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沖突爆發伊始,歐洲各國敞開大門,歡迎烏克蘭戰爭難民,給他們優厚的“超國民待遇”或“準國民待遇”。現如今,雙方關系已從“如膠似漆”變成“兩看相厭”。歐盟各國政府越來越發現,數以百萬計的烏難民成了尾大不掉的財政累贅,成了擾亂社會的不安定因素。而烏克蘭難民也發現,自己從人見人憐的“受保護者”淪為了各類犯罪的嫌疑人和受害者。 8名被強奸女性中,有一名是烏克蘭人德國刑事警察局不久前公布了2023年度的犯罪統計數據,顯示在總人口8400萬的德國(外加300萬難民),當年發生的強奸和性騷擾案件高達105146起。其中,烏克蘭籍受害人8343人,約占8%。8名被施暴的女性中,就有一名是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可憐這些柔弱女子,原本想躲避俄軍的導彈和炮火,卻在異國他鄉遭受到了凌辱。 根據德國警方提供的數據,旅居德國的難民(不僅包括來自烏克蘭的難民,還包括其他國家難民)平均每天實施約25起性犯罪。性犯罪案件嫌疑犯中,烏克蘭人占比11.6%,而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移民占比為8.9%。 當然,這些統計數據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譬如說,烏克蘭難民性犯罪率高,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絕對人數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德國難民總人數中,烏克蘭人占到了33.1%,而阿爾及利亞人和突尼斯人僅占0.6%。 似是而非的“強奸案”不過,上述統計在冊的“強奸案”,有些也是“名不副實”的。柏林俄語居民埃里赫在接受采訪時稱,由于烏德兩國存在文化差距,加之一些烏克蘭難民對德國本地法律了解不夠,導致了一些“冤假錯案”的發生。 埃里赫說,自己有一個來自東歐的朋友,和一個德國女孩認識后,雙方自愿發生了關系。但后來女孩出爾反爾,誣告他強奸。這名女孩17歲,在德國被視為未成年人,但在東歐,年滿14歲就算成年,有性自主能力。這位東歐朋友因此差點被判刑,后來警方查明女孩來自問題家庭,且有過性誣告前科,該男子才被免于處罰。 還有些年輕的烏克蘭女性難民,為了獲得一筆不菲的精神賠償費,會去夜店“勾搭”德國男人,相處一段時間之后,便向警方控告自己受到了性騷擾,或者說對方強暴了她。在歐洲,對性騷擾和性強暴的處罰很嚴厲,而且女性通常會被認為是弱勢一方,是受害者,受賠償的概率很高。 越來越不受“待見”雖然德國警方的“性犯罪”報告有些水分,但烏克蘭難民在德國越來越不受待見,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他們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讓德國納稅人感到憤慨。馬格德堡一位女護士抱怨說,有些烏克蘭女性難民,她們的丈夫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和匈牙利避難,卻向德國政府提供偽造的文件,以單身母親的身份領取高額育兒補貼。每個孩子平均每月可領取450歐元(約合人民幣3375元,具體數額因孩子年齡大小而異)。而相同條件的德國女性,有時卻領不到這筆補貼。 其實,這些在德國避難的烏克蘭人,根據德國居住法第24條,其身份被界定為“臨時受保護移民”,與真正的難民不同,這些臨時移民可享受在德國工作學習許可,以及其他合法移民可享受的其它社會福利。 但是,大多數烏克蘭人在德國臨時居留的有效期截至2025年3月。3月份之后,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男性,可能面臨著被遣返回國的命運——目前烏克蘭的兵源極度緊缺,澤連斯基當局已多次敦促歐洲盟友送還避難的年輕人。德國俄語居民安娜透露,當地政府已承諾,大多數烏克蘭難民將被迫返回祖國,只有那些來自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家園不再的難民被允許留在德國。 如果一些烏克蘭難民不愿離開,選擇以非法身份居留德國,是否會導致德國犯罪率進一步上升?這個隱患不能被排除,但也許能找到更好的破解之道。和烏克蘭一樣,德國也面臨嚴峻的人口危機。德國當局已經開始討論,如果烏克蘭難民愿意多生多育,幫助德國緩解人口問題,他們或許會獲得長期居留資格。 |
|