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附子法系列

     九不同 2025-01-04 發布于廣西

    樂奇社

    附子法系列,乃由附子法(附子、術、草、姜、淫羊藿)基本組成,分解為三個系列,即四逆法(附子、草、姜)、附子法(基本組成)、附子桂枝法(附子法加桂枝)。附子法她是扶陽醫學扶助坎中一陽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其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與作用,以左手尺脈至骨缺乏緩力神,或兼滯、短、緊等異常為用法依據,即以治療里證為主要目標。但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由于其派生出四逆法、附子法、附子桂枝法三法,其應用過程中還要參考其它脈診指標,這樣才能應用好附子法系列。

    圖片

    一、四逆法(基本法組成一)

    [藥物組成]

    附片、炙甘草、姜。

    [藥解]

    附子:(母以子為榮,故稱之為附子),大辛大溫大毒(三大者,已經大到了極限,凡事不過三,未有再可以倫比者也。如《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辛者,辣味也,言其味,口嘗后可知也。溫者,言其性,非至腹無以感知也,乃服后之感覺耳。毒者,言性之偏者,“物性之偏處則毒,偏而于無可加處則大毒”(《神農本草經讀》),如彭師抄本注:“大毒者,非砒霜殺人之毒也,言其性剛烈耳”),至剛至烈(至者,到也,達到之意。剛烈之性,無堅不催,未有不能攻破之理也),且剛中有柔(剛柔之性,言其陰陽合一之性也,非人之所謂其功性專一也),能內能外(入腹之后,借助其升動之性,循行于人體臟腑經絡,由里向體表之處發越也),能上能下(言其歸經,入腎與膀胱,由腎之里到膀胱之表,再由表至里,言其循行為圓也)。如善發揮其力量(言若人擅長能盡用其材之時),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輕(言之人服之,陽運無阻,氣血流暢,身輕體健而陰邪自無容身之地也);以之治國,人和而國泰(弘揚正氣,人世間之陽氣耳,正氣流行而民安,民安則國也);以之治天下,而億萬年皆盛世也(弘揚正氣,天下太平,人間有序,盛世延年也)

    [應用要點]

    四逆法乃是由《傷寒論》中的四逆湯變化而來,《傷寒論》中的四逆湯(甘草、干姜、附子)組成是基本固定的,而扶陽醫學中的四逆法(附片、草、姜)其組成卻是非常靈活的,這樣更能適用于臨床上各種各樣的病情。

    【加減變化如下]

    1.四逆湯【組成]

    附子(制附片)、炙甘草、生姜。

    [藥解]

    附子:得姜、草,使火土有用(附子者,火也;姜草者,土也。火能生土,土能伏火),陰陽得理(附子陽也,土者陰也,陰陽協調則互生),氣血得調(氣血乃陰陽之用也),健強脾買(脾胃中之火力旺盛,則后天之本自然強健也),而臟腑而經絡而肌腰而皮毛之氣血(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化源不斷,則人身自然氣血流暢),往宋有衡,交流無阻(生生不息者也),運用有方(意為擅用者乃知其奧妙,運用自如也),身無病矣。

    [應用要點]

    用于一種情況是腎脈沉弱甚,陽虛較顯著的;另一種情況是腎脈浮空,不歸根,陽要脫或者陽有外越的現象,應速用。

    此法組成臨床上最為常用,本法結合臨床情況,常加上吳茱萸(肝區疼痛并嘔逆等)、人參(以汗多為應用指征)、安桂(命門火弱時用),特別是四逆湯加砂仁最為常用,其不僅僅有納正歸正之功,同時還有治療長期大便秘結的良好效果。

    2.白通湯

    [組成]

    附子、炙甘草、生姜。蔥白。

    [藥解]

    附子:得蔥白,下入腎陽(鄭欽安云:“蔥白一物,能引離中之陰,下交于腎”(《醫理真傳·白通湯用藥意解》)),上達肺陰(雖引心陰下行以助火,但又助腎陽上行以濟陰,此之謂也),內行沖脈(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又稱之為血海,言其行其陰也),使百脈通達(肺朝百脈而通達),氣血交流(既陰陽交互之意),而營衛得以協和,陰陽得以燮理(燮字古字,上面兩火下面一火,三火,意為火旺又和諧也),上安下泰(水上而火下,乃為泰卦也),外清內和(外清則涼,內和則溫,人身常態也),全身自如矣(陰陽通調,自然靈活自如也)

    [應用要點]

    用于當脈沉取洪大或勁或結,但腎脈弱甚,其人或沉睡,或無神不語。可以用來緩解這些癥變,這樣的病人病癥的變化一般都會很大,或者是神經衰弱的也可用,并可愈。凡是年稍長、腦力不夠用的,可以常服四逆白通湯。為提高白通湯治療效果,方中加童便也常用。

    鄭欽安在《醫理真傳》與《醫法圓通》兩書中,曾經多次提到應用回陽飲,其書中沒有給出具體藥物,唐步祺在《鄭欽安醫書闡釋》中分析其為四逆湯加人參,多數學者認可其分析結果。其實,鄭欽安的回陽飲,就是這個白通湯,在此本文糾正了多少年來鄭欽安研究者的誤區。

    二、附子法(基本法組成二)

    [藥物組成]

    附子、術(貢術、蒼術、茅術、莪術)、炙甘草、淫羊藿、姜(生姜、煨姜、干姜、筠姜;若用筠姜或干姜,份量酌情減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南山植、小茴香酌情而用)

    [藥解]

    參照前面有關內容。

    [應用要點]

    附子法組成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其組成變化較大,因此其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靈活看待其組成后的變化與作用,這樣才能應用好附子法。

    [加減變化如下]

    1扶正益脾法(理中法)

    【組成]

    附子、貢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西砂仁、安桂+補骨脂。

    扶正益脾法,又名附子理中法,簡稱為理中法,其組成是附子法基本方,加西砂仁+骨脂+安桂,主要是安桂+補骨脂的作用。

    [藥解]

    安桂入離火,火旺則生土;補骨脂入坤土,以助腎陽,相火旺則生艮土;艮土升而坤降,砂仁納脾升胃降之氣,再歸于坎宮,則后天脾胃之運化,得先天真氣之助,而生生不息,后天得以強健也。

    [應用要點]

    理中法遵照《傷寒論》中的附子理中法,附子理中湯為:人參、白術、炙甘草、炮姜、附子。方中有人參。扶陽醫學的附子理中法(護正益脾法)同于《傷寒論》之名稱,如果用干姜,則用人參,但扶陽醫學一般多用潞黨參。

    理中法若兼見肝脈緊者,可加公丁香,既能溫腎暖肝;腎氣升,肝氣就流暢,腎氣就可以緣木而上,心腎相交,脾陽得助;脾胃虛弱者,可用上安桂+人參;若是長期稀便者,可用大泡參十上安桂十補骨脂;若肝硬化腹水并腹脹者,或多種腹脹者,可用官桂+大腹皮。若胃弱,食不得,加老蔻,以助胃氣,胃氣好有利于脾的運化。如果陽弱者,加用杭巴戟十菟絲子十益智仁,與法中之淫羊藿配合,法中上安桂生精,助腎陽;

