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了。 修史,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大事。 近年來網上引起熱議的“西方偽史”,本質上就是因為某些西方強盜靠著打家劫舍殺人放火暴富之后,亂拉祖宗,給自己重修了一遍富麗堂皇的家譜,惹來冷嘲熱諷。 中國修史,修的才是真正的歷史。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推翻《史記》的上古史。 《史記》對于商代以后的記載,毫無疑問是準確的,得到了大量考古發現的印證。 但是,涉及到商代以前,《史記》就遠遠不夠用了。 可以說,《史記》對于商朝以前的記載,幾乎沒有或者說極其不準確。 原因很簡單:司馬遷當時掌握的史料,遠遠不足以支撐他對商代以前的認知。即使是春秋時期的孔子,也已經為夏朝的文獻不足發出過感慨。 但是,今天哪怕一個高中生,對于中國三千年前歷史的了解都要遠遠勝于司馬遷。 到目前為止,大量的考古發現和日益進步的科技,已經讓我們逐漸可以拼湊完整一個史前中國的文明拼圖。 中國的上古歷史就像是一本被扔到時光的碎紙機里攪碎的書,我們找到了很多碎片,雖然還不夠完整,缺少了一些細節,但是夠用了。 因為我們有文字。 有傳承了上萬年連續不斷的文字。 沒錯,是上萬年。 從一萬年以前的上山文化,到九千年前的彭頭山文化,賈湖文化,八千年前的跨湖橋文化,七千年前的高廟文化,河姆渡文化,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馬家窯文化……有一種文字始終傳承不絕,貫穿在中國一萬年來各地各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中。 這種文字,就是商代開始因為大量刻在甲骨上得以保存至今的甲骨文。 這些文字的使用者和創造者,是文獻記載中的有虞氏。有虞氏的特征,就是甕棺葬。 找到甕棺,就能找到有虞氏。 有甕棺葬的地方,必然有文字。 順著甕棺葬的足跡,我們就能夠還原整個有虞氏的歷史,有文字的萬年文明史。 虞夏商周,虞才是華夏最早的文明。 虞朝的起始時間,就是上山文化的早期,距今最少一萬年以上。 有虞氏的文字實際上從最少一萬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時期就成熟了,每一個字身上,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萬年歷史。 讀懂這些字,我們就讀懂了中華文明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就隨著甕棺和文字的腳步,追尋萬年前的中國,萬年前的虞。 此圖鎮樓。上山文化中期9000前的有虞氏文字,和商代的甲骨文一模一樣,世界最早文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