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門診上,找我看眼疾的病人突然多起來了。眼干、眼澀、眼疲勞,視物模糊...... 中醫(yī)如何調(diào)理眼睛的問題?有沒有什么好用的方子?今天梁醫(yī)生一次給大家講明白。 中醫(yī)如何看待眼睛問題 在中醫(yī)里,“目受血而能視”,眼之所以能辨色視物,完全依賴于臟腑精血的供養(yǎng)。尤以肝腎兩臟關(guān)系最為密切。
肝的經(jīng)脈上行于雙目,肝血充足,目光才有神,視物才清楚明亮,所以有“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的說法。 如果肝的陰血不足,就會兩眼干澀,甚至出現(xiàn)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的癥狀。而腎藏精生髓,腎虛會導致精氣虧虛,不能上承于目,進而加重上述情況。 一句話概括,很多眼睛問題,多是由于肝腎精血虧損,不能上榮于目導致的。 方劑推薦 今天梁醫(yī)生要給大家講的方子,是元末明初“眼科第一人”——倪維德 嘔心泣血創(chuàng)立的眼科專著《原機啟微》一書中的石斛夜光丸。現(xiàn)代藥店也有中成藥出售。 石斛夜光丸: 【藥物組成】石斛、人參、山藥、茯苓、甘草、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地黃、熟地黃、五味子、天冬、麥冬、苦杏仁、防風、川芎、枳殼(麩炒)、黃連、牛膝、菊花、蒺藜(鹽炒)、青葙子、決明子、水牛角濃縮粉、山羊角。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11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功效】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由于該方在臨證治療中有很好的療效,故為歷代醫(yī)家所推崇。明·《景岳全書》、《審視瑤函》,清·《名醫(yī)方論》等書均收載此方。 組成詳解 此方乍一看,藥味繁雜,難以分析。但抽絲剝繭,其實很有門道,接下來咱們分成三組來看看。 第一組: 石斛、肉蓯蓉、枸杞、菟絲子、生地黃、熟地黃、五味子、天冬、麥冬、懷牛膝 這10味藥都可補益肝腎 上文講到,眼睛的問題本質(zhì)上離不開血,離不開肝,離不開精,離不開腎。 要治眼睛的毛病,首先得補足肝所藏之血,肝腎同源,腎水生肝木,只有把肝腎的油加滿加足了,眼睛才會好。 第二組: 苦杏仁、防風、川芎、枳殼、黃連、菊花、蒺藜、青葙子、決明子、水牛角、羚羊角 這11味藥共同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第一組藥物“補”到位了,這一組藥物來“清”。 肝腎陰液虧虛,會使虛熱內(nèi)擾,不僅會出現(xiàn)眼干眼花的問題,還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午后潮熱、顴紅盜汗、舌紅苔少等表現(xiàn)。所以,清虛熱也尤為重要。 其次,“風勝則燥”,風邪侵襲可致眼目干澀,這組藥物還能清肝熄風。 第三組: 人參、山藥、茯苓、甘草 這4味藥可以健脾益氣,使氣血生化有源 “補”、“清”都有了,接下來就是要找到導致肝腎陰虛的“罪魁禍首”了。 眾所周知,“脾胃為后天之本”。人所喝的水和吃的食物,要靠脾胃進行消化;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要靠脾胃的功能來吸收,并輸送到人體的五臟六腑、頭面四肢。 我們所說的“精、氣、血”,就是靠脾胃運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所以,調(diào)補脾胃也是治療目疾的重中之重。 各藥合用,標本兼治。凡肝腎陰虛,精血不足,陰虛火旺者均可運用本方治療。 如內(nèi)障目疾,頭昏腦脹,視物昏花等癥。以及西醫(yī)上的白內(nèi)障、青光眼、視網(wǎng)膜炎、脈絡(luò)膜炎、視神經(jīng)炎等眼疾。 |
|
來自: 昵稱12867939 > 《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