    理中法主要應用于脾陽不振,運化失常,胃腹脹,大便不常,且必須用此理中法。治脾、益脾必須護正、扶陽,正氣虧損即傷脾陽,扶脾陽必須護腎陽、護正氣,正氣運行正常,才能助益脾陽,脾的運化才能正常。

    2扶陽降逆法(降逆法)

    【組成]

    附子、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西砂仁、吳茱萸十法半夏。

    扶陽降逆法,簡稱為降逆法,是由附子法加西砂仁、吳茱萸(或南藿香)+法半夏。此法的降逆作用主要是指吳茱萸十法半夏。

    [藥解]

    吳茱萸溫肝暖脾,行郁化滯,助肝木升發之性;法半夏降逆化痰,濁邪易降;砂仁(帶殼或西砂殼)納氣歸正,助半夏以降濁,協吳茱萸以升清,清者升,濁者降,上通而下達,清濁分明,逆氣自然歸于正化。

    [應用要點]

    降逆法主要是治療,因中焦脾胃虛寒而引起的各種嘔吐、呃逆等。若腎脈沉弱,肝脈沉緊,可加用安桂十公丁香:胃神經官能癥(痛起來就嘔吐),加用公丁香+良姜+官桂或安桂,痛甚加玄胡索;美尼爾氏綜合癥,加茯神十石菖蒲,嘔吐、眩暈可止;待初步治好了,根據情況用它法。病輕者,可將吳茱萸改用南藿香,特別是合并外感風寒并濕郁者,南藿香+法半夏,或三者合用吳茱萸十南藿香十法半夏。

    3.扶正安神法(安神法)

    [組成]

    附片、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硃茯神十西砂仁+柏子仁、灶心土+黃芪。

    扶正安神法,簡稱為安神法,其由附子法基本方,加硃茯神+西砂仁+柏子仁、灶心土+黃芪而組成。

    [藥解]

    硃茯神引離宮之真陰,君火相接,使火明而下安;并鎮定精神魂魄,都歸于溫性藥品之中,使氣機綿綿接續為要。柏子仁通心安竅,引魄引魂歸舍,魂魄交合,陰平陽秘矣;與硃獲神合,鎮心神,潔膻中;與砂仁合,納腎氣,上交于心,使膽鎮而膻中得靈。黃芪,引泉水于艮山,由震而巽而離,成為天地交泰之勢,乾坤和合,坎離交濟,陰陽刻刻不離,自然寐寤與天地陰陽合為一體;再借伏龍肝,得火之煅煉而成,交火土而鎮神魂,神魂得安,陰陽升降均成自然,寐寤開闔之機又成輕車熟路之行矣。

    [應用要點]

    扶正安神法,其能啟腎陽助心腎相交,護陽助正,安定心神,血壓可平,睡眠可安。安神時,若不同癥狀可加不同的藥,根本的目的都在扶正氣,安定心腎,使血壓平穩。

    若合并心動過速、不緩者,可加熟棗仁,使熟棗仁+柏子仁,其作用更佳;若效果慢者,可蔥白三根,沸水燙后兌入湯藥則效果更好:腎脈沉弱者,可加上安桂以助命門火;肝氣不暢者,加小菌香十公丁香以溫肝達腎暖脾。

    4、護陽理肝法(理肝法)

    [組成]

    附片、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西砂仁、公丁香+青皮。

    護陽理肝法,簡稱為理肝法,其由附子法基本法,加砂仁、公丁香+青皮。理肝法,也可以是在附子法中加小茴香,即再加砂仁、公丁香+青皮而組成。

    [藥解]

    西茴香調和肝脾,化陰通陽。公丁香舒胃調脾,引木通腎。青皮疏肝理氣,解郁化滯,以達皮毛。三者合用,得砂仁納氣歸正,以助其理肝郁,溫中土,通金氣,金木協和,熱土養木,木氣升達以成旺盛之機,生機化機必然成繁茂之勢矣。

    [應用要點]

    理肝法可治現代醫學所謂的各種肝病,如肝腫大、脂肪肝、肝硬化、肝炎以及膽囊的疾病等,均可采用護陽理肝法。

    若肝區疼痛者,可加吳茱萸,痛甚掣背,玄胡索十吳茱萸同用,效果更好;濕濁重,睡眠不佳者,加硃茯神;濕重者,脈濕滯、不暢,氣沖逆,氣竄、轉氣,加法半夏+官桂十吳茱萸;肝硬化、肝腫大、脂肪肝,以及肝臟有實質性的病變,可選用玄胡索十廣郁金、制香附十吳茱萸、紅花+山甲珠(一定要用炮制過的,用生的可能導致穿透出血)

    5.扶陽固腎法(填精法)

    [組成]

    附子、貢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或者筠姜)。上安桂十益智仁、杭巴戟十葫蘆巴。扶陽固腎法,簡稱為填精法,也就是扶陽醫學常見說的收功之法,所有疾病到這一步才有可能徹底治愈或恢復。填精法其由附子法基本方,加上安桂十益智仁、葫蘆巴+杭巴戟而組成。

    本法中上安桂十益智仁側重脾,而葫蘆巴+杭巴戟則側重于腎,實際上是脾腎兩補,以腎為主。

    [藥解]

    安桂溫血化凝,行氣熱血,化瘀生新,通經達絡,助陽化陰,有生化之能。葫蘆巴生腎精,強骨髓,壯骨氣,使骨壯而筋和,筋柔而氣通。杭巴戟引陰交陽,達骨中,循經絡,壯肌腠,而腎精得充。益智仁通腎達脾,溫肝益智,填精壯元。

    三者都與附子合,剛柔相濟,行氣溫血,通經達絡,筋脈柔軟,骨壯肌充,精充元補真陽有繼,先天元陰元陽得助,后天五行協和,一切氣化運行暢通無阻,生機化機皆成自然之勢,腎強而體健也。

    [應用要點]

    填精之法適用于所有疾病的恢復期與鞏固治療期間,這也是扶陽醫學的收功之法,也就是治療到這個時候,所有的疾病就有治愈的希望。此法彭師認為法只用生姜或筠姜,不用干姜。

    若婦女腎精不足或婦女卵子不常者,可加用生黃精十桑螵蛸,或淫羊藿十菟絲子+杜仲;若尿急、尿頻,夜尿多者,可加菟絲子+益智仁、覆盆子;若有遺精、陽痿,則用益智仁十菟絲子;若是腎陽升降不利,人感疲倦困乏、頭暈者,則益智仁+西砂仁同用,使陽能升能降。

    6護正調氣血法(氣血法)

    [組成]

