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供參考,廠家、品牌不限, 注意成分一致就可以。 功效:發汗解表 祛風散寒(還可祛肌表、頭部之濕) 主治:風寒感冒表實證(或寒濕痹癥) 癥狀:用于感冒風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流涕,咳嗽。形寒肢冷,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浮緊。 以祛風為主,兼能祛濕,也可以用于寒濕痹癥。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原方:荊防敗毒散) 方解: 君:荊芥、防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為主藥。 臣:羌活、獨活祛風除濕止痛,且助荊芥、防風解表之力;川芎祛血中之風而宣痹止痛,共為輔藥。 佐:柴胡辛涼透表,可疏散肌表郁熱,并與前胡、桔梗、枳殼共用有升有降,共起宣肺化痰、開胸利氣之功效;茯苓甘淡而平,可健脾滲濕,此4味共為佐藥。 使: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現代適應癥: 適用于風寒感冒挾濕者。寒濕痹癥。也可用于瘡癰、毛囊炎、疔瘡、丹毒等濕疹,以及濕邪造成的痢疾等。 辯證要點: 怕冷,無汗,頭身疼痛,鼻塞,噴嚏,流涕,咳嗽。其中頭身疼痛會比較明顯,因為有濕邪侵襲。 觀察舌象,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幾乎接近正常舌象,因為還在感冒初期。后期隨著病邪深入,可能會出現舌紅苔黃的熱象。 前面一篇提到的風寒感冒顆粒,與本文的荊防顆粒,均可用于發散風寒。由于麻黃會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所以荊防顆粒相對來說比風寒感冒顆粒適應性更強,畢竟現在有基礎病的人太多了。 荊芥防風發散風寒沒有麻黃桂枝強,南方人陽在外,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發汗力不需要太強。北方人相反,藥不猛解不了。因此可以認為:荊防顆粒更適合南方人,風寒感冒顆粒更適合北方人。 之所以有頭身困重,是因為夾濕。寒濕更表現為關節疼痛,陰天加重為寒,雨天加重為濕。這里實際上是外感寒邪夾濕,因此此藥可治療風寒、或風寒濕、或寒濕痹。 羌活獨活祛風寒濕,風寒以上半身為主,寒濕痹以下半身為主,所以羌活歸到辛溫解表類,獨活歸到祛風濕類。 川芎在這里不是活血而是祛風。治風先治血,并且上行頭部止頭痛。 桔梗枳殼轉內圈氣機,柴胡前胡轉外圈氣機;柴胡肝升,前胡肺降;肺宣發肅降好了,氣順了,就止咳了。此藥沒有設計化痰藥,如果有痰的話,化痰效果會比較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