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均衡穿越波動:探索ETF投資的優勢 2024年11月,招商證券于上海成功舉辦了招商證券年度上市公司交流會。在指數投資分會中,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團隊邀請到包括國泰基金、華安基金、博時基金、華證指數公司、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以及華寶基金的多位業內優秀專業人士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本文是華寶基金指數投資總監及指數研發投資部總經理胡潔女士關于“用均衡穿越波動:探索ETF投資的優勢”的觀點分享。 注:相關材料由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團隊整理,以下發言內容僅代表嘉賓觀點,本材料僅供公眾號使用。 I 引言 波動性是證券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征。面對種類繁多的ETF產品,如何通過合理配置實現穿越市場波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今天,我想結合一些量化數據和市場觀察,分享當前市場的整體觀點,并探討如何在當前環境下更好地選擇ETF。 II 市場觀點與未來展望 從宏觀經濟來看,今年市場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政策的持續加碼,帶動整體市場情緒回暖。結合最新的半年報和三季報數據,我們觀察到整體上市公司盈利正在筑底并逐步回升。這一趨勢對權益市場形成了較為友好的環境。此外,ETF市場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增量資金集中在股票型ETF,尤其是大市值寬基產品,這是當前資金流入的主要方向。 北向資金流向是市場關注的另一個重點。今年8月16日以來,北向資金呈現凈流入趨勢,至9月底累計凈流入約700億元,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食品、銀行和醫藥等北向資金的傳統持倉板塊。而周期板塊則表現為凈流出。 另外,上市公司投融資行為也有明顯變化。從一級市場融資行為來看,今年的融資規模相較2023年大幅收縮,包括IPO、增發和可轉債等維度。另一方面,在二級市場增減持和分紅回購行為上,國九條新規出臺后,減持規模大幅下降,而分紅規模達7000多億元,回購金額接近2000億元。這些行為累計為二級市場注入約7800億元,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 從市場風格來看,今年大盤價值類板塊表現突出。統計數據顯示,大市值、高股息率資產的收益顯著優于小市值資產,符合資金流向的特征,例如,銀行板塊作為大盤價值的典型代表,其絕對收益從去年到今年表現穩健,預計這一趨勢將延續至明年。 與此同時,成長板塊的機會也開始顯現。電子、通訊、新能源和傳媒等子行業景氣度改善較為明顯。然而,成長板塊的持續性較差,行業輪動速度極快,單純依靠擇時抓住行業機會難度較大。 III 均衡配置與投資策略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資金的分布呈現兩大特點:一方面,機構資金主要集中在大盤寬基ETF上,這些資金偏向大市值資產,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自9月24日以來,個人投資者資金推動了成長風格行情的反彈,主要集中在科創、芯片和金融科技等領域。可以看出,成長風格的持續性仍然依賴于科技板塊,這也可能成為未來行情的主線。 面對市場上接近800只股票型ETF,選擇合適的產品是一大難題。僅僅通過產品名稱或熱點來選擇,并不是科學的方法。我建議使用“風格畫像”的方式來分析ETF產品的底層資產特征。ETF的表現由其背后的一籃子股票決定,而這些股票的漲跌主要受行業和風格因素的驅動。通過分析成長性(如凈利潤增速、營收增速)、估值性價比(如P/E)以及波動率等指標,可以明確每種ETF的風格定位。成長型ETF如科技類產品,其核心特征是凈利潤和營收增速領先;盈利型的代表消費龍頭ETF則以穩定的ROE為特點,適合追求盈利穩定性的投資者;價值型的標普紅利ETF等低估值產品,通過篩選高股息率股票,提供了高性價比的投資選擇。而國防軍工ETF和券商ETF則波動較大,適合短線或波段交易。通過這種分析方法,投資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ETF的風格定位和風險收益特征,避免盲目選擇。 對于風險偏好較低或以長期投資為目標的資金,我建議采用均衡組合策略。