    附片、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煨姜。潞黨參+黃芪+秦歸首、(上安桂十益智仁+木蝴蝶+韭菜,或起陽子,或東阿膠)

    護正調氣血法,簡稱為氣血法,是由附子基本法,加潞黨參+黃芪+秦歸首、(上安桂+益智仁+木蝴蝶十韭菜,或起陽子,或東阿膠)。括號內的藥物,可加或選擇加用都行。

    [藥解]

    黃芪引泉水由沖脈直達巔頂,凡清竅皆得其益,且能潤筋骨肌肉。當歸潤肝達脾,得黃芪引腎水之微陽,入肝而心而肺,降而歸脾,五臟皆得其養,氣血皆得其調。潞黨參大助化源。

    三者與附子合,剛柔相濟,陰陽相協,氣血互用,大助天地之運化,坎離互濟,水升火降,乾坤和合而更能有用,氣血陰陽刻刻不離,都交會于宥密之中,先后互補,五行運化,一切均成自然,生機化機無限,正足而身體強健也。

    [應用要點]

    氣血法主要適用于婦女月經后、產后、氣血有損,或是體質差而偏瘦者,均可調補氣血,強調無外邪時用,邪未盡禁用,防止邪閉于內而病變。一般月經后連續服4~5天。

    若重在調補腎氣、陽氣時,加用絲子十杭巴戟、生黃精十起陽子;重在補血時,加用生黃精十肉蓯蓉,必要時加東阿膠,黃芪倍秦歸;若脾胃差,可加用白胡椒、補骨脂+益智仁;子臟有囊腫、肌瘤,加用三七+紅花;若求嗣,不用三七、紅花,可重用生黃精。

    7扶正強身法(強身法)

    [組成]

    附片、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煨姜(或筠姜)。安桂+益智仁+補骨脂+杭巴戟、潞黨參+黃芪+秦歸首。

    扶正強身法,簡稱為強身法。強身法是由附子法基本方,加安桂+益智仁+補骨脂+杭巴戟、潞黨參十黃芪十秦歸首。實際上,也是在填精法的基礎上,加潞黨參十黃芪+秦歸首。即在附子法的基礎上,加填精法(安桂+益智仁+補骨脂+杭巴戟)與氣血法(潞黨參+黃芪十秦歸首)而組成。

    [藥解]

    參照前面填精法與氣血法藥解。

    [應用要點]

    強身法,可應用于正氣、陽氣、太和之氣(陰陽合一之氣)嚴重虧損,如多見體弱多病,或者重病,或者久病,或者手術之后體虛者,此類人群皆因扶正氣益腎陽為主,調養氣血,而達到強身健體之效,并且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如臨床上見,腎陽太弱者,可加葫蘆巴+木蝴蝶十三七(整支補氣,粉用化瘀血);老人大便不暢,加生肉蓯蓉,助陽潤腸;飲食差,胃脈緊的,加白胡椒;脾胃消化運化不好的,加白蔻+高良姜;需要交合陰陽的,重加生黃精+肉蓯蓉+杜仲,與方中之淫羊藿+杭巴戟配合,能腰健骨堅筋強而身輕。

    8扶陽瀉下法(瀉下法)

    [組成]

    制附片、白術、炙甘草、生姜。大黃+芒硝、(砂仁+陳皮+法半夏+茯苓+澤瀉)(外用:蟾酥+麝香)

    扶陽瀉下法,簡稱為瀉下法,是由附子基本法,加大黃+芒硝、(砂仁+陳皮+法半夏+茯苓十澤瀉),或加(外用:蟾酥十麝香)而組成。

    [藥解]

    大黃,大苦大寒,性沉而降,專入陽明胃腑大腸,去陳垢而安五臟;其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蕩滌積滯,調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陳致新,導瘀血,滾痰涎,消腫脹,俱各如神。

    芒硝,味咸軟堅,故能通燥結而泄下。芒者,消也,能消散而破結軟堅,潤而緩行:大黃推蕩,走而不守,故二物相須,行潤泄通,其效可增。

    其二者都與附子合,則寒性可減,傷正之弊可防,通下之功倍,氣化升騰,二便之閉塞可解。

    [應用要點]

    瀉下法應用于由多種疾病所導致的,如腹水嚴重,或尿少,出現了全身浮腫,每天尿量很少;西醫使用利尿劑、透析、補充蛋白等措施,效果達不到目的時;患者癥見面色黑,舌苔全黑、厚、膩,舌質少津,表現為腎厥(慢性腎衰、尿毒癥);久病及腎,傷及坎中一陽。

    應用扶陽瀉下法時,要配合外用蟾酥十麝香,貼敷肚臍,可促進當天排尿。應用本法之時,前面要用桂枝法開道,先把表邪去掉,再用瀉下法,瀉下排二便之時,大便次數要控制在2~3次為宜,以小便增多為目標;第二、第三天改用四逆白通湯,繼續外用蟾酥十麝香,可繼續促進排尿增加,以使腹水盡快消除;第四、五天后使用扶陽醫學化氣行水法(行水法),將水毒完全排除體外,舌苔由黑色逐漸轉變為常色,脈象由浮洪弦(不是陽實),逐漸轉變為沉緩。

    9.化氣行水法(行水法)

    [組成]

    附片、蒼術、小茴香、炙甘草、生姜。大腹皮+官桂+玄胡索、(硃茯神+法半夏)。化氣行水法,簡稱為行水法,是由附子基本法,加大腹皮+官桂十玄胡索、(小茴香+硃茯神+法半夏)而組成。

    [藥解]

    大腹皮行網膜之水,若服后腹仍脹,可加馬檳仁(去殼)同用,加強行水之功。官桂加強胃腸的運行功能,寬腸胃,有助減輕腹脹,與玄胡索相合,水氣凝聚可消,隱痛可緩。附片,壯火源,益水主,水火交濟,精氣運行,臟腑得養,肝必受益。

    [應用要點]

    行水法,主要是應用于肝病腹水,腹水就是氣和水都不是很暢通,網膜之間的水多了,就會出現腹脹,所以治肝腹水重點就是化氣行水。應用行水法之前,一定要先應用桂枝法開道,把邪氣去掉后,再應用行水法才能取得好的療效,若有邪氣在表或在肺,氣化不能打開,則無法達到行水法的目的。取效之后,癥狀或病情改善之后,要進行下一步的建中或理中法調理,步步深入,次第分明,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在應用此法時,可酌癥情變化其方。其法,除基本法所用之藥外,還可選用大麥芽,肝之本谷,助肝氣暢行;還可用石菖蒲,助官桂行開合之功,助大腹皮(馬檳仁)行水消脹之力。

    10護陽安神之法(安神之法)

    [組成]

    附子、白術、小茴香、炙甘草、煨姜。茯神+柏子仁、潞黨參十黃芪、(西砂仁+補骨脂)

