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 (1)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對“離騷”一詞做出自己的解釋的句子:“ , ” (2)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司馬遷認為其產生怨氣的原因:“ , 。” (3)在《屈原列傳》(節選)中,運用對偶的修辭,說明《國風》與《小雅》各自特點的兩句:“ , ” (4)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這一觀點,舉了“ , ”這一例子進行了論證。 (5)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現屈原在文章中經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關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 。” (6)在《屈原列傳》(節選)中,“ , ”兩句,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離騷》在闡明道理與治理國家方面的獨到之處。 (7)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對屈原的為人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其中認為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的句子:“ , 。” (8)《屈原列傳》中,強調小人當道,正直之人不為所容的兩句是: , 。 9)《屈原列傳》中用“ , ”兩個句子高度評價《離騷》的主題宏大、言近旨遠。 (10)《屈原列傳》中,表現屈原痛心于楚懷王被蒙蔽的兩句是“ , ”。 《過秦論》 1.《過秦論》中“ , ”兩句表明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仍然派良將精兵駐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2.《過秦論》中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人們主動擔著糧食追隨陳勝起義大軍的句子是:“ , ” 3.《過秦論》中“ , ”兩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統治不但震懾了北方的少數民族,也震懾了國內的勇士。 4.《過秦論》中交代陳勝起義時裝備簡陋的句子是:“ , 。” 5.《過秦論》中描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句子是:“ , 。” 6.《阿房宮賦》中用“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秦始皇滅掉諸侯國統一天下的過程,《過秦論》中“ , ”與此句表達的意思相同。 7.《過秦論》中寫秦始皇發展了前代君主的功業,用武力統治天下的句子:“ , 。” 8.在《過秦論》中,“ ”一句表現了秦朝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實,而秦朝的暴政最終導致“ ”。 9.《過秦論》中舉例說明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軍事行動以及取得的功業的句子:“ , 。” 10.《過秦論》中描寫秦朝滅亡過程的句子:“ , 。” 11.《過秦論》中,作者將陳涉與九國進行多角度對比,其中寫在武器裝備方面對比的句子是: , 。 12.賈誼在《過秦論》中交代陳涉的身份,說他不過是個“ , ”,且是被遷的戍邊的兵卒。 13.在《過秦論》中,戰國諸雄為了對抗強大的秦國,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 14.《過秦論》中,秦國控制天下之后以華山、黃河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 。 15.《過秦論》中,總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時秦國強大盛況的句子是: , 。 16.《過秦論》中,描寫六國盟約失敗,爭著賄賂秦國的句子是: , 。 17.《過秦論》中,“ , ” 兩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國沒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國軍隊陷入困境之中。 18. 《過秦論》中,秦國利用諸侯國的弱點,乘勝追擊,把諸侯打得“ , 。 中冊古詩詞誦讀 1.《燕歌行》描寫漢軍被圍后長期征戰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斷腸,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 , 。 2.《燕歌行》運用對比手法把矛頭直指漢將的詩句是: , 。 3.《錦瑟》中“ , ”兩句,借南海鮫人和藍田美玉的傳說寫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終幻滅。 4. 高適《燕歌行》中,描寫前線軍情緊急,敵軍侵略的戰火已經點燃的兩句是“ , ”。 5.高適《燕歌行》中,“ , ”兩句描寫出了邊塞的廣漠、蒼涼、壯美,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異曲同工。 6.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 ”一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 7.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 ”兩句,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寫樂音效果。箜篌聲使籠罩整個長安城的月光變得溫煦,高高在上的天神也被打動。 8.李賀《李憑箜篌引》中,以女媧補天的神話表現箜篌樂音的震撼效果的詩句是“ , ”。 9.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能讓善彈箜篌的神仙求教;樂聲感物至深,致使“ ”。 10.李商隱《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兩句是“ , ”。 11.李商隱《錦瑟》中,“ , ”兩句使用了莊子和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典故。 12.李商隱《錦瑟》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13.陸游《書憤》中,“ , ”"兩句是對抗金壯舉的回憶。 14.陸游《書憤》中,“ , ”兩句在今昔對比中更強烈地抒發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情懷。 15.陸游《書憤》中,“ , ”兩句既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意,更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慨。 16.《燕歌行》開頭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的兩句:“ , 。” 17.《燕歌行》中描寫行軍時,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的句子:“ , 。” 18.高適的《燕歌行》最末兩句,詩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將軍李廣而發出感慨:“ , !” 19.李商隱《錦瑟》中的“ , ”兩句,用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 20.《李憑箜篌引》中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的詩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點的詩句是“ ”。 21.《李憑箜篌引》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 , 。 22.陸游的《書憤》中用典明志的詩句是: , 。 23.高適的《燕歌行》中“ , ”兩句從將領和君王兩個角度來寫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下文。 24.高適的《燕歌行》中“ ”一句展現了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 ”一句寫敵人迅急剽悍,像狂風暴雨,卷地而來。 25.高適的《燕歌行》中“ , ”兩句回應上文,漢將“橫行”的豪氣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26.高適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鏡頭寫出兩地離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 , ”。 27.高適的《燕歌行》中“ , ”兩句寫出了征夫思婦相去萬里,永無見期。 28.高適的《燕歌行》中“ , ”兩句寫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視死如歸,有力地諷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 29.《李憑箜篌引》中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的詩句是“ , ”。 30.《李憑箜篌引》中與“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詩句是“ , ”。 選擇性必修中冊理解性默寫全集答案: 《屈原列傳》 1.離騷者 猶離憂也 2.信而見疑 忠而被謗 3.《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 4.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 5.其志潔 故其稱物芳 6 .明道德之廣崇 治亂之條貫 7.推此志也 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8.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9.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10.(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讒餡之蔽明也 《過秦論》 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2.天下云集響應 贏糧而景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4.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 5.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6.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7.奮六世之余烈 振長策而御宇內 8.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卻匈奴七百余里 10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身死人手 11.鋤櫌棘矜 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12.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 13.合從締交 相與為一 14.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15.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16.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17.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18.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中冊古詩詞誦讀 1.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2.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3.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4.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5.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6.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7.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8.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9.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10.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11.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12.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13.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14.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15.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16.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17.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18.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19.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20.吳絲蜀桐張高秋 李憑中國彈箜篌 21.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22.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23.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24.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25. 身當恩遇常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26.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 27.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無所有 28.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29.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30.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