是在自己在世之時徒增了許多煩惱而已。 張繼留下了《楓橋夜泊》,落第的只是一次不起眼的科舉,而他自己卻得到了永生,歷史不缺少一個不起眼的州府道臺之類的官吏。而《楓橋夜泊》讓陪伴多少失意之人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枯木總有逢春之時,春木也有枯木之慮。一切都有變化,唯有變化的本身不會變化,生命從來都是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可能,從希望看到失望的可能。能做到就是把握當下,安住在當下,在當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