    護陽安神之法,簡稱為安神之法,是由附子法,加茯神+柏子仁、潞黨參+黃芪、(西砂仁+補骨脂)而組成。

    [藥解]

    茯神,先安神志,又引膻中之水下行,滲淡水濕,清濁可分。柏子仁,通達心脾,交合神意之用也。

    茯神與柏子仁合用,濕濁去,清氣升,君火以明,相火歸位,上通下達,魂魄相交,其睡眠可安也。

    [應用要點]

    安神之法,不僅僅適用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失眠癥,也適用于各種心臟病而引起的失眠、乏力、胸悶氣短等癥。本法是治各種失眠癥的過度之法,可隨癥加味而用。本法可與前面安神法互相參照。

    11,法

    [組成]

    附片、茅術、炙甘草、煨姜。泡參十秦歸、酸棗仁十柏子仁、硃茯神+西砂仁。

    安神益智之法,是由附子法,加泡參十秦歸、酸棗仁+柏子仁、硃茯神+西砂仁而組成。

    [藥解]

    硃茯神安心神,益脾土,使火土合德,萬物得其光輝,照耀于全身,陰陽無不明矣;柏子仁,寧心益智;合棗仁安神智,引脾中之液歸于膻中,與棗仁同達于離宮,魂魄乃定,睡眠必增;泡參生津生液,化源豐富;秦歸借泡參之力,引氣血歸于清虛之腑,生化之機可以暢旺;砂仁納陰陽兩氣,交于五蘊之中,使五蘊得空,上下內外,無不清澈,食欲睡眠,無不增加。

    [應用要點]

    安神益智之法,從方名我們可以得知,安神益智主要是針對腦神經衰弱、心腎不交、坎離不濟而設,對于這樣的病癥一定有良效。

    12.以一治百之法

    [組成]

    附片、茅術、炙甘草、生姜、蔥白。柏子仁十硃茯神+砂仁。

    以一治百之法,是由附子法合白通湯法,加柏子仁+硃茯神+砂仁而組成。

    [藥解]

    用硃茯神鎮心神,潔膻中;柏子仁寧心智,快脾肝;西砂仁納腎氣上交于心,使膽鎮而膻中得靈,恐腎精之氣化不暢,用附子大溫腎陽,使大氣升舉;與砂仁同偕于膻中,使臣使自然,天君得其泰然,水土傳其化機,而營衛陰陽,自然協和,升舉無不得其暢矣。

    [應用要點]

    《內經》中有“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盧鑄之太老師認為,“知其一,萬事畢”;是故得其要者,以一為主,遂《內經》以一治百之法也。從本法藥物組成來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其目的是扶陽助正、潛陽安神,凡是正氣虛損者,皆可以用來治療。

    此法在《盧氏臨證實驗錄》中第65個醫案,中年男性胃病案例,第一診處方用藥,主要是以調理脾胃為主。

    13強身固本法(散劑法)

    【組成]

    附子、白術、炙甘草、筠姜。正潞參十補骨脂、上蒙桂+天生黃+鹿茸。

    強身固本法,簡稱為散劑法,是由附子基本法,加正潞參+補骨脂、上蒙桂十天生黃+鹿茸。

    [藥解]

    用天生黃固命門真火,鹿茸益骨中真精,是借水火交濟之法,亦添精補髓之良劑。用潞黨參滋肺液,藏大氣,使氣血循循不休,源源而生,協助鹿茸、上肉桂溫精熱血,安魂益智,腦中之神經可其敏活,坎離中之真陰真陽常常護衛,為強身固本之良品也。

    附子大溫坎水,啟坎陽,化冰體為液體,化液體為氣流,氣化蒸騰而先后互用,精氣神可抱成一團也。

    [應用要點]

    散劑之法,是扶陽醫學最后收功之法時,鞏固治療而長期應用的方法,適用于所有疾病恢復或鞏固時期用藥,故稱之為強身固本法。應時要注意,制附片要沙炒起泡后,再與其它藥物打成細末,每天三次,每次九克,溫開水送服。

    三、附子桂枝法(附子法組成三)

    [藥物組成]

    附子、桂枝、術、炙甘草、生姜、(淫羊藿)。這個法中,或者加南山楂,或加小茴香,淫羊藿酌情使用。

    附子桂枝法,實際上就是桂枝基本法(三個基本法)上,加上附子而組成。

    [藥解]

    參照前面有關內容。[應用要點]

    附子桂枝法適用于表里兩寒癥,即有表癥,又里左手尺脈至骨弱、短、緊、滯等。而當應用桂枝法后,表邪雖去而又未盡之時,此時正氣又不足的情況下,即表里兼顧所適用一個法。也可以理解為,即陽虛又兼有表證者,都可以采用附子桂枝法。

    附子桂枝法組成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其組成變化較大,因此其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靈活看待其組成后的變化與作用,這樣才能應用好附子桂枝法。

    [加減變化如下]

    1.扶陽助胃脾法(建中法)

    [組成]

    附片、桂枝、貢術、生楂肉、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炒大麥芽、西砂仁十安桂。

    扶陽助胃脾法,簡稱為建中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山楂肉,再加炒大麥芽、西砂仁+安桂而組成。建中法,就是在桂枝法中建中湯法上,再加附子+西砂仁+安桂而組成。建中就是指處方中南山楂十大麥芽而言,這就是扶陽醫學的法中法,法變法,法套法。

    [藥解]

    附子得砂仁,納木、火、土皆歸于水,使水中之陽隨辛潤之,氣緣木上行,乃返入舍,本末皆治矣。得安桂,剛柔調濟,溫血化凝,行氣熱血,化瘀生新,通經達絡,行氣合血,助陽化陰,有生化之能。得麥芽,脾肝得治,上下更能交通,木土共榮,中宮運化以達四旁,五行協和,后天生生不息愈加旺盛也。

    [應用要點]

    這里要注意的是,建中和或理中法中炙甘草,其劑量都是10g,若量大則因為炙甘草中土厚而有壅滯作用,故而影響脾升胃降之運化。

    若胃消化不良,用建中之法;若脾運化差,用理中之法;也可兩法交叉服用,兩種方法常常交互使用。臨床上二者組成差別如下:

    建中之法組成:制附片、桂枝、貢術、生楂肉、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炒大麥芽十西砂仁。

    理中之法組成:制附片、貢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煨姜。西砂仁+上安桂+補骨脂。

    在使用時我們可以看出,建中法是由附子桂枝法,桂枝與山楂肉組成提示有外感,脈浮緊并膀胱脈緊等,其建中是炒大麥芽十西砂仁。若沒有外感或膀胱脈緊,則去掉了桂枝、山植,由治外感轉入治內傷者,故稱之為理中法,則是西砂仁+上安桂+補骨脂。

    臨床上,若大便不暢,腹脹增加,可配肉蓯蓉+制附子+上安桂相合,腸得潤澤而便暢,腹脹可減。同時,兩法之中均可以加,如官桂、大腹皮、馬檳仁等藥,加強中宮運轉,寬腸胃,繼續減消腹脹。

