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迎紅近年來,從北上廣深到小縣城,各種類目的馬拉松如雨后春筍般火了起來。但賽事火爆出圈背后,馬拉松參賽門檻越來越高,這一全民運動被不少跑友吐槽“越跑越貴”。 現實地看,馬拉松報名費漲價在所難免。現在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贊助也越來越難拉,加之賽道建設、人力成本、裝備補給等運營成本也在不斷走高,這筆賬最終將轉嫁到跑友身上。事實上,許多跑友并非全然不能接受報名費上漲。縱觀評論區,那些“嫌貴”的聲音背后,多數隱含了一個疑慮:賽事體驗能否“值回票價”?如果服務和價格不成正比,做不到物有所值,就別怪跑友吐槽。因此,對于賽事主辦方而言,重要的也許不在票價本身,關鍵是要傾聽廣大跑友的真實呼聲,讀懂“嫌貴”背后的潛臺詞,在賽事體驗上持續精耕細作、改進創新,讓賽事服務跟得上價格上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