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發了一張寫著“即將登場,保底收益 2.5%,分紅收益 6.5%”。 下方的小字聲稱明年香港保險將會推出保證 2.5%、預期 6.5% 的分紅儲蓄產品,而內陸保險的預定利率會進一步降低至 1.5%。 如果2025儲蓄港險真的設計為保底2.5%,分紅6.5%!那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但是顯然,這并不太現實! 先不論內陸預定利率會不會從當下的 2.5%降到 1.5%,單說香港儲蓄,是不可能推出保底 2.5%的儲蓄分紅的。 香港過去未曾有過,現在沒有,未來也幾乎不會去做這樣的產品。 即便在降息之前,美國基準利率達到 5.25%-5.5% 這么高的時候,香港保司都沒有這么做,更別提明年美國基準利率,市場普遍預測在 3.5%-3.75%。因此就以保底2.5%來說,目前港保司是不可能做的,也沒理由。 前些日子,也有人傳言香港明年也要降低預定利率,馬上就要停售 7% 的儲蓄產品了。 ![]() 一個靠譜的香港儲蓄保險的收益,10 - 20 年大概就是 4.5%上下浮動 50bp; 香港儲蓄分紅的保證收益,不可能達到 2.5%這么高,真實的保底收益就是 0.5% - 1%; ![]() 要是真給你做到 2.5%這么高,可能投保人們需要留神了,很有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美國在這波加息之前,自 2008 年金融危機過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近乎是 0 利率,在這段時期保險公司是不可能給投保人保證 2.5%。 如果說投保人非要 2.5%,那就很可能在保單配置上配些垃圾債(非投資級別債)。 在垃圾債上暴雷的保險公司,內陸的情況我不說大家也清楚; 第一家被接管的泰禾人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 再退一步講,要是甘愿承擔垃圾債的風險,那為何不直接去買股票,高利率環境港險收益或許更容易達成。 所以香港分紅保險保持一個相對較低的保證利率,并非是坑害大家,而是為了維護大家的長期利益。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下美國基準利率處于歷史高位,此時配置港險,反倒是很容易實現年化 4%以上的收益。 因為只要保險公司多購置一些美債就行了。 ![]() 如上圖所示,從1個月期國債到30年期國債,隨便你買,都有4%的收益。 ![]() 同期,再對比中國國債收益率,10 年期都跌破 2%,朝著 1 字頭去了;同樣是 100 萬,投資美元固收資產,幾乎毫無風險就能獲取 4%的收益; 但同樣投資人民幣固收資產,想要同樣拿到 4%的收益,那你就得配置垃圾債,或者風險波動較大的權益資產。 這也能夠解釋得通,為何香港儲蓄分紅保險的預期收益要比內陸分紅險的預期收益高出許多。 看懂快返本、高派息的底層邏輯 同時也能夠解釋,為什么月悅出息、傲瓏創富能夠做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回本并且每年派息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