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剖析 A.河流流量變化大 B.河流流程長 C.河床坡度較陡 D.河流泥沙含量大①方便交通出行②靠近灌溉水源③防治水土流失④防洪澇災害【解析】1.本題考查河流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的相關知識。據圖可知,河漫灘地區土壤肥沃,耕作區位于較低的河流沿岸,住宅區則位于較高的坡地,說明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豐水期可能淹沒河漫灘,帶來豐富的淤泥,增加土壤肥力。同時住宅位于高處,能避免豐水期的洪澇災害,A正確;“宅高田低”與河流的流程長度、河流額含沙量無關,BD錯誤,據圖觀察,河床坡度較緩、C錯誤。故選A。2.據圖可知,河漫灘地區土壤肥沃,耕作區位于較低的河流旁,可以方面取水灌溉,灌溉水源便利,②正確;而住宅區則位于較高的坡地,說明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豐水期可能淹沒河漫灘,帶來豐富的淤泥,同時住宅位于高處,能避免豐水期的水澇災害,④正確;住宅區遠離河流,交通不便,①錯誤;該地區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弱,③錯誤。故②④正確,本題選D。
考點分析 一、不同地形區,河流地貌類型不同,對聚落形態、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響不同,具體表解如下: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蝕為主,中游搬運,下游堆積。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圖所示)
某地(下左圖)位于太行山南段東麓,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易發山洪。為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西北—東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間格局(下右圖),體現了當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據此完成1-3題。A.水流匯集快 B.年降水量豐富 C.河道較彎曲 D.地質條件復雜2.從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測該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3.該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間格局有利于當地( )麗江古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坐落在麗江壩子西北部,海拔 2 400 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兩面比較開闊。讀“麗江古城平面圖”,回答4~5題。 A.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大 B.海拔較高, 日照時間長C.受夏季風影響,多陰雨天氣 D.北有山地阻擋,冷空氣不易進入①麗江壩子西北部地勢平坦,便于筑城 ②引雪山融水進入城中,航運便利 ③向東南方向敞開,有利于夏季風進入 ④北有山嶺阻擋冬季風,冬無嚴寒 ⑤緯度較低,白晝長,冬季溫暖讀我國某史前文明遺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6.先民選擇居住地時,充分考慮的影響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7.隨著入口的增加,圖中區域②有可能發展成為聚落,其聚落的形狀可能是( )A.多核心狀 B.條帶狀 C.同心圓狀 D.棋盤格狀8.蘭州是一座沿黃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個城市呈東西向帶狀分布。影響蘭州市地域形態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礦產資源 B.政治因素 C.交通運輸 D.地形和河流9.根據相關知識,推斷蘭州城區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東南走向 D.放射狀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樣彎曲的地貌景觀,它通常發育在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上。位于黃土高原上的陜西省延川縣也有規模宏大的蛇曲群。該地有多條東西向斷裂發育,河流南北兩側植被差異明顯。下圖示意延川縣附近黃河某段蛇曲群。據此完成10~12題。10.伏義河村是圖示區域為數不多的村莊之一,其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A.水源豐富 B.光照充足 C.蒸發較少 D.土層較厚諾鄧河和瀾滄江支流沘江交匯處,沘江繞了一個“S″型的大灣子。在這個大灣子中,北部有莊坪壩子,南部有連井坪壩子,兩個壩子組成了似道教太極中“陰、陽兩儀”的兩個魚形圖案,形成了天然“太極圖”的奇妙景觀,古人稱之為“太極鎖水”。在這個天然“太極圖”中,“S”型河曲發育在東西距880米,南北距1000米的盆地中。下圖示意“太極圖”的奇妙景觀。據此完成13-14題。A.河流側蝕 B.盆地沉降 C.山地抬升 D.河流下切14.圖中聚落分布于壩子地勢較高之處,主要是為了( )近于環形的彎曲河流被稱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區,但在黃河河口以下的晉陜邊境,卻能看到“S”形的蛇曲深深嵌入巖層之中。下圖示意乾坤灣河道及局部景觀。據此回答15-16題。15.甲岸地帶被當地村民稱為“風水寶地”的原因是 (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區域聚落分布示意圖,回答17-18題。17.圖中沿河流分布的a、b、c、d四個聚落,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大城市的是( )18.為發展地區經濟,計劃修建連接a、b兩地的公路。圖中修建難度較小,成本較低的選線方案是( )南疆地區沙漠廣袤如海,散布片片綠洲。南疆鐵路東起塞外火洲吐魯番,西到絲路重鎮喀什。讀圖,完成19-20題。19.南疆地區的村鎮、農田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影響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1.風水學在中國文化中是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其中目的是教導民眾,在山河大地之間,挑選一處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并利用此環境,積極奮斗,努力不懈,進而使長居此地的人們健康、平安又興旺成功。雖然經過時間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卻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地理學的思想。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穴居時代的居住風水—“未有宮室之時,因'陵穴’掘穴而處之;乃圣王慮之,以為掘穴,則冬可避風寒”。材料二 殷商時代的居住風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內灣環抱處,為凸岸) (1)讀材料一和圖甲,分析穴居時代人們在選擇開鑿居住洞穴時考慮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據材料二和圖乙丙,“汭位”對古代取水安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及原因。(3)凹岸在古代風水中稱“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適合辟為住宅用地的。但現在我們發現像倫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1.A 2.A 3.C4.C 5.A 6.A 7.B8.D 9.A10.D 11.A 12.C13.A14.B15.A 16.C17. B 18.A19.B20.C21.(1)光照、熱量(向南開口);避冬季偏北風(向南開口);高地(避開洪水、或除濕)(2)農業生產:凸岸是沉積岸,有利于泥沙沉積、土壤形成;軍事防御:凸岸天然水面圍繞可做防御之用;日常生活:水流較緩,便于取水。
——滿滿干貨,持續發送—— 整理不易,期望大家點點關注,多多轉發。 后續內容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