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兒點評,不求針針見血,但求扎到點兒上! 第50篇 這兩天奇瑞旗下iCAR V23的發布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大家對于這款方盒子小車的未來也是意見不一,甚至還傳出了退訂潮的說法。 發布會中有這么一張PPT,憑什么中國車就只能被當成交通工具賣? 什么樣的中國車可以賣半個世紀? 點贊最高的評論大概率是一個營銷機器號(備注:起常見網名用簡筆動畫圖做頭像),但是這樣一個評論卻有很高的點贊,只能說這個評論還是代表了普羅大眾們的心聲,節奏帶的很到位。 無論從哪個角度,奇瑞PPT中的這句話都是沒什么問題的,中國汽車正在加速改變汽車就是代步工具這樣一個傳統觀念, 理想汽車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火爆, 小米SU7顏值和性能的殺傷力, 比亞迪引領的外放電帶來的汽車功能拓展, 以及這次奇瑞發布的iCAR V23的大玩具屬性定義, 等等等等, 這種種變化都意味著汽車確確實實正在脫離純粹代步工具的屬性,而是會有越來越多各種豐富多彩的變化,滿足人們對于汽車在代步工具之外更多方面的需求。 作為車企或者車圈的人有這樣的認知和看法很正常, 但是對于普羅大眾,大部分人的認知可能還依然停留在汽車就是代步工具的年代, 對于這樣的消費群體,給他們推薦一款iCAR V23這樣的車顯然就是對牛彈琴了, 何況一個十來萬的大玩具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相當奢侈的! 這款車的定位本身不是問題,但要找到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很大的問題,顯然讓買輛十幾萬的車都需要努努力才能夠到的群體接受這樣一款車是有難度的。 而那些能接受十幾萬的車做玩具的消費者也許對于這款車的品質要求會更高。 當大趨勢和大眾認知存在偏差的情況下,硬剛是不行的,大眾認知哪兒那么容易說改就能改變的, 比亞迪的做法算是方案之一,改變不了我就拿價格砸唄 即便是這么砸,軒逸朗逸們依然還能拿到每月3萬多臺的銷量,可想而知大眾認知有多么的頑固。 憑什么中國車只能當交通工具賣, 這是一個遠大的理想, 實現這樣的理想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也需要有更好的方法。 新勢力們做的都還不錯,但有些事情不是想學就能學得來的。 傳統車企往往不擅長出奇招, 老老實實走正路的話,那就只能靠耐心用口碑來贏得市場了,尤其作為奇瑞來講他們的耐心還是很強大的。 這種情況下銷量的一時得失就無所謂了, 讓每輛賣出去的車都能積累正口碑才是王道。 如何影響大眾認知,讓他們認識并接受汽車技術演進的潮流大趨勢,您有什么想法呢,歡迎留言。 多看點和樸素觀念認知有差異的內容是有好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