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第二位皇帝,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同時在書法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
李世民的書法深受王羲之的影響,他獨尊王羲之書法為正宗,并曾親自撰寫《晉書·王羲之傳贊》。他的書法風格以秀麗清逸、簡靜悠遠著稱,一筆一劃都顯得舒暢瀟灑、精致流美。
李世民在楷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楷書端正秀麗,透著一股消散簡遠的意境,既有鐘繇的筆意,又有王羲之的神韻。
在草書方面,李世民的作品大氣磅礴,跌宕起伏,纏纏繞繞,展現出帝王的氣概。
李世民被譽為“書圣”之一,他的書法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帝皇之中鮮有能及。
他開創了“行書寫碑”的先河,將行書用于碑刻之中,為后世書法碑刻開辟了新的道路。
李世民的書法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而且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書法深受唐朝書法家影響,眾多碑刻亦采用行書。
李世民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枇杷帖》《兩度帖》《懷讓帖》《晉祠之銘并序》《溫泉銘》《草書屏風帖》《江叔帖》《藝韞帖》等。其中:《枇杷帖》運筆矯健圓潤,書風強勁且鋒芒畢露,盡顯“書圣”風采。《兩度帖》為其出征高麗時寫給皇太子李治的私信,雖為隨意之作,卻點畫頓挫、提按分明、布局映帶,體現了太宗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清新意趣。《晉祠之銘并序》是唐太宗為頌揚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國策略而撰寫的銘文,全文1203字,行書體,勁秀挺拔、飛逸灑脫、骨格雄奇,刻工洗煉,可謂行書楷模。《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書風奇特,似受王獻之影響,與初唐四家風格迥異。拓本今藏于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是書法史上的珍貴遺產。《草書屏風帖》輕俊流便,深得王羲之草書意趣,但骨力稍弱。此帖不僅是藝術珍品,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
李世民在書法理論上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學習書法一味苦練還不行,還必須多動腦筋思考,不斷地總結經驗。他還認為“學書之難,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即學習前人書法重在神似,形似是次要的,只要做到形神兼備,便可達到古代名家的水平。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成就斐然。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而且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世民書法《藝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