    2.扶正祛邪法(祛邪之法)

    [組成]

    附子、桂枝、術(蒼術,或白術)、生楂肉、淫羊藿、炙甘草、生姜。

    扶正祛邪法,簡稱為祛邪法,是由附子十桂枝基本法,組成最基本的附子桂枝法。

    [藥解]

    附子大辛、大溫、大毒,至剛至烈,且剛中有柔,能內能外,能上能下。得桂枝為先鋒使,領陽循行,由內而中而外,使陽布滿全身,能防患于未然。

    [應用要點]

    祛邪法,適用于一切風寒外邪未盡,或脈浮沉取均緊,或體弱年老或陽弱的人,必須扶陽祛邪,此時不要單純用桂枝法。附子的份量,陽愈弱、體愈弱、年愈老的,用量就愈大,這需從辨證,明確用量。

    3.扶陽行水法(行水之法)

    [組成]

    附片、桂枝、術(蒼術,或白術)、生姜、淫羊藿。茯苓()

    扶陽行水法,簡稱為行水法,是由桂枝法中的去濕之法,加附子而組成,形成附子桂枝法。

    [藥解]

    茯苓得附子、生姜,使中下溫暖,水濕隨陽而化,上下清澈,而臟腑調和,內外安舒矣。得桂、術,宣化膀胱,上開胃口,漚瀆之壅塞可行,內通而外達,清升而濁降,水濕得以氣化分消而行矣。

    [應用要點]

    行水之法,可升陽化氣而通利小便,運化全身和脾胃的水濕,使之得而上下分消。同時,本法可以做為基本法組成藥物,即常規加上茯神或茯苓。

    若小便不利時,酌情加菟絲子+海金沙;氣升降不暢,加西砂仁;若加西砂仁+淫羊藿,就可以助陽化陰,引陽入陰,使陰陽平衡。

    4.扶正清金潔肺法(潔肺之法)

    [組成]

    附片、桂枝、白術、炙甘草、生姜(或者姜汁)。石菖蒲+西砂仁+法半夏、茯神。扶正清金潔肺法,簡稱為潔肺法,可以理解為,在上面行水法的基礎上,加石菖蒲+西砂仁+法半夏。而石菖蒲十西砂仁+法半夏之組成,在桂枝法中叫做去肺寒法,加上去痰之法.

    [藥解]

    砂仁、石菖蒲、法半夏三者聯袂而行,開心竅,潔膻中,降逆氣,化痰濁,清得升,濁得降,納氣入肺,肺寒可祛,乃是扶陽醫學專用祛肺寒之品的藥對。得附子之助,清升濁降,益火逐寒,金清肺潔,而金水互生。

    附子得茯神,神魂可安,滲淡水濕,清濁可分,天清地朗,肺金更加純潔,十二重樓清虛之地得以寧靜也。

    [應用要點]

    潔肺之法專治肺寒有痰,其用陽化肺中之陰邪,潔十二重樓(咽喉)。凡咳嗽、喉癢、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肺心病,可用此法。脈診右寸浮緊、沉緊、滯等。

    若痰膩者,可加制南星片;痰在肺之深部,可加用馬兜鈴;若是燥咳,黃色痰,脈帶勁或強者,有化燥氣之勢,可將法半夏改用浙貝母,或浙貝母十油厚樸同用;肺絡阻滯或者咯血,用生廣紫菀;寒凝于肺,可酌情使用白芥子和麻黃、細辛,并忌一切油膩之品,否則加重病情,臨床上較常用白芥子,麻黃和細辛用得少,因為用得不恰當就會過汗。

    5.扶正行氣血法(行氣血法)

    [組成]

    附片、桂枝、白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刺五加皮+川芎、(茯神、西砂仁)

    扶正行氣血法,簡稱為行氣血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剌五加皮+川芎、(茯神、西砂仁)。實際上,行氣血法,是由桂枝法中的去瘀血之法,加附子而組成。

    [藥解]

    附子合五加皮,引陽氣通行于筋骨之間,氣血流于筋骨經脈之內,脈管內血流無阻而暢行,是內外協和之用也。

    附子合川芎,引陽氣通行經脈之而無阻,通肌腠,達網膜,行氣之中滯,血中之凝,破內膜之凝結,使之內外通達、上下行走、血行流利而暢行焉。

    [應用要點]

    行氣血法,對于現代醫學認為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脂、腦血管硬化、腦瘀血、脈管炎、心前區痛等,用此法有較好的效果。刺五加皮+川芎同用,能行血而擴張血管、軟化血管,對于血管硬化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若有腦淤血、脈管炎時,可與天麻十玄胡索同用,可提高臨床效果;高血脂、高血壓者,五加皮十川芎、天麻十玄胡索,再與白術(主要)、小茴香十西砂仁合用,血脂血壓逐步可降下;失眠者,可加柏子仁,可安神促眠,頭昏可愈。

    6.扶正氣以氣統血法(統血之法)

    [組成

    附子、桂枝、白術、淫羊藿、甘草、生姜汁。黃芪、(茯神、西砂仁)

    扶正氣以氣統血法,簡稱為統血之法,是由附子桂枝基本法,加黃芪、(茯神、西砂仁)組成。

    [藥解]

    附子得黃芪,引腎中之陽,入土溫脾,大氣升舉,而肺之化源足矣。桂枝得黃芪,化膀胱之氣,使氣達三焦,交脈絡,而周身之經絡,皆能營潤,且化源暢旺,骨髓得充,是金生麗水矣。且黃芪得附、桂之辛烈之性,引坎中之真氣,往來于上下內外,血脈得其營潤,處處流行于軌道而暢通無礙,一切血行得氣之固攝皆能歸入正經之道也。

    [應用要點]

    統血之法,適用于一切血證出血者。因凡血癥者,都應當護正,使氣能統血,氣血循環自然,血則不外溢;吐血、咯血、鼻血、便血,均為陽不能制陰,氣不能攝血、統血,血行無所(歸處),而統血之法是血癥的正治之法。

    據癥可隨出血部位而加味,如上面出血(鼻血、咯血、吐血)者,加用生紫菀+廣茜根,咯血一般就用廣茜根,吐血多了,再加生蒲黃;下血(便血、血、非月經出血)加用炮姜十生蒲黃。出血量大者,均加用三七粉以提高治療效果。

    7.護正調經法(調經之法)

    【組成]

    附子、桂枝、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青皮+炮姜十蒲黃+炒杜仲(茯神、益智仁)

    護正調經法,簡稱為調經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青皮+炮姜十蒲黃+炒杜仲(茯神、益智仁)而組成。

    [藥解]