這種策略結合了成長、盈利和價值三種風格的資產,能夠在不同市場環境中提供較為穩健的收益表現。具體來說,可以選擇科技ETF代表成長維度,消費龍頭ETF代表盈利維度,以及標普紅利ETF代表價值維度。均衡組合的優勢在于通過多維度配置降低波動性,同時保持收益的穩定性。我們的測算顯示,這種組合在長期年化收益方面表現優異,能夠達到約12%的穩定收益。此外,與傳統的杠鈴策略相比,均衡組合加入了盈利維度,進一步提升了收益的穩定性。 這里也簡單介紹一下華寶相關的ETF。我們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科技龍頭和消費龍頭指數,并在2019年推出對應ETF。這些指數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成長和盈利風格的特點。例如,科技龍頭指數選取成長性突出的底層資產,而消費龍頭指數則通過ROE篩選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我們的標普紅利ETF則側重于動態篩選高股息股票,其低估值特性在多輪市場調整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IV 重點產品與投資方向 剛剛我們談論的是大資金的安全性資產配置。而對于具體單一產品的選擇,我的建議是從兩個方向入手:一是機構投資者青睞的安全性品種;二是成長性較強的科技主題方向。 在安全性品種中,紅利指數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紅利指數的獨特性在于其動態調整機制。通過股息率指標選股,它能夠動態剔除盈利與分紅下降或估值過高的資產,確保指數始終保留盈利與估值相匹配的成分股。這種機制使紅利指數具備穿越周期、保持穩定增長的能力。從歷史表現來看,紅利指數與其他指數的相關性較低,具有顯著的獨立性。另外,當紅利指數的股息率處于高位時,指數往往處于底部區域。統計表明,自2013年以來,每當股息率超過5%時買入紅利指數,持有一年后的盈利概率高達96.6%。目前,紅利指數的股息率依然處于歷史高位,達到5.4%,因此即使從短期看,其盈利勝率也非常高。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說,紅利指數也是一個安全性與收益性兼備的優秀選擇。 另外,A系列寬基指數也是值得關注的優質配置工具。相較于傳統寬基,A系列寬基指數在選股方式上進行了優化,這里就不再詳細介紹。我們主要來看一下A系列指數的區別在哪。在編制方案中,A50和A100主要在二級行業龍頭中選股,A500則通過三級行業龍頭篩選補齊成分股。由于編制方案的不同,A50和A100更加偏向于科技與創新領域,而A500則更貼近銀行、非銀、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與滬深300的相關性更高。這些差異化的特點使A系列寬基指數在不同投資需求下表現出獨特的配置價值。 在成長方向上,我推薦兩個高彈性、近期表現突出的方向。第一個是金融科技。這個指數專注于互聯網券商、金融IT和小市值股票,是一個細分的成長型賽道。剔除東方財富后,其成分股平均市值僅為60億元,因此具備極高的彈性。金融科技的優勢在于涵蓋了當下熱門主題,如AI、互聯網券商等,且成分股的多樣性使其能夠在不同市場環境中展現出強勁表現。如果投資者尋求高彈性品種,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 第二個是港股互聯網,與市場上的恒生科技指數相比,這是一只更聚焦的產品。在行業集中度上,港股互聯網聚焦于互聯網公司,重點覆蓋電商領域,而恒生科技指數則涵蓋通訊電子、汽車等多個行業。此外,港股互聯網對個股的權重進行了優化,前十大成分股的集中度高達77%,顯著提高了彈性表現。這一設計使得港股互聯網在市場上漲時具有更高的收益彈性,特別適合看好港股彈性領域的投資者。 總結來看,紅利指數和A系列寬基指數為長期資金提供了安全性配置的優質選擇,而金融科技和港股互聯網則為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顯著的彈性收益機會。在當前市場分化和輪動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市場變化選擇合適的產品,構建更具針對性的投資組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為大家帶來有益的啟發,謝謝大家! 重要申明 風險提示 本報告僅作為投資參考,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投資收益的保證或投資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