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巨頭紛紛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華為尤為突出。11月15日,華為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正式運營,還簽約了16家人工智能企業,其中有五家上市公司。 市場猜測華為機器人代工廠會是誰,畢竟華為手機、汽車等多采用代工模式。從簽約企業看,具備整機制造及代工條件的主要是拓斯達和埃夫特。 結合華為找小康代工汽車的經驗,其可能會選有機器人底子但處境困難、急需轉型的公司,以便掌握更強話語權。拓斯達營收、凈利潤優于埃夫特,轉型欲望不強,而埃夫特自2018年起連年虧損。按此邏輯,埃夫特成為代工廠的概率頗高。 埃夫特業務分機器人整機和系統集成兩類,雖2020年登陸科創板后每年研發投入超5%,但仍未盈利。不過,它要花18.93億建機器人超級工廠,且國資大股東還在不停增持。2024年上半年,其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增持近2%股份,民企股東漸退,國資股東全盤接收,國資不僅增持還合資機器人公司,可見埃夫特是蕪湖國資搞具身智能的“親兒子”。 埃夫特現身華為簽約儀式,其與華為關系緊密。華為和蕪湖關系好,華為云華東數據中心就與蕪湖合作過。埃夫特源自奇瑞汽車,原名蕪湖奇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是奇瑞部長,奇瑞和華為合作造過智界,埃夫特和奇瑞系合作造機器人也順理成章。 總之,埃夫特虧損多年且與華為關系良好,技術有積累,又急切面臨突破轉型,條件背景類似當初的小康。華為機器人題材潛力大,埃夫特成為其代工廠可能性不小。對此,您認同嗎? ![]() ![]() ![]() 4圖 |
|
來自: cnbcyummyklaus > 《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