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租界回歸 
 上海和其它中國租界最后的命運,因二戰被徹底顛覆,均提早且無償回歸中國政府。英美政府宣布將租界歸還中國政府(重慶國民政府)是在 1943 年。1943 年 1 月 11 日,中美、中英分別簽署了《中美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中英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宣布廢除英美在華領事裁判權等治外法權,將租界歸還中國。此前日本政府曾宣布(1940年11月30日《基本關系條約》),將在華所有外國租界歸還中國政府(偽南京國民政府)。1943年1月9日,汪精衛與重光葵正式簽署《關于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隨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瑞典、法國(偽維希政府)等國也宣布歸還在華租界。 外國在華租界,是中國屈辱悲催歷史的符號之一。當然,中國人同時也學到了不少市政建設、社區服務乃至都市管理的經驗。至今那些原租界依然是所在城市的光鮮名片。而那里生存的世代人群也有著最優良的升值保值資產。 




ps. 只有滿清政府時期存在外國在華租界。滿清前后的中華疆域里均未設過外國租界。 歷史上曾有外國租界的城市是,上海、天津、漢口、廣州、廈門、九江、鎮江、杭州、蘇州、重慶、福州、沙市等。還有旅大、煙臺、威海、青島、香港新界等地的所謂“租借地”。自 1845 年中英《上海租界章程規定》的第一塊租界,至 1902 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后共存在有 27 塊外國租界,其中 25 塊租界是單一專管租界,另 2 塊是公共租界。這個統計數據并不包括香港新界。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 年 10 月 24 日,中英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后來,英國通過 1898 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租期 99 年。多數專家認為,“強行租借” 和租界在性質上是有所不同的。真實歷史進程里,日本歸還中國(偽南京政府)的租界清單并不包括新界;1943 年中英(重慶政府)換文也不包括新界;直至 1997 年新界 99 年期滿回歸于中國(連同被割讓的香港本島與九龍半島)。關于旅大,蘇聯最初協議是中方文職人員治理城市、蘇聯駐軍。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主動提出旅順撤軍,遂決定 1955 年 5 月 31 日前全部歸還中國。面積最大的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歷經多次擴張,其鼎盛時期面積約 33503 畝(約 22.4 平方千米)。其次是上海法租界,面積約 15150 畝(約 10.1 平方千米)。再就是天津英租界,面積約 6100 畝(約合 4.0 平方千米)。 天津曾有 9 個國家設立租界,是中國租界最多的城市。這 9 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俄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和比利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