    附子得青皮,肝木得疏,木土協和,木易生火,火旺生土,土旺而金潤,金潤而純易通木氣,金木交并,氣機升降暢通而無阻矣。附子得炮姜,分濁中之清,又能行氣消瘀,使瘀消而正氣無傷。附子得蒲黃,行穢濁而清陽可升,陽行而瘀凝可化,新血能生,且能通華蓋,入水泉,氣機暢行而血歸正道也;蒲黃與炮姜相合,則瘀去而新生,邪消而正復。

    杜仲,引五臟之精氣,都歸于經絡薄膜骨節之中,冀期得筋骨相連,引附桂之性,能達于帶脈而束胞宮,可達引經之功,且沖任督帶皆得其潤養,月信自然與日月同歸,而生育繁茂矣。

    [應用要點]

    調經之法,主要應用于婦女月經不調,或者伴有腹痛,或者腰痛,或者腰酸,或者不準時,或者經期較長者,都可據此法進行化裁而用。

    若經期痛經甚者,加吳茱萸;經崩(經量很大)、經散(經血歷時比較長),以制升麻來升氣,增加以氣統血之力;經期淋漓不斷者,可炒杜仲十制續斷,加強帶脈和任督二脈;經閉或血塊多者,可加用當歸十川芎,活血行血,除肝郁,經閉的一般都肝郁,肝郁不除,經閉就解決不了。調經之法必須將藥引入歸肝才行,法中小茴香十青皮,就起這樣的作用,若再加杜仲,即小茴香+青皮+杜仲,就有歸肝通達胞宮之作用。

    8. 護正潔子臟法(治帶之法)

    [組成]

    附片、桂枝、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青皮+烏賊骨+白檀香(桑螵蛸、益智仁、茯神)

    護正潔子臟法,又稱之治帶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青皮+烏賊骨+白檀香(桑螵蛸、益智仁、茯神)

    [藥解]

    烏賊骨為陰中之陽,化血中之凝,得附子、白術之助,調攝先后元陰元陽之氣交,化精為氣,化血成液,使之濡潤經絡,充實骨髓,更能調達臟腑,交合肌肉皮毛,為陰陽燮理之變也。

    白植香,香味至極,上通天,下入土地,可潔清萬物之污穢之處。與烏賊骨相合,則專理下陰之地穢污之染,使其得以清除也;

    烏賊骨與白檀香,又借附桂通達陽動之性,必然是陰陽得理,清者自升,濁者易降,升降分明,一切婦女月信伴隨之污濁,皆可陰隨陽化,漸漸化為烏有矣。

    [應用要點]

    治帶之法,為婦科病的重要治法之一,適用于婦女各種帶癥、白崩等異常。若帶期陰癢者,加用蛇床子十地膚子十花椒;若少腹或兩側痛,加用吳茱萸,或者玄胡索+制香附:囊腫、腫瘤,酌情加用玄胡索+廣郁金等;白崩、白帶帶紅、帶雜物(如豆腐渣狀),加用安桂+炮姜十桑螵蛸:求子求孕者,除了解決帶癥外,還要加用桑螵蛸十益智仁、淫羊藿+菟絲子。

    9.護正治痹法(治痹之法)

    [組成]

    附片(+川烏)、桂枝、術(蒼術,或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松節+杜仲、羌活+靈仙根十秦艽根+石楠藤(+全蔥)

    護正治痹法,簡稱為治痹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松節十杜仲、羌活十靈仙根+秦艽根+石楠藤(+全蔥)而組成。

    [藥解]

    羌活(或獨活):二者功效相同,助逐風而鎮痛。

    石楠藤,微辛微苦,引通陰陽續交接筋骨之間,使筋骨連系,動作靈活,弛長軟短疾可醫。

    靈仙根,即威靈仙之根,俗名過山龍、九十九條根。微苦,微辛,達十二經絡。秦艽根,微苦微酸,引通肌腠凝滯之風濕,凡潮熱、骨蒸似熱似寒,以此引之而出。附片逐大風寒邪,護正氣腎陽及全身上、中、下陽氣之要藥。川烏去大風,去風邪之力強,而扶正氣之力差于附片,但有推助附片去風、寒、濕之能。桂枝為驅風、寒、濕之要藥,而行四肢。

    附子、川烏、桂枝同用,能逐筋骨中之風、寒、濕。烏、附、桂三者合,祛風鎮痛、扶陽溫經作用強大,再借石楠藤使筋脈通達走向肢末,并用秦艽、獨活祛風之臣使向導之師,一切風寒濕熱之邪,皆能隨機而化,各處痹阻之處皆可暢通,筋脈潤活,骨節樞紐通達,血脈暢行,身體輕松焉。

    [應用要點]

    此法治痹病,用于久病,病深、病重者。川烏與附片等量,一般用60~75g。此法為二君:附片和川烏為一個君,桂枝為一君。以前的法桂枝為先鋒,為使,而此法中,桂枝作為君藥用,即附片和川烏、桂枝于此方中均起統帥作用。

    病人若疼痛嚴重者,可用廣臺烏十玄胡索,但要在人基本恢復、痹邪基本外出的時候用,并非一疼痛就用(治痹病過程中,很可能更要加重疼痛,因為痹邪驅除的時候,正邪相搏需要過程,有些人開始能走路,服藥后反而不能走路了,醫者要鎮靜,這個時候不要去鎮痛,一鎮痛邪氣又回去了,痹邪在筋絡、骨節相搏外出的時候,會更痛,這也恰恰是痹病將徹底治愈的證候,此時的脈象也逐漸有緩象)。所以在用廣臺烏+玄胡索,特別是用玄胡索,要區別何種疼痛,用得不當,痹病就綿延難治。

    益智仁和西砂仁的變法:這兩味都是用來助陽,使陽氣易升,若脈不緊就用益智仁,益智仁可以入腎;若脈稍有緊象最好用西砂仁,若用益智仁反而把寒引到腎;經絡不通,加用公丁香;血流不暢的,加刺五加皮十川芎,血流不暢的脈象為滯,有的帶勁。

    盧鑄之太老師療痹癥時,常常分為四個階段來治療,也就是依據脈癥與病情的輕重,一般是開始時初用桂枝法,如處方:桂枝、術、炙甘草、生姜;+(松節+杜仲);隨癥病情與脈證的變化,而應用附子桂枝法,如附子、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蔥:+(茯苓+羌活十靈仙根+秦艽根+天麻+廣臺烏);或者應用川烏法,如處方組成:川烏、桂枝、術、炙甘草、生姜;+(靈仙根十秦艽根+石楠藤+廣臺烏+全蔥)。而到了最后的時候,才應

    用本法治痹之法,這樣逐步深入、次第分明,才能治愈痹癥。

    10.護陽治外傷法(治外傷法)

    【組成]

    附子、桂枝、茅術、小茴香、炙甘草、生姜。刺五加皮+松節、(茯神、全蔥)

    護陽治外傷法,簡稱為治外傷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刺五加皮+松節、(茯神、全蔥)而組成。

    [藥解]

