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位于吐魯番盆地的重要城鎮,位于新疆吐魯番市城區以西約10公里處的雅爾乃孜溝中、高約30米的臺地之上,故城長約1750米、最寬處約300米、總面積約37.6萬平方米,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生土結構古代建筑城市。交河故城整體依托約30米高的臺地原生土壤向下挖掘,挖空的空間雕刻打磨為房屋、街道、庭院等,留下的空間則自然形成房屋和巷道的墻壁,這種建筑方式被稱為“減地留墻法”,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非常罕見。 交河故城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在“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報時進入《世界遺產名錄》。 ![]() 2023年8月4日下午7:20分,我們一行到達交河故城景區。先乘景交車沿河谷一路進去,車上有廣播介紹交河故城的情況。之所以叫故城,是因為無人居住,光是廢棄到現在就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了。 ![]()
整個古堡原有東、南兩個大門,現在東門已經封閉只剩南門。 ![]() 順著南大門往前走,看著周圍那些2000多年歷史的斷壁殘垣,高高低低,在夕陽的映襯下發出金色的光芒。曾經的車師前國都城,曾經的西域重鎮,墻垣依舊,人事已非,朝代早已更迭無數,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 交河故城順應臺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特點布局,中部、南部為居民區、衙署區,北部為寺廟、塔林等建筑。因西北部崖壁聳立,與地面高差很大,交通不夠便利,城門便被設置在地勢較低的西南側、南側和東側,城門內挖出一個圓形的地下空間,內側設置高聳的城墻、崗哨、礌石坑和古井,與中原古代城市用于防御敵軍的甕城完全一致。城中央是一條長340米、寬8至11米,兩側圍墻高3.5至4米、厚1.5至2米的中央大街,大街北端連接中央大塔,再往北為寺院、塔林等,最北端為墓葬區;大街南端連接高臺寺廟,再往南為南部居民區。以中央大街為對稱軸,西部為寺廟區夾雜少量民居,東部以東橫街為界限,北側為居民區,南側為衙署區。其中,居民區又以東大街、東橫街和巷道為界劃分出獨立窯洞區。衙署區處于整座城市較居中的位置,規模宏大、主次分明,為地上、地下雙層建筑,地上建筑已大部損毀,地下庭院保存完好,寬敞明亮。獨立窯洞區作為其附屬建筑,兼具倉儲、兵營等功能。 ![]()
![]()
![]()
![]()
![]() 順著路旁一道向下的臺階往前走,來到一個地下四合院。這里竟然是當年唐朝安西都護府的官衙!四合院的地面鋪著紅磚,正前方是正房,只剩紅磚鋪地。正房對面是兩間窯洞側室,窯洞有狹長的空間,是主人平時工作休息的場所。正房左側像是一間重要的倉庫,光是門閘的痕跡就有五道,也就是至少三道門,應該是金庫或者存放重要文書的地方。門內還有一口水井,非常隱蔽,在這高崖之上,方便、安全(防敵人投毒),難能可貴。 ![]()
![]()
![]()
![]() 正房右側也有一個窯洞,細看是一條通道,可以通往中央大道,可能是當年兵士進出的通道。整個官署至少有兩層建筑,屋頂房梁不見蹤跡,只剩下四周的高墻。墻壁上有許多小孔,原來是為了加固墻面,插入紅柳木釘留下的痕跡。這個小院曾經是整個西域的政治中樞,如今只剩這高高的墻垣,站在院里只看得到四角的天空。 ![]()
![]()
![]()
![]()
![]()
![]()
![]()
從高臺向下往前,城內還有倉儲區、宗教寺院區、墓葬區等,因為時間關系沒有走到,很是遺憾。下午9點乘小交通從景區出來時,太陽還沒有落山,正是拍照的好時機,一路埋怨領隊應該再推遲半小時集合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