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三教九流幾乎成了一句俗語了,但是實際上三教九流是什么,您能說清楚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 三教九流現在人理解為舊時代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一些白話小說中對其有時含有貶義,皆因其不知所以然。 事實上,古代“三教九流”之本意,是指三種宗教和九種學術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見于《漢書"藝文志》。這九個學派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可是現在的九流確成了社會階級的劃分。九流還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何為上九流,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賢,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莊田。中九流是:一評書,二醫,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師),五丹青(畫匠),六仕(兵卒),七橫(說客),八義(俠客),九打漁。下九流是:一高臺(唱戲),二吹(吹鼓手),三馬戲,四剃(剃頭),五池子(開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腳),八配(配種的)九娼妓。 當然,這只是上下九流的一種劃分,還有一說法,也將"九流"分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書,三督撫,四藩臬,五提督,六鎮臺,七道臺,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醫,二金(算命),三飄行(測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書畫,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觀星相定吉兇)。下九流:一忘八(開妓院),二龜(縱妻賣淫),三優伶(唱戲),四吹(吹鼓手),五大財(耍大把戲),六小財(耍小把戲),七生(理發匠),八盜,九吹灰(賣鴉片)。" 那么,九流的劃分就這些嗎?當然不是。 “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盜、竊、娼。這也是一種劃分。 上九流:一流佛祖(釋迪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龍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燒鍋(酒廠,封建時代曾是最大廠家)六流當(當鋪)七商(商賈)八客(莊園主)九莊田(這一說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園情趣的影響) 中九流:一流舉子(舉人)二流醫(醫生、郎中、大夫、藥房先生)三流風水(風水先生、陰陽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書畫)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圍棋)下九流:一流巫(畫符念咒招神驅鬼的南方巫師)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體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頭的(挑擔走四方的理發師)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戲子(各類演員)八叫街(乞丐)九賣糖(吹糖人的) 當然,從字面上看,上中下三個“九流”合在一起才是三九二十七行,其實不然,連七十二行也包在里面了,因為每一流的行業名稱都包括著很多同行或類似同行的職業,比如下九流中第五流“剃頭的”,便把修腳的、跑堂的、拉車的,以及按摩、店員、舞女、幫閑等屬服務性行業的均算在內。 其實,現在來看,過去的劃分中很多下九流的職業,比如剃頭的,更夫,吹鼓手,吹糖人的,都是憑手藝吃飯的勞動者,把他們劃分為下九流,足見當時社會對他們的歧視。 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對上下九流又有了新的劃分,不過這種劃分又似乎帶了一些戲謔的成分,他們是這樣劃分的: 一流在國際俱樂部, 二流娛樂城里的處, 三流在賓館承包住, 四流飯店里憎飽肚, 五流在歌廳走貓步, 六流美發足療扮酷, 七流的夜晚站馬路, 八流在路邊支個鋪, 九流的墻角厥屁股。 當然,這是按消費層次劃分的,是不是還有別的含義呢,您自己琢磨去。 由此可見,上下九流的劃分,不過是中國歷朝歷代對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我在此給您呈現出來,只是想把這句三教九流的俗語說清楚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