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看來,久病之人,調理脾胃是關鍵。因為久病會傷脾胃之氣,只有脾胃中氣足了,胃的收納能力才強。胃功能好,產生的氣血就充足,疾病才有望痊愈。 ![]() 要是只盯著病癥治病,不管脾胃,比如針對某個病用特定藥物,不但病治不好,還會弄壞脾胃,身體只會越來越差,病也永遠好不了。 《傷寒論》里經常出現炙甘草,就算沒有炙甘草,也會有大棗或者人參,這都是為了保護脾胃,所以《傷寒論》的核心就是 “保胃氣、存津液”。補土派的李東垣重點調脾,溫病派的葉天士著重調胃,都是因為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是氣血產生的源頭,氣血足了就不容易生病。 ![]() 就拿鼻炎來說,患者老是流鼻涕、打噴嚏,鼻涕是由津液化生的,津液一直流出去,營養也跟著流失,脾胃就得不停地制造津液來補充,時間長了脾胃就吃不消了。這個時候治肺是沒用的,得先讓脾胃恢復。脾胃好了,津液不再外流,營養也能留住,鼻炎自然就好了。 再看高血脂的人,血脂為什么會高呢?就是因為血液里的痰濁雜質太多了。這些痰濁雜質變多,是因為脾胃的運化功能下降,水濕痰濕排不出去。要是只吃降脂藥,指標可能暫時降了,可脾胃的負擔卻加重了,結果就是病情越來越嚴重,到后面加大藥量也沒用,甚至會導致血管堵塞。 ![]() 中醫看病常常會問 “胃口怎么樣,消化好不好”,這很重要。比如八珍湯是補氣血的,但如果身體消化不了,一吃就上火長痘,這時候加些神曲、麥芽、雞內金,就能增強消化功能。要是看到舌苔厚膩,像舌苔白厚、舌質淡,平時怕冷手腳涼,這是陽虛的表現,要先補脾,可以參考四君子湯、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等,這就是陽虛調脾的做法;要是舌紅少苔、口干舌燥、五心煩熱,那就是胃陰虛,就得參考用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等,這就是陰虛治胃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