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虎牢關抗日老兵,一生清貧度日無怨言![]() 他是一名抗日老兵,曾在虎牢關與日寇血戰10晝夜,用一支步槍消滅鬼子11人,并冒死帶著弟兄沖出重圍。他的一生清貧疾苦,卻從未抱怨后悔。他為抗日立下大功,卻從未要求分毫,他要的只是一個名分。 他就是抗日老兵任國棟。 任國棟展示被打傷的胳膊 任國棟是陜西洋縣人,生于1920年2月。1941年,21歲的任國棟報名參加了楊虎城將軍的臨時補充團,不久又加入了第4集團軍第38軍529團,當時軍長是趙壽山,團長是張玉亭。 1942年,第529團調往河南鞏縣參加汜水戰役,保衛黃河大橋。此時日軍土肥原師團(第14師團)對守軍發起了反包圍,第529團堅守在汜水鎮附近的虎牢關一帶。 虎牢關遺址 虎牢關是古戰場,千古英雄地。中國守軍與日寇在虎牢關激戰10來個晝夜,殺得昏天暗地,山河色變,日月無光。 日軍雖然兵力占優,但在虎牢關下死傷慘重,無法跨過關隘,只得繞道攻擊洛陽的指揮部。 在虎牢關一戰中,作為上士班長的任國棟用一支三八大蓋接連擊殺了11個日本兵,殺得鬼子心驚膽寒。 日軍來勢洶洶 但由第一連沒有及時扎住口子,讓鬼子突破西邊陣地,導致全線動搖。團長張玉亭大怒,當場將一連長槍決在虎牢關下。 不久后,日軍包圍了洛陽的長官部,第529團奉命棄關救援。但當他們趕到長官部時,長官部的大部分官兵已經與鬼子同歸于盡,僅有少數人突圍而出。 奮勇殺敵 為避免被鬼子圍殲,張團長留下一個50來人的小隊給任國棟讓他負責掩護大隊撤退。任國棟帶著這50人的小隊連續阻擊了鬼子數天,以犧牲1人、失蹤2人的輕微代價給鬼子重大殺傷后突出重圍,成功完成了掩護任務。 不久后,隊伍輾轉到了豫西洛寧縣。在一次修筑戰壕時,任國棟被鬼子狙擊手盯上,鬼子朝他開了一槍,打中了他的胳膊。任國棟被緊急送醫,他的胳膊被鋸掉后又重新接上,這才保住了手。 血戰受傷 由于手臂受傷,任國棟帶著傷兵證明回到了老家務農。解放后,任國棟的傷兵證明上交了縣里。 幾十年來,由于手臂受傷不能干重活,又沒有得到相應的照顧,任國棟過著貧寒的生活。但生活的清苦沒能打倒他,他從未去要求過什么照顧。 最讓他氣憤和難以接受的,是他抗日老兵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由于時代變遷,他的傷兵證明不幸遺失,他成為了沒有身份的人。每次看到其他老兵獲得慰問獎勵,獲得勛章和參加抗日紀念活動時,他忍不住眼淚直流。 黃河落日 2014年,當志愿者為貧困老兵成立基金,并每個月發放300塊錢慰問金時。94歲的任國棟接過300塊錢,竟當著眾人的面放聲哭泣:“我終于等到這一天了,我是快入土的人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一個名分。我是中國軍人,我手里有幾十條日本鬼子的命,我一輩子過得人不人鬼不鬼我不怨誰,我只要一個名分,一個抗日軍人、中國軍人的名分!” 老兵之淚 任老的哭泣感染了眾人,圍觀者無不落淚,其事跡與遭遇令人心痛、心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