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一二三 農,天下之本也。 才者,德之資也; 德者,才之帥也。 天知,地知,我知, 子知,何謂無知者! 不虛美,不隱惡。貴易交, 富易妻。思其人,至其鄉; 其處在,其人亡。狡兔死, 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不怕念起,惟恐覺遲。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 習與體成,則自然也。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貧不學儉,卑不學恭。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疑則勿任,任則勿疑。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禮無不答。憂先于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于事。茍利社稷,死生以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孤則易折,眾則難摧。木朽不雕,世衰難佐。博覽兼聽,謀及疏賤。三十六策,走為上策。法立于上,教弘于下。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言善非難,行善為難。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義者無敵,驕者先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用人無疑,唯才所宜。足寒傷心,民怨傷國。今者違命,勝不足多,若其不勝,為罪已重。寧我負人,無人負我。年豐多積,歲儉出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世之質文,隨教而變。 民以食為天。吳王好劍客, 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 宮中多餓死。侈興于有馀, 儉生于不足。坐談則理高, 行之則事闕。司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知子莫若父。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 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 是自棄也! 文臣不愛錢, 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死者不可復生,來者猶可救也。 兩姑之間難為婦。 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不可同日而語也。 理財常以養民為先。 識時務者在乎俊杰。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強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 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 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