    五加皮,有治風痹之能,去寒凝之痛,健步堅筋之效;與桂枝、松節同用,陽行而陰化,筋柔而骨堅;與附子、生姜同用,引陽氣通行于筋骨之間,氣血流于筋骨之內,同內外協和之用也。

    松節,通百節,行滯機,導經絡,聯肌肉,護骨節,引陽出陰,引陰歸陽。與桂枝合用,引太陽之氣,行經絡,通關節,助氣機之流行。與附子同用,引陽氣循經通節,引氣血由筋而骨而臟而腑而四肢百骸。與石楠藤、杜仲合用,引經絡之流濕,行骨節之風寒。

    [應用要點]

    治外傷法,主要應用于四肢扭傷,如腰、頸扭傷等,傷后多見疼痛,運動受阻,扭傷之癥,有傷經絡,有傷肌肉,而采用本法治療,使正氣不虧。服藥期間,可用藥渣熱敷傷處,使氣行血暢,外傷后,就有了陰邪,熱敷可使陰邪易殺,病易好。

    若年紀大而體弱有疼痛者,可加廣臺烏,若是年輕身強者,可用廣臺烏+羌活其效更佳,羌活、獨活一般只用一味,就能起到很好緩解疼痛的作用;若是四肢扭傷,加石楠藤,石楠藤才能把藥力引到四肢;扭傷后不靈便的,即經絡有問題,要加杜仲;傷后有緩解,或容易汗者,加淫羊藿,使陰陽協調(也就是說,外傷治療之初不用淫羊藿,以后根據情況用)

    11.撥通之法(心病之法)

    [組成]

    附子、桂枝、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法半夏+西砂仁+茯神(或硃茯神)

    撥通之法,簡稱為心病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法半夏十西砂仁+茯神(或硃茯神)

    [藥解]

    法半夏,降胃中之逆歸于腸,使下通而上達,往來之道路無阻。硃茯神,鎮心宮行水道,與砂仁合成一路,引五臟之氣歸于坎水,水得溫氣得升,亦洗清道路之用也。

    法半夏、砂仁、茯神,三者聯袂而用,濁逆降,腸胃通,濕濁化,心神安,中焦暢通無阻,借砂仁納氣歸腎,使肝與腎合,脾與腎合,更使腎與心合,成為土能養木,木能通心,心與腎交,為水火交濟之能使也。

    [應用要點]

    心病之法,適用于現代所謂的多種心臟病的治療,其應用指征是,脈不浮緊,無外邪,腎脈弱,或年老體弱者。其目的是撥通陰陽,使水火上下能通,這樣所有的心臟病才有可能治愈或治好。若心跳快、失眠者,可加入熟棗仁+柏子仁;若陰陽不協調者,可加用生龍骨+牡蠣,以調協陰陽;血瘀疼痛明顯,或脈有燥化者,可加丹參十三七;胸悶氣弊不暢者,可加瓜蔞殼+薤白。

    12.暢木益肝之法(益肝之法)

    [組成]

    附子、桂枝、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砂仁+官桂+馬檳仁。

    暢木益肝之法(全稱為安地安泰、暢木益肝之法),簡稱為益肝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砂仁+官桂+馬檳仁而組成。

    [藥解]

    官桂,引肝入牌,化脾滯而真暢土運。使土木之生機透達于陰霾之地,況且其通心熱脾,

    助脾肝之生化,使氣機通行無阻。

    馬檳仁,撥轉陰陽之物,陰陽兩通之品,蠲除胃囊中之濁氣,使胃空而脾暢,是化后天之陰氣,補先天之元陽,與辛溫之品合用,是陽正而陰行,柔和而剛靈。

    官桂、砂仁、馬檳仁三者聯袂而用,火旺生坤土,后天運化暢行,再借馬檳仁通腸行腑,污穢之氣永無結滯之機,砂仁納五臟之氣都歸于生生化化之中,使先后通調,使內外相通,且引坎中微陽與脾相合,坤土乃能建立,此乃見肝之病當先治脾之法也。

    [應用要點]

    益肝之法,適用于現代所有的肝病之治療,但本法主要用肝病中期的治療過程中,即在應用附子法的情況下所使用。肝病的治療,一般分為早期撥通(桂枝法治療)、非附桂枝法治肝病,中期采用納氣歸元、使大氣升舉,即應用附子法或附子桂枝法治肝病,后期治療采用壯元陽、先后并茂,即附子填精之法。合并用脂肪肝時,可加用公丁香+青皮+官桂+姜半夏十吳茱萸,以提高臨床療效。

    13.天清地泰之法

    [組成]

    制附片、桂枝、茅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砂仁、厚樸+馬檳仁。天清地泰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砂仁、厚樸+馬檳仁而組成。    

    [藥解]

    馬檳仁開胃囊,通胃液,歸于導達之宮,使大小腸轉輸自然;與厚樸偕行,使胃脾連成一片,而收化自然;砂仁壯立脾胃,肺金可得受益,金者天也,土旺而金生而天清,天清則地也泰焉。

    【應用要點]

    天清地泰法,從其藥物組成可以看出,一路從后天八卦左側而升(制附片、桂枝、茅術、生姜.),一路順后天八卦圖右側而降(淫羊藿、砂仁、厚樸、馬檳仁),臨床上針對左手整體脈弱,右手整體脈強,即右手脈大于左手脈者,不管其任何疾病應用皆有良效。

    本法在《盧氏臨證實驗錄》中第68個醫案,壯年男性肺結核病案例,第二診時處方用藥。

    14.剿撫兼施之法

    【組成]

    制附片、桂枝、炙甘草、生姜、蔥白。硃茯神十砂仁、獨活。

    剿撫兼施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砂仁、硃茯神十獨活而組成;也可以看成是白通湯法,加桂枝、硃茯神、砂仁、獨活而組成。

    [藥解]

    以大剛大烈之附子化氣,以桂枝開導,佐以驅風逐濁之大獨活,此為王者入內出外之健將也;因數日不眠,神氣大傷,施以硃茯神安神志,而行陰水;砂仁納真氣,直達客邪所阻之地,使邪氣外出。甘草和中鎮攝,使上下四旁,通達有方。

    [應用要點]

    從盧鑄之太老師的方解與方名可以看出,本法乃為神氣傷、數日不眠而設,主要是針對失眠而正氣不足,或伴有外感風寒等癥,應用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15.引精上營之法

    [組成]

    制附片、桂枝、茅術、炙甘草、生姜。制升麻十秦歸+泡參+黃耆。引精上營之法,是由附子桂枝法,加制升麻十秦歸十泡參+黃耆而組成。

    [藥解]

    黃耆、泡參(西洋參),迎水主之精華,歸于華蓋;泡參再益肺之氣,使源化下降,必無差謬;佐升麻從中宮轉于升降之地,通達于內外八方;秦歸潤木清風,使兩木不能悔土。

    [應用要點]

