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生的武器,它消滅無知、貧窮和絕望?? ![]() ![]() 海靈格:(Bert Hellinger),于1925年12月16日誕生于德國巴登萊門。這位德國心理治療大師經過40年的研究和發展使得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這門學問風靡全球。全球著名的身心靈大師,被譽為“西方的老子”。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結束的地方,即是開始。” 分享海靈格的《醒來》: 人生是無常的醒來,生命是一趟從沉睡到醒來的旅程?? 《醒來》 ? | 海靈格 ![]() ![]() ![]() 01 怎樣才是已經醒來的生命狀態呢? 張至順道長有幾首詩,細細品味,必有所悟: 1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紅塵不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飄來蕩去不自由。 2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3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楊絳先生也有一席話相得映彰: “生活并非都是繁花錦簇,所有的好不過是來自心底的知足、眼里的熱愛以及對于萬千世界刪繁就簡的態度,以獨處相安,與萬事言和,這煙火人間,事事值得,事事也遺憾。 時間終會教會我們,萬事藏于心而不表于情,有風聽風,下雨看雨,生活并沒有深意,幸福和遺憾都藏在日常里。” 我想大概就是:無執、隨緣、知足、簡單、慎獨、熱愛、體驗。 02 沉睡的人很難叫醒,一次次的呼喊聽不見;一次次的心碎看不見;一次次的失望感受不到。 一個孩子希望父母醒來,看見自己、求關注,那么就會用越來越升級的行為來喚起父母的注意,比如小聲哭泣、大聲哭喊、毀壞東西、自我傷害、放棄學業前途健康、抑郁躺平......背后的終極需求和目的,只是為了得到愛,只是為了被允許做自己。 一個人希望伴侶醒來,看見情緒背后的需求,同樣會用越來越升級的行為喚起注意,從一開始爭吵、冷戰、隔離、分裂對抗、分道揚鑣,背后終極的目的,只是為了達成共識,擰成一股繩,力往一處使。 身體希望一個人醒來,也會發出各種信號,如失眠、情緒低落、胃痛、發燒…都是身體無聲的吶喊和警報,告訴你停下來,修正錯誤的行為。 類似的故事,正在許許多多的家庭里上演著,一邊是痛苦掙扎哀嚎,另一邊是麻木不仁的忙茫盲,眼睜睜看著一場慘烈的悲劇上演,無知無覺,還在繼續用自己的執念控制、改造、評判、角力。 據《2020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藍皮書》統計:24.6%青少年抑郁,重度7.4%。 健康的孩子由于壓抑、創傷不斷疊加,終致罹患心理疾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失去生命的過程,正是《醒來》這首詩里所描述的生命不斷被喚醒的過程“愛——痛苦——失去——更大的失去——生命。” 03 正在醒來的人生,會視其為人生課題、為轉機,會正視當下的生命狀態。會讓自己放慢急匆匆的腳步,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放下了執念,放下了追逐功名利祿的腳步。 學會臣服接納開始轉彎 。愛、尊重、療愈、成長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余生,活出了人生新面貌。 有一本書《熱鍋上的家庭》,用很多動人的故事,展示了生命被互相逐步喚醒的過程。 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醒來了嗎?我希望以什么方式被喚醒? 愿你醒來遇見自己!愿你得祝福!愿你得自由!加油~ ![]() 作者簡介: 沐風,11年應用心理學教練?? 80后寶媽,漢語言文學工作者?? 家庭教育指導師、終身成長踐行者?? 喚醒生命影響生命,點燃生命活出精彩?? 生命成長 | 情緒療愈 | 國學文化 | 讀書寫作 點「 在看 」、「點 贊 」 和 「 分享 」 用文字的力量,解鎖生命的奧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