    引精上營之法,從其名字就可以分析得出,引精氣之上升,以養頭目毛發為主要目的。該法在《盧氏臨證實驗錄》第107個醫案中,是以治療脫發病癥的,這種方法可以廣泛地運用于頭目毛發病的治療。

    附子法系列組成總結

    [基本法組成一]附子、炙甘草、生姜。

    1.四逆湯:

    附子(制附片)、炙甘草、生姜。

    2.白通湯:

    附子、炙甘草、生姜。蔥白。

    【基本法組成二)

    附子、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

    1.扶正益脾法(理中法):

    附子、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西砂仁、安桂+補骨脂。

    2.扶陽降逆法(降逆法):

    附子、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西砂仁、吳茱萸+法半夏。

    3.扶正安神法(安神法):

    附片、白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西砂仁、硃茯神十柏子仁+灶心土+黃芪。

    4.護陽理肝法(理肝法):

    附片、白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西砂仁十公丁香+青皮。

    5.扶陽固腎法(填精法):

    附子、白術、炙甘草、淫羊藿、生姜(或者筠姜)。上安桂十益智仁、葫蘆巴+杭巴戟。

    6.護正調氣血法(氣血法):

    附片、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煨姜。潞黨參十黃芪十秦歸首、(上安桂+益智仁+木蝴蝶十韭菜,或起陽子,或東阿膠)

    7.扶正強身法(強身法):

    附片、白術、淫羊藿、炙甘草、煨姜(或筠姜)。安桂+益智仁+補骨脂+杭巴戟、潞黨參十黃芪十秦歸首。

    8.扶陽瀉下法(瀉下法):

    附片、白術、炙甘草、生姜。大黃+芒硝、(砂仁+陳皮+法半夏+茯苓+澤瀉)(外用:蟾酥+麝香)

    9.化氣行水法(行水法):

    附片、蒼術、小茴香、炙甘草、生姜。大腹皮+官桂+玄胡索、(硃茯神+法半夏)

    10.護陽安神之法(安神之法):

    附子、白術、小茴香、炙甘草、煨姜,茯神+柏子仁、潞黨參十黃芪、(西砂仁+補骨脂)

    11.安神益智之法:

    附片、茅術、炙甘草、煨姜。泡參+秦歸、酸棗仁+柏子仁、硃茯神+西砂仁.12.以一治百之法:

    附片、茅術、炙甘草、生姜、蔥白。柏子仁十硃茯神+砂仁。13.強身固本法(散劑法):

    附子、白術、炙甘草、筠姜。正潞參+補骨脂、上蒙桂+天生黃+鹿茸。

    [基本法組成三]

    附子、桂枝、術、炙甘草、生姜、淫羊藿。或加南山楂,或加小茴香。

    1.扶陽助胃脾法(建中法):

    附片、桂枝、貢術、生楂肉、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炒大麥芽、西砂仁十安桂。

    2.扶正祛邪法(祛邪之法):

    附子、桂枝、術(蒼術,或白術)、生楂肉、淫羊藿、炙甘草、生姜。

    3.扶陽行水法(行水之法):

    附片、桂枝、術(蒼術,或白術)、生姜、淫羊藿。茯苓()

    4.扶正清金潔肺法(潔肺之法):

    附片、桂枝、白術、炙甘草、生姜(或者姜汁)。石菖蒲十西砂仁+法半夏、茯神。

    5.扶正行氣血法(行氣血法):

    附片、桂枝、白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刺五加皮+川芎、(茯神、西砂仁)

    6.扶正氣以氣統血法(統血之法):

    附子、桂枝、白術、淫羊藿、甘草、生姜汁。黃芪、(茯神、西砂仁)

    7.護正調經法(調經之法):

    附子、桂枝、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青皮+炮姜十蒲黃+炒杜仲(茯神、益智仁)

    8.護正潔子臟法(治帶之法):

    附片、桂枝、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青皮十烏賊骨十白檀香(桑螵蛸、益智仁、茯神)

    9.護正治痹法(治痹之法):

    附片(+川烏)、桂枝、術(蒼術,或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松節+杜仲、羌活十靈仙根+秦艽根十石楠藤(十全蔥)

    10.護陽治外傷法(治外傷法):

    附子、桂枝、茅術、小茴香、炙甘草、生姜。刺五加皮十松節、(茯神、全蔥)

    11.撥通之法(心病之法):

    附子、桂枝、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法半夏+西砂仁+茯神(或硃茯神)

    12.暢木益肝之法(益肝之法):

    附子、桂枝、白術、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砂仁十官桂+馬檳仁。

    13.天清地泰法:

    附片、桂枝、茅術、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砂仁、厚樸+馬檳仁。

    14.剿撫兼施之法:

    附片、桂枝、炙甘草、生姜、蔥白。硃茯神十砂仁、獨活。

    15.引精上營之法:

    附片、桂枝、茅術、炙甘草、生姜,制升麻+秦歸+泡參+黃耆。

    【附子法的使用原則]

    1.附子法系列分三個類型:

    (1)四逆湯法類型:

    (2)附子法類型:

    (3)附子桂枝法類型.

    附子法系列的應用指征是,里證陽虛者,可用四逆湯法與附子法,表證陽虛加上里證陽虛者,可用附子桂枝法,即表里兩治之法。

    【一個綱領和三個原則]

    1.一個綱領:真熱,里熱,溫病,真正的陽明證,不能用姜桂附,也不能附子法。用了要命的,醫責自負。

    2.三個原則:

    (1)是,陽虛極,陽外越,有脫陽之癥,不要用桂枝法、附子加桂枝法,而要用附子法,或者用四逆湯、四逆白通湯回陽挽陽救陽;

    (2)是,癲狂病人禁用桂枝法,也不能用附子加桂枝法和附子法,要等其穩定之后再用姜桂附法,神經病、精神狀態不佳的都要仔細審查,要用硃茯神為君藥的法,有外感的時候,用南藿香為君藥的法:

    (3)是,小孩麻疹,水痘,忌用桂枝法和附子法,等麻疹出順之后,辯證準確才能用姜桂附法。

    這三條原則要記住。

    3.應用附子的指征:

    彭重善師傅歸納為,

    附子用途十三言:

    (1)亡陽欲脫;

    (2)四肢厥冷;

    (3)嘔吐下利;

    (4)腰膝酸軟;

    (5)心腹冷痛:

    (6)脾滯胃寒;

    (7)腳腿水腫;

    (8)小便頻數:

    (9)陽痿空寒:

    (10)風寒濕痹;

    (11)寒冷重癥;

    (12)沉疴痼疾;

    (13)防癌治癌。

    閱讀 104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无线乱码新区| 国产综合久久99久久|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日本成熟少妇激情视频免费看 |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亚洲色在线V中文字幕| 55大东北熟女啪啪嗷嗷叫|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小污女小欲女导航|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国产成人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一| 